1. 如字书法几种写法
如 大篆(金文):
如 小篆:
如 印章篆体:
如 隶书:
如 草书:
2. 行书的人字怎么写
行书的人字写法如下: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人:[ rén ]
基本解释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 :人类。
2. 别人,他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 :丢人,
相关词汇:别人 、吓人 、人力 、人才 、迷人 、本人 、动人 、人头 、美人 、才人等。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解释
1、别人[ bié rén ]
解释:另外的人。
家里只有母亲和我,没有别人。
2、吓人[ xià rén ]
解释:使人害怕。
马匹来回跑着,铁蹄在人行道上发出吓人的哒哒声。
3、人力[ rén lì ]
解释:人的劳力,人的力量。
冰心 《我的学生》:“物力还应当爱惜,何况人力?”
4、人才[ rén cái ]
解释:有才学的人。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二讲:“ 支谦到江南以后,北方仍有宣扬佛学的人才。”
5、迷人[ mí rén ]
解释使人迷恋;使人陶醉。
艾青 《写在彩色的纸条上》诗:“秋天多么美,秋天的夜晚更迷人。”
3. 怎么写毛体字
“'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怎样写好毛笔字,是一个很复杂、很具体的大问题,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本文只是概念性地提示一些写好毛笔字的基本要领.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首先是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里介绍一般所用的‘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
4. 走字书法怎么写
“走”字的楷书写法: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走”字的篆书写法:
篆书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走”字的隶书写法: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走”字的行书写法: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5. 用书法怎么写成字
你问题问的有问题。字不等于书法,书法也不等于字。书法其实是中国特有的,高深的一种绘画形式,通过笔画的结构搭配,变化,粗细,呼应,来达到一种线条的美。也跟绘画差不多了。懂得了其中的结构笔画的奥秘(所谓的读帖),书法也很简单。如果你真的想透彻学习,那就找个好老师吧。祝你成功。
如果你想问“成”这个字怎么写,在百度首页搜“书法字典”,然后在线就可以查到了。
6. 会字行书怎么写
一、会字行书写法如下:二、释义:[ huì ]1、聚合;合在一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43730起:~合。
~齐。~诊。
~审。2、见面;会见:~面。
~客。昨天没有~着他。
3、有一定目的的集会:晚~。舞~。
开~。报告~。
晚上有一个~。4、某些团体:工~。
妇女联合~。5、庙会:赶~。
6、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如香会、迎神赛会等。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入会成员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
8、主要的城市:都~。省~。
9、时机:机~。适逢其~。
10、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1、理解;懂得:体~。
误~。心领神~。
只可意~,不可言传。12、熟习;通晓:~英文。
~两出京戏。13、助动词。
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多半指需要学习的事情):我不~滑冰。这孩子刚~走路,还不大~说话。
14、助动词。表示擅长:能说~道。
~写~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15、助动词。
表示有可能实现:他不~不来。树上的果子熟了,自然~掉下来。
16、付账:~账。我~过了。
17、见〖会儿〗、〖会子〗。[ kuài ] 总计:~计。
三、相关组词:开会 大会 不会 工会 会议 学会 兴会 会心 会场 晚会 会面 机会 盛会 省会 财会 会稽 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会”是“烩”的本字。会,金文 (合,合并) (米,米饭,代主食),表示将菜肴与米饭主食同锅合煮。
造字本义:动词,把主食米饭和菜肴混合在一起烹煮。文言版《说文解字》:会,合也。
从亼,从曾省。曾,益也。
古文会如此。 白话版《说文解字》:会,集合。
字形采用“亼”和省略了两点的“曾”会义。“曾”表示增益。
古文写法的“会”就写成这样。二、词组释义:1、会议[huì yì] 有组织有领导地商议事情的集会:全体~。
厂务~。工作~。
2、学会[xué huì] 由同一学科的研究者组成的学术团体。如语言学会、物理学会、工程学会等。
3、兴会[xìng huì] 因偶然有所感受而发生的意趣:乘一时的~,信手写了这首诗。4、财会[cái kuài] 财务和会计的合称:~科。
~人员。5、会稽[kuài jī] 山名。
在浙江曹娥江、浦阳江之间,主峰在绍兴东南。相传夏禹至苗山大会诸侯,计功封爵,始名会稽。
7. ”虽“字的现代简体行书写法是什么
“虽”字的现代简体行书写法如上图。
虽[suī]:
1、虽然 [suī rán]: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
他虽然身体欠佳,但是还能勉强坚持工作。
2、虽说[suī shuō]: 虽然,用于口语 。
我们虽说有经验,但还得学习新东西 。
3、虽死犹荣[suī sǐ yóu róng]:人虽然死了,但死得光荣。
4、虽死犹生[suī sǐ yóu shēng]: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如同还活着一般 。
5、虽则 [suī zé]:虽然。
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
组词
虽使、虽是、然虽、虽恐、虽复、虽故、虽马、虽休勿休、虽覆能复、虽死无悔
8. 新字书法怎么写
新字楷书写法如下: 新字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我们要把左边的亲字写的高一些,右边的斤稍微低点,两部分有个高低错位。
两个竖笔要直一些。亲字三横笔起笔要稍微有变化,长短也要有变化,左边笔画多,右边的斤笔画少要舒展些,这样左紧右松。
左边亲,点起笔向右下方倾斜,横笔起笔偏左,要短,由粗到细。下面两点是个倒八字的右边对正上面的点,下面两横上短下长,下面的横笔偏左,竖笔在上横笔中间起笔,到底部向左上方提笔出钩。
两个小点均匀的分布在十字两侧。 右边斤字,斤字写的稍微低一些,左撇由粗到细,下面的左撇起笔在上面左撇收笔的下方,这个撇要写的竖一些,中间横笔在竖笔的中间偏上位置,横笔收笔超过左撇起笔垂直位置,最后的竖笔要长,在横笔中间偏左位置,收笔超过左边的亲字下部。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这里面既有时代的影响,又有个人的因素,如欧体形成于初唐,受魏碑的影响较大。
颜体受唐朝以肥为美的审美观点的影响,又较丰腴。而柳体由于柳公权为人正直,“人正则字正”。
扩展资料: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出现在东汉末年。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
行书正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从产生起便深受青睐、广泛传播。 行书书写应轻松,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
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轻重适宜,浓淡相间。
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随着当代书法艺术的蓬勃发展,行书创作的探索与创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呈现出多元激荡的繁荣景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楷书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