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好美文
一、善于联想,比喻描写。
语言无味,往往是由于缺乏联想,不善于比喻、描写。其实,直陈的效果,不能引人联想和想象,审美效果一定很差。
如说“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很乏味。但如果善用比喻、描写,再辅之以排比,写出下面的句子,效果迥然不同。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这几个句子的铺排,由于有了比喻、描写、排比的运用,将美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既点明了美“处处都有”,又表现了美的“多姿多彩”。
十分形象,有感染力。 二、引用或化用古诗词 灿若星汉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古诗词(或名句),考试作文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诗词,让诗词之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请看下面的文段: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诗词,阐释了生命的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种方式就是不直接引用,而是化用,这就有了自己的“创造”成分在里面了。如: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这里分别化用了古人诗词,恰到好处,增强了句子的意蕴。 三、注入人文精神,增强文化含量。
在阐释某一概念的内涵,如果能在文章中把比喻和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或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就能使语言更有意蕴。可以在平时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开掘和训练,这包括名人掌故、典故、名言警句等方面。
如: “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命运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这段文字,巧妙地将名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排比运用,构成了含意丰富、有文化意味的句子,构成了文章的文采,有感染力。
四、善用铺垫、映衬。在写作中,如果仅把要表达的意思直接传出,文句显得单调、乏味。
其实,如果只有红花而无绿叶陪衬,花也将显得单调。作文时,我们何不采用铺垫、映衬手法?先确定好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垫,然后推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句,就更有韵味和文采了。
如,要表达“真诚是友谊的桥梁”这一中心,就可以用这种方式组句——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文章的本意是要突出“真诚”的重要,却未直接道出,而是首先用四个形象生动的句子从四个方面铺垫,然后才“隆重”推出中心句。
这种写法,避免了一览无余式的惯常写法,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拓展了语句的想象空间,使文意丰满、流畅,留有审美余味。 这种写法还可以先确定好中心句,再从其他角度反向展开,进行强调。
如,要表达“生命因追求而美丽”这个中心意思,可以这样写:“生命因追求而美丽。(中心句)生命中如果没有追求,就像大地上没有群峰,就像山川内没有飞瀑,就像河流里没有了浪花。
(反向强调)” 五、巧用仿拟。仿拟,即仿照、摹拟。
指有意仿照、摹拟已有的语言形式,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表达新的思想内容的一种艺术手法。我们在课内外读了大量的名著名篇,考试时不要忘了借鉴、仿拟。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好”的学生,敢于购买各种资料,敢于要求更多的作业,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以老师为本,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升学率,仅给学生们留下童年和青少年的空白,在这样的空白中,又给人感到无奈,维持着这所谓的学生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很明显,这段文字,完全仿拟了课本中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段,形神毕肖,收到了良好的审美效果。 六、运用层递。
即层层深入,造成语义上的不断深化,使之层次分明,有力度,有气势。例如:“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使文采焕然的方法很多,本文限于篇幅,挂一漏万,大家可以自己借鉴和不断总结,以求写出更好的文章。
2. 怎样写美文欣赏
一种作业的名称,为小荷作文学校所独创。
可以有三种选择:
1、学员选择《姑苏晚报》“怡园”版或《扬子晚报》“繁星”版中的短小散文进行欣赏,每次两篇。
2、低年级同学也可以选报纸上的图片进行《看图说话》;
3、高年级同学可以在老师的安排下,写一篇《美文赏析》,再加上一篇《彩图故事》。
具体要求,由任课老师根据本班情况自定,不作硬性要求。
□注意:不能选择学生习作!
每次作业须认真排版,并注意版面美化。每周按照老师的布置完成作业,一般需完成12篇。每次上课前交。
□每位学员共有两本赏析本,每次轮流换写。学期中途,小荷将进行优秀作业评比。
每学期,每位学员至少需完成至少15—30篇美文赏析。
□写法指导:它不是段落分析,而是一种欣赏性写作、阅读性写作和个性化写作。形式不限,内容不限;它不需要赏析全文,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针对文章中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或者文章的开头,或者文章的结尾,它们好在哪里,妙在何处?把它说出来就行;
□赏析的语言要求写得生动有趣,富有个性,最好记录本人在阅读时所发生的事情和经过,包括阅读感受、感觉等,这是最精彩的内容。不要有任何的束缚;
□《美文赏析》的字数至少应在100字以上,勿超1000字。 (老师另有规定的除外)。
3. 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作文
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呢?一、自然结尾法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尾。
结尾的方法例如:《月光曲》的结尾:“兄妹俩被美妙的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又如:《飞夺泸定桥》:“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最前线。”
《李闯王渡黄河》:“闯王谢了船夫,带领大军胜利渡过了黄河。”二、点题结尾法这是一种常见的结尾方法。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作者按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在总分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变化和土特产及名贵药材后,用“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作结尾,总结了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如《大理石街》、《一个苹果》|《大森林的主人》等文章都采用了这种方法。这种结尾法,适合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是我们常用的结尾法。
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如何总结全文,如何提炼文章中心思想,切忌重复文章基本内容,或重复开头等。三、发问结尾法即结尾时以发问的形式(反问或设问)提出问题。
四、例如:《一夜的工作》一课“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结尾具有启发、感染、强调和肯定的作用。这种结尾法适合于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要注意设问,反问的目的是抒发真情实感,不要牵强附会。四、抒发感情结尾法即结尾时作者对描述的事物抒发真情实感,饱含赞美之情。
例如:《金色的鱼钩》一课结尾写道:“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样结尾,老班长那种关心同志、舍己救人、忠于革命的品质便跃然纸上,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如《海上日出》、《珍贵的教科书》、《桂林山水》、《桥》等课文均采用了这种方法。
这种结尾法适合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明。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有感而发,有情而抒,不要无病呻吟。
五、启发式结尾法即结尾给人以某种教育或启发,作者用恰当的词语能使读者思考回味,给人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例如:《小马过河》结尾:“……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这就引起了我们的深深思考:不论做什么事,不能光听人家怎么说,而应该自己去试一试。另外,如《草地夜行》、《在艰苦的岁月里》等课文的结尾均采用这种方法。
这种结尾法适合于童话、寓言故事,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给读者留下思考、想像的余地。不要赤裸裸地写出来。
例如:《草地夜行》一课结尾:“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
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作者先描写恶劣的自然环境,接着描写“我”的心情,最后描写“我”鼓起勇气向前走的形象。
这种结尾法一般适用于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描写要为突出中心服务,切忌毫无目的描写或为了描写而描写。七、展望未来结尾法即在叙述现状之后结尾展望未来,鼓舞人心,激励斗志。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结尾“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祖国的南大门。随着社会主交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这样结尾紧扣题目,照应文章的开头,衔接文章的重点和主体,不仅能引起读者对文章全文的回味,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印象,而且会使读者受到启示和鼓舞。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如果文章开头是点明中心,结尾一般是用展示未来的方法作结尾,同时,展望的内容一定要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关,切忌生搬硬套。
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希望读者朋友们能认真读优秀文章,从中受到启发,逐步掌握作文结尾的方法。
4. 怎样写好文章开头
写事文章的开头没有固定的格式,一个好的开头,不仅要根据文章的内容、体裁、风格来选择恰当、合适的形式,还要切合主题,不落俗套. 开头的方法千变万化,常用的开头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落笔就直接点题.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开头:“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二、用设问吸引读者.如作文《我班二三事》的开头:“一个闻名全校的乱班,真的变成了文明班?是的……” 三、描写景物.如小学语文课文《少年闰土》的开头;“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用描写景物开头,必须使所描写的景物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较密切的关系.《少年闰土》一文开头的景物描写,是为了介绍少年闰土夜间在海边的沙地瓜田看西瓜,这与后面写闰土向“我”介绍在月亮光下用胡*刺猹也有关. 四、介绍环境.如《大雪山》一文的开头:“大雪山在四川省的西部.那里没有人烟,没有花草树木……”开头介绍大雪山的环境,目的是为下文记叙红军“跟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战”埋下了伏笔,以突出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五、介绍情况,交代背景.如《火烧赤壁》一文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这个开头,使读者看了以后,对两军相对峙的形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即将发生的事一目了然. 六、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如《捉鱼》一文的开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小辰拿着小盆,拎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溪边围坝捉鱼.”这个开头,只用一句话就把很多内容交代清楚了,很简练. 七、概括地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作文《春花朵朵》一文的开头:“五讲文明的春风吹开了学校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的朵朵春花.让我们从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摘取几朵,领略一下那满园春色吧!”这种开头如同全文的“总起”,下文则围绕着它进行“分述”.全文因此而比较有条理. 开头的方法很多.上面介绍的方法都适用于写事的文章,但适用于写事文章的开头不仅仅只有这些.开头用哪一种方法好,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也不要老是用某一种方法.。
5. 美文怎么写
多读可以有语感,语言是文章的基础,语言优美很关键。可以学习有特点的作家的语言,再慢慢形成自己的语言。比如曹雪芹,巴金,余秋雨,金庸,古龙等作家的语言都很有特色。
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要写出真情实感,就要多思考,平时对人生对生活多思考,或者说在读书的时候多联想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思考,思考的越多,写作时候思维就开阔了,就不会挤不出来。怎样思考呢?多观察,多留心,多换换角度去想问题。读经典的书。
作文还有很重要的是技巧,比如结构,思路,但我觉得这是比内容次要的东西。太花哨的结构,没有好的内容也没用。技巧是服务于内容的,最好化技巧于无形,平淡才是最典雅的。但并不是说作文写得乱也行。只是不要一味追求表面的技巧。技巧可以多看评点的书籍,比如有评论红楼梦,评论三国,评论鲁迅的书,可以看下,学习下
6. 【怎么能写好文章
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呢?一、留心生活、用心观察.作文即生活,要写好作文,就离不开生活,离不开观察.当然,这里的观察不是一般的观察,它需要我们以极大的热情去体验生活,去观察和深入生活,把自己融进去,亲自尝一尝它的酸、甜、苦、辣,用自己的心去与生活交流.生活中有许多事可写,就看我们有没有留心生活、用心生活、用心观察,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静静的课堂,热闹的操场,人来人往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商店,喧闹的农贸市场,不断变化的城市乡村,美丽的田野,璀璨的星空……这些地方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同学们可能都视而不见,好题材就这样从身边悄悄地溜走了.只要我们平时处处留心生活,用心与生活交流,仔细观察,写文章时认真回忆,就一定有许多事可写,而且写起文章来也就不困难了.二、学好语文,感悟积累.文章离不开表达,表达需要语言,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学好语文,学会表达.当然,学好语文还不够,还要学会感悟积累,只有积累大量的语言,积累生活的经验(它是作文的基础和前提),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我们还要善于积累,对积累的语言进行感悟、消化、吸收,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这里所说的积累不只是去抄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或背诵一些文章、诗词,这样的积累充其量只不过是机械式的记忆,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积累效果.语言的积累应在感悟中进行,只有对文章的字、词、句、段进行感悟后再积累才有作用;同时积累还要在分门别类中进行,如写景、记事、写人、写场面、写活动等,感悟别人的描写,感悟别人的用词准确,感悟别人怎样把文章写活了,写得有血有肉,感悟之后再进行积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积累.离开感悟的积累,也是一句空话,正如陆游诗中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感悟积累的语言,感悟积累的诗文,感悟积累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积累,才能为我们作文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相信你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来的.三、选好素材,用心表达.有了生活的经验,语言的积累,这还不够,我们的作文还要精心表达.写文章先要构思,就是对题目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酝酿、思考,就是在写作文时,根据作文题目的要求,对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积累的材料在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进行筛选、编制,结构成一篇文章,材料选得好,就能做到新颖、典型,写出的文章就会很感人.选好材料,首先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有关材料都记下来,然后将材料按顺序排列,比较它们的优劣,最后把挑出来的好材料进行深化、联想,再用心组织语言去表达,这样写出的文章就能胜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