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序号要怎么写
在论文中正确地运用序号,能使文章层次清楚,逻辑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引述,但目前教师撰写论文在序号的写法上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如:层次大小不分、中文数字与阿拉伯数字混用、前后序号形式不统一,等等。下面就论文中几种常见的序号写法作一说明:
一、正文层次标题序号
正文层次标题序号要注意大小分级。如一级标题序号可用汉字一、二、三……,二级标题序号可用汉字加括号(一)(二)(三)……,三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1、2、3……,四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加括号(1)(2)(3)……,五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加右括号1)2)3)……,若还有六、七级序码还可采用大小写英文字母。注意加了括号的序号后就不要再加点号了。
理科类论文的各层次标题还可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2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1.2”,“3.5.1”等;各层次的标题序号均左顶格排写,最后一个序号之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如“5.3.2 测量的方法”,表示第五章第三节第二条的标题是“测量的方法”。
注意:同一层次各段内容是否列标题应一致,各层次的下一级序号标法应一致,若层次较少可不用若干加括号的序号。
二、正文中图、表、公式、算式等的序号
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表2、式(5)”等;对长篇研究报告也可以分章(条)依序编码,如“图2.1、表4.2、式(3.3)”等,其前一个数字表示章(条)序号,后一个数字表示本章中图表、公式的序号。
三、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文中注释极少量的可用“*”、“**”表示,一般用圆圈的阿拉伯数字依序标注,如“①、②、③……”,标在所注对象的右上角。页脚或文末注释中对于相同内容的注释条目可合并写,如“⑥⑨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30、126页”。
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一般用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1]、[2]、[3]……”,也有不加括号的。文末参考文献与文中内容对应的,应在相应文字的右上角依序标出序号。
四、附录序号
论文的附录序号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标示,如“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A1、表B2、式(C3)、文献[D4]等。
五、页码序号
页码标注由正文的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可以标注在页眉或页脚的中间或右边。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可以将扉页、序、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各页页码应标注在相同位置。
2. 公文中数字序号使用顺序
原发布者:crystal二牛
文章中数字序号使用顺序一、阿拉伯数字后面用黑圆点;二、汉字数字后面用顿号;三、“第一”“第二”“第三”后面用逗号;四、带括号的序号和带圆圈的序号,后面不再加顿号、逗号之类;五、“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或“壹”的后面不用标点,与后面的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位置即可。六、数字序号前后一般不再用其他项目符号;七、数字序号的级别顺序为:“一”“二”“三”——“一”“二”“三”——“1”“2”“3”——“⑴”“⑵”“⑶”——“①”“②”“③”等。常见不规范之序号有: 正确的用法如下: 在论文中正确地运用序号,能使文章层次清楚,逻辑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引述,但目前教师撰写论文在序号的写法上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如:层次大小不分、中文数字与阿拉伯数字混用、前后序号形式不统一,等等。下面就论文中几种常见的序号写法作一说明:一、正文层次标题序号正文层次标题序号要注意大小分级。如一级标题序号可用汉字一、二、三……,二级标题序号可用汉字加括号(一)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3623830(二)(三)……,三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1、2、3……,四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加括号(1)(2)(3)……,五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加右括号1)2)3)……,若还有六、七级序码还可采用大小写英文字母。注意加了括号的序号后就不要再加点号了。理科类论文的各层次标题还可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2个数字之间用
3.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二是要注意过渡.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例《瑞雪》中的一段“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先写从中午到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读一读,练一练(1)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排列才能使这段话通顺、连贯.(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 )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 )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北风吹,雪化飘.( )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2)下面这段话没有按顺序写,请仔细读一读,应按怎样的顺序修改,才符合木棉树四季生长变化的特点?(可在文中标上序号.) 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棵木棉树,挺拔屹立,气势雄伟,就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巨人.秋天,树木落叶了,木棉树也脱去了绿色的外衣,现出了粗壮的骨骼.它顶天立地,枝条直指蓝天,全身长钉,像一位披甲的武将,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树枝叶繁茂,叶大如扇,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春天,木棉树开出鲜红的花,缀满枝头,像一团团烈火.一年四季,上学放学,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卫在边防前哨的钢铁战士……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学生的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这样写,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 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由于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写作的方位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有时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不管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但一定要符合人们平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如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如果写成“前→左→后→右”的顺序,就让人别扭了. 读一读,练一练(1)认真读下面这段话,把表示方位的词语用“ ”划出来,然后按写作的先后顺序,把方位顺序填在括号里. “我家后面有座山.我经常登上山顶,向四面眺望家乡的景色.往东看,不远处是新建设的城镇.城里有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树成阴.往南看,满眼是美丽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庄稼一片接着一片,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了起来.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园.那里果树成林,枝叶茂密,红澄澄的柑桔,黄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枝.往北看,一条大河伸向远方.河上架着铁桥,一列火车从铁桥上通过;河里有汽艇、帆船,还有连成一串的小货轮,来来往往,十分繁忙.我的家乡多美好啊!” 这段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观察方位的变化顺序写的,先写( )看,再写( )看,接着写( )看,最后写( )看.(2)按观察的方位顺序写一段话,可以“我们的校园”、“我家的厨房”或其他景物为中心内容来写.3、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 例《捉鱼》中的一段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我们一个拿着小盆;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水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看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鱼”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接着写如何“舀水”,再写怎样捉鱼.一层连着一层把捉鱼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 读一读,练一练(1)读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了个结,就钉起来.先从衣里向外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