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写押韵的诗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押韵,简单地说,押古韵,还是押现韵。
押古韵的不一定是古诗,押现韵的一定不是古诗。
押古韵,最常见的是一百零六部平水韵,比较难,不过你经常用的话,慢慢习惯了便可!
押现韵,最普通的是押拼音韵,本人不太赞成这种押韵,
原因有二:其一,韵脚较宽,初学者容易掌握;
其二,现代试一般不限格律平仄,容易把诗写成顺口溜。
其次,要多读诗词,看自己喜好而定。
喜欢豪放派,则多看看李白、苏轼、**的诗词;
喜欢婉约派,则多看看晏殊、秦观、李清照的诗词。
我个人比较喜欢汪国真的情诗!
多读别人的词,慢慢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境。
一旦可以达到读者与作者共鸣的境界,你离写好诗不远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要多练笔!
本人在中华诗词论坛灌水时曾结实一位网友“绿窗眉妩”,
人家多时一天写60首诗词,常年笔耕不辍。
如果真要写好诗词,那必须要多与高手交流,请高手指点!
相信有了良师益友,你方可突飞猛进!
我有时翻翻自己过去写的诗词,自己都觉得好笑!
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投入,这些都是写诗必不可少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祝你成功写出好听的诗歌!
2. 怎样写诗押韵
押韵:即是在句尾使用同一个韵的字,并通过周期性循环,达到一种品读舒畅、踏实和圆满的艺术效果。
它是句子节奏和音韵的回归。 一、押韵模式: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格律诗:绝句、八句律、长律等都有两种押韵模式:即按首句是平收还是仄收分为入韵式与不入韵式两种。
1、首句平收入韵式:指的首句最后一个字以平声结尾,这个字入韵。如: 霜陶玉骨净娟娟,素裹芳心绚影前。
香散逐风飘槛外,情涵乍泄一丝妍。(某《咏菊》) 这是平起平收入韵式。
所谓平起,即起句第二个字是平声。第一个字是灵活的,不计。
再如: 暖霭摇花季序催,君山托翠驾春回。千竿泪竹千重忆,一点痴心一寸灰。
云梦已随风信卷,洞庭依旧雪涛堆。微吟莫若潇湘去,拟嫁青鸾蝶作媒。
(某《江南春》) 这是仄起平收入韵式。所谓仄起,即起句第二个字是仄声。
2、首句仄收不入韵式:指的是首句最后一字是仄声。如: 流连际遇三生石,感叹烟云一世间。
鼓角争鸣喧寂野,星河欲转斗苍山。 红尘几许知难辨,紫阙千番梦不还。
痛饮清风推健笔,高歌好雨兆乡关。(某《世间路15》) 这是平起仄收不入韵式。
再如: 碧草茵茵妆阁秀,铅华淡淡女儿红。文蓬日盛轩亭竹,不慕蓬莱慕字僮。
(某《杂感》) 这是仄起仄收不入韵式。二、押韵要求: 1、押韵位置:在每个偶数句的句末。
即“韵脚”(序三已述)。 2、首句问题: 在前面“押韵模式”里已经提及,首句仄收不入韵,平收须入韵。
通常五言者首句不入韵为多,七言者首句不入韵为少。 首句入韵与不入韵常与首联是否对仗有关,首联对仗,则首句仄收,不入韵;首联不对仗,则首句平收入韵。
若首联既不对仗首句亦不入韵,这样不是不可,只是效果不好,显得低能,尤其是七绝。3、押平声韵:格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
有极少仄韵的,那属于不规范类。 4、一韵到底:格律诗不允许中途换韵,韵脚只能是同组韵部的字,除了首句押韵可借邻韵外,其它韵脚不可用邻韵的字,否则,就是“出韵”,出韵的诗不能算作标准的格律诗。
唐以后直至近代,尽管实际语音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们写格律诗依然依照“平水韵”,平水韵尽管产生于宋,但是对唐以来诗人们的格律诗用韵之归纳,平水韵把韵部并为106,即平声30(上下平各15)、上声29、去声30、以及入声17。 三、常见韵病: 1、凑韵 俗称挂韵脚。
即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变“流”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2、落韵: 落韵即出韵。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时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3、重韵: 重韵就是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
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4、倒韵: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而就韵。
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变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有的倒用尚无碍,而有的倒用则意思不同,因此,反对倒韵。
5、哑韵 作诗应当选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全诗亦会因之萎弱。
6、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仚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
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音,则亦不妨押之。 7、同义韵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8、字同义异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讽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
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黏等弊。初学最宜审慎。
四、两点体会: 1、关于今韵: 新韵今韵要了解、熟悉,但写诗做好不用它。 2、古韵实用: 古韵(这里主要指平水韵)中的同部韵字按普通话读来很多不算顺口,而押韵的目的通俗说来却正是为了顺口,为了解决这里面的差异,建议在依古韵时能考虑当今的读音来组韵。
如写一首诗拈十灰中的“梅”韵,其它韵字则可选择与梅发音近似的字来做韵脚,如“催、回、陪、雷”等;若是拈了“开”韵,则可选择“台、来、才、埃”等做韵脚。如: 孤峰峙立水之隈,薏苡完珠遏浪回。
千古江流接河汉,一肩道义镇风雷。 听涛岂待残诗咏,试剑何惊断石摧。
洞转迷离歌澹荡,弥珍底蕴垒嵬嵬。(某《伏波洄澜》) 韵脚“隈、回、雷、摧、巍”。
而下面这首: 点墨凝胸一鉴开,怡然学笔示文才。不求玉马登高第,但喜金风拂楚台。
几度烟花涵雨失,十年霜剑化霓来。通途直径云山里,撷片云裳把梦裁。
(某《世间路》) 韵脚则是“开、才、台、来、裁”。 再如十三元韵中,若拈了“门”韵,其它韵字则选择与魂语音相近的如“村、痕、豚、温”等 如: 依然腊酒复鸡豚,未若遗风旧僻村。
隔牖烟花空绚眼,穿栏笑语枉盈门。 芦衔岂为颦眉拒?芥拾还期假梦温。
少小殷情雨中匿,一怀涛涌大江奔。(某《年味》) 韵脚“豚、村、门、温、奔”。
若是拈了“原”韵,其它韵则选择如“原”读音相近的字,如: 朝迎旭日壶中煮,晌过桑生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