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一到五十的田字格写法
汉字写法:一到十田字格正确写法阿拉伯数字写法:1、“1"象粉笔,是在日子格中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
不是简单的将两角连起来。2、“2”象小鸭,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
3、“3象耳朵,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再向下碰线,略成半圆向中间弯,在虚线以上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底线,最后,弯向上碰线。4、“4”象小旗,从上线的中间起笔,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再折右碰线。
第二笔从右上角附近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5、“5”象钩子,从上线不到一半的地方起笔,向左下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
最后,在上面画一横线。6、“6”象哨子。
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下方画一个孤形,碰左线、底线,向上碰右线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过中线。7、“7”象锄头。
从左上角到右上角画一横线,再折线向下,到底线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8、“8”象娃娃。
从右上碰线到左线成半圆,拐向右下面成圆碰右线,下线、左线,在向上,在中线以上和原线相交,最后,线到右上角附近稍离起笔处为止。不封口。
9、“9”向勺子。在上格画一个四面碰线的附近向下角附近向左下面一真线到底线中间。
10、“10”象粉笔和鸡蛋。“10”占两格,左边一格写“1”。
右边一格画一格碰上、下、左、右四边线的椭圆。扩展资料:田字格别看只是四个小格子,其实每个格子都大有名堂,每根线、每个格子,格子中的每个方位,都有其不同的名称,熟记田字格、牢记各部分名称,是初学书写重要的前提。
认识了“田字格”后,欣赏田字格中的汉字,让孩子感受到每个字都有他的位置,而不能胡乱摆放,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等等。
只有在田字格中逐渐将汉字写规范,这样才能给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田字格。
2. 小学生如何写好田字格的字
要想把字写得好,笔顺规则要记牢: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 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用好田字格,字会更漂亮! 一年级新生开始系统规范地学写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既感觉新鲜又充满自豪.但是要把字写好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小学生书写的最大问题表现在间架结构和运笔的把握.间架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把字写在田字格的某一格,特别是喜欢写在下一格;有的学生在脱离田字格的情况下,喜欢用直尺比着写;有些学生的字歪歪垮垮,不是向这边斜,就是向那边斜.运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任何笔画粗细一样,如火柴棒. 如何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呢? 一、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 首先学生要有正确的坐姿.即做到“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其次学生要有正确的握笔姿势.要做好示范,并注意检查孩子握笔方法是否正确.对于个别能力较差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借助握笔器来辅助,直至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二、发挥田字格的作用 田字格的作用很大.在田字格里写字,可以帮助孩子确立字的间架结构.如果孩子一开始在田字格里把格式写对了,字就好看了,那么形成习惯,脱离了田字格后,字自然也会写得漂亮,所以引导孩子观察书中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极其重要. 三、适时引导和评价不可少 不知大家可有这样的苦恼,孩子可能观察清楚了,也知道如何正确地写笔画,可是写出来的字的效果却大不一样.这时,我们应随时查看孩子的写字情况,发现不正确的书写方法和格式马上示范或指正.对于写得好及时表扬,并将他的作业展示出来.写得不好时可以参照范例自省,以改进自己的写法;如此,孩子会信心百倍,越写越有劲.对于交来的写字作业,我会给字迹工整格式规范的作业本标上星星,把不过关的即时让其订正,力求字迹工整、格式合乎要求. 久而久之,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掌握了如何让字写得好看的方法,写字就会老练多了,所以一开始养成了正确写字的好习惯,那么后来的学习就比较的轻松. 小学间架结构的字理:字守中宫、横平竖直、四平八稳、布白均匀.小学生运笔的字理,用三字诀归纳如下:收尾竖,要悬针;中间竖,是垂露;笔画顿,要稳重,起收用;撇如剑、捺如帚,撇捺配,舒展美;折外圆,内要方;挫要疾,勿挑笔;长臂横,似扁担,轻且盈.如果在教学中,能贯彻这些运笔字理,则可以解决字写得像“火柴棒”的问题,基本达到书写美观的要求.。
3. 写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
田字格别看只是四个小格子,其实每个格子都大有名堂,每根线、每个格子,格子中的每个方位,都有其不同的名称,熟记田字格、牢记各部分名称,是初学书写重要的前提。
认识了"田字格"后,欣赏田字格中的汉字,让孩子感受到每个字都有他的位置,而不能胡乱摆放,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等等。
只有在田字格中逐渐将汉字写规范,这样才能给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田字格儿歌是写好田字格的口诀: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笔画田字格写法为: 向左转|向右转 汉字其他笔画田字格写法为: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笔画通常是指组成汉字且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如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乙)等,它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乀)、折(乛)、弯()、钩(亅)”,又称“永字八法”。
1965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类基本笔画:横类、竖类、撇类、点类、折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笔画 9 8 评论 分享 举报 沸融熔 来自百度知道认证团队 2019-02-01 田字格正确写法,包括数字、汉字和标点符号在田字格中的规范写法,分别说明如下: 一、田字格中汉字的笔顺标准 笔顺标准包括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具体如图: 要想把字写正,不歪斜,就要充分利用横竖中线。
横中线可以帮助孩子把横写平。而对于竖画很难写垂直的孩子,教师可以让他们先描竖中线,然后和竖中线隔一些距离照着竖中线写竖画,直到能把竖画写直。
同时,关注竖中线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写正。比如“十、木”等竖在正中的字,竖画都要写在竖中线上;“主、安”这类首笔点在正中的字,首点也应写在竖中线上;“花、节”等草字头的字,竖中线应该在两竖中间。
在田字格中写字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横竖中线。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二、田字格中汉字的间架结构标准 田字格中汉字包括合体字和独体字,具体写法如图 向左转|向右转 三、田字格中标点符号规范标准 1、‘’,。
;:"等标点写在左下格。 2、引号、括号写在靠近被引内容那边。
3、破折号、省略号写在田字格正中靠下。 4、问号、叹号写在田字格正中。
四、田字格里写数字的标准格式 1、“1”像粉笔。是在日子格中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
不是简单的将两角连起来。 向左转|向右转 2、“2”像小鸭。
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 向左转|向右转 3、“3”像耳朵。
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再向下碰线,略成半圆向中间弯,在虚线以上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底线,最后,弯向上碰线。 向左转|向右转 4、“4”像小旗。
从上线的中间起笔,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再折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角附近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
向左转|向右转 5、“5”像钩子。从上线不到一半的地方起笔,向左下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
最后,在上面画一横线。 向左转|向右转 6、“6”像哨子。
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下方画一个孤形,碰左线、底线,向上碰右线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过中线。 向左转|向右转 7、“7”像锄头。
从左上角到右上角画一横线,再折线向下,到底线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 向左转|向右转 8、“8”像娃娃。
从右上碰线到左线成半圆,拐向右下面成圆碰右线,下线、左线,在向上,在中线以上和原线相交,最后,线到右上角附近稍离起笔处为止。不封口。
向左转|向右转 9、“9”像勺子。在上格画一个四面碰线的附近向下角附近向左下面一真线到底线中间。
向左转|向右转 10、“10”像粉笔和鸡蛋。“10”占两格,左边一格写“1”。
右边一格画一格碰上、下、左、右四边线的椭圆 向左转|向右转。
4. 汉字“字”在田字格的正确写法
汉字“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图):(下面的米字格去掉斜线就是田字格。)
写田字格的口诀:“左旁小者齐居上”、“右旁小者齐居下”、“横长竖短撇捺宜收,横短竖长撇捺宜放”、“马头小小马背宽宽”等等。田字格本身不是汉字的一部分,它只是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起辅助参照作用。
通过与边线、中线及其分割出来的空间对照,使学生更清楚地分辨汉字本身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 扩展资料:1、田字格具有普及性。
田字格作为最为精简的练习格被广为应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的生字就使用田字格来展示。学生对于田字格的熟悉与习惯程度,是其他写字练习格所无法比拟的。
2、田字格便于笔画练习。初学文字书写者都要从基本笔画的书写开始学习。
在田字格中方便练习笔画书写。横中线与竖中线是书写者最基本参照线。
3、田字格便于结构安排。要指出的是,笔画的练习,都是为了写出完整文字而服务的。
而在田字格书写文字便捷的原因在于田字格的四边与横中线、竖中线所划分出的区域为所有汉字的笔画与组字成分提供了基本的定位参考。 竖中线可以暗示左右或左中右结构,还可以作为独体字或包围结构中左右对称文字的中轴线;横中线可以暗示上下或上中下结构。
对于其他结构的文字,也能在横中线与竖中线及其构成的分区中找到相应的参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