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龙的繁体字怎么写、
龙的繁体字:
龙的拼音:lóng
龙的意思:现代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龙为先民想象中的神物,乃综合数种动物的形状,
并以想象增饰而成,后用以代指皇帝或比喻非凡的人物。
龙的笔顺笔画:横、撇、竖弯钩、撇、点,共5笔。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叶公好龙、蛟龙得水、降龙伏虎。
扩展资料:
成语故事介绍:
1、叶公好龙
原文: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道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一定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而要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哟,我们要做个表里如一的人。
2、蛟龙得水
北魏时期,朝廷决定南征,急需将才,尚书李冲受命挑选将领,小官吏杨大眼要求率军出征。
李冲认为他的资历不够,杨大眼当众表演自己捷走如飞,他的武艺高强征服了李冲,当即任命他为主帅,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让他蛟龙得水。
道理:一般人总是等待着机会从天而降,而不想努力工作来创造这种机会。在这个世界山从来不缺少机会,而是缺少能够把握住机会的人才。所以在机会来临之前,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3、降龙伏虎
南北朝时,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12年,西域涉公和尚来到长安,他能使用咒语咒下龙。每有大旱,皇帝常请他咒龙,一会就看见龙下在钵中,天就会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钵中观看,都觉得很神奇。
北魏时,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见两只老虎相搏,吼声震动山岩,僧稠就用锡杖将它们分开,两只老虎被驱散了。
道理:漫漫人生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就需要我们乐观的面对,需要我们用顽强的毅力去面对,去克服遇到的困难!你要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龙
搜狗百科-叶公好龙
搜狗百科-蛟龙得水
搜狗百科-降龙伏虎
2. 繁体字的"龙"怎么写
龙繁体:龙[lóng][拼音] [lóng] 比划:16划[释义]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
~灯。~宫。
~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
~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
~袍。 4.姓详细释义〈名〉(象形。
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同本义龙,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飞龙在天。
——《易·乾》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
——《孔子家语·执辔》叶公子高好龙。——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
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
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
——《论衡·纪妖》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
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
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
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喻骏马马八尺以上为龙。
——《周礼·夏官》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如:龙蛇(龙蛇走。
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比喻性格亢直。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方〉∶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3. 龙的繁体字
龙
龘
拼音:tà dá
部首:龙 部外笔画:35,总笔画:51
繁体部首:龙,部外笔画:32,总笔画:48
五笔86&98:UEGD
仓颉:YPYBP
笔顺编号:414312511151511141431251115151114143125111515111
四角号码:0121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F98
简介
[编辑本段]
龘字是现时大五码编码当中笔划最多的一个字,笔划达48划。这个字亦是中华民国一般来说汉文字典中,笔划最多的一个字。除此,台湾国语注音“ㄊㄚˋ”(粤音daap阳入声,直音“踏”)的该字,也是全世界所有常用语言中,极为少见笔划相当多的单音节单字。另外,也是现今中文电脑中,不必另外造字,即可用电脑编码显现中,最多笔划的汉字,Unicode编码为9F96。
字义
[编辑本段]
龘:古同“龖”,龙腾飞的样子。
English:the appearance of a dragon walking
该字隶属龙部,是“龖”字之异体字。《广韵》说该字之义为“龙飞之状”,《说文》解作“飞龙”。
《康熙字典》:【亥集下】【龙字部】 龘 ·康熙笔画:48 ·部外笔画:32
【玉篇】音沓。龙行龘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