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颜真卿写了什么的书
颜真卿,唐代中期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
以下是他的书法作品:
1、东方朔画像赞
2、祭侄文稿
3、多宝塔碑
4、麻姑仙坛记
5、颜勤礼碑
6、中兴颂
7、颜家庙碑
8、争座位帖
9、自书告身帖
10、乞米帖
11、裴将军碑
12、劝学诗
2. 如何欣赏颜真卿的字啊
欣赏颜真卿的字就要结合书品和人品来看待。
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宋代大书法家苏轼云:“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画至吴道子,书至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颜真卿善书法,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历来颜真卿的书品和人品是相提并论的。《集古录》云:“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藻鉴》引自珽语云:“《瀛州帖》视鲁公他书特大,而凛凛忠义之气,如对生面。”不能否认,书以人重是颜真卿蜚声书坛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许多具有较高艺术作品因书者人品不佳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的原因。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 、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颜真卿书法特点:
1. “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特点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2. “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又以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庄伟了。
3. 我的问题是,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把字写在纸上,还是写在石头上的,
古代的石刻被都是写字的人直接用红色的颜料写在石头上的,叫做“书丹”。
书丹_百度百科:书丹 ,碑刻术语。即刻石(又包括碑,摩崖,造像,墓志等类型)必须经过的三道工序之一:撰文,书丹,勒石。指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古时刻碑,先用朱笔在石上写所要刻的文字,称"书丹"。后泛指书写碑志。《隶释》:“《石经》,蔡邕书丹,使工镌刻。”南宋姜夔《续书谱》:“笔得墨则瘦,得朱则肥。故书丹尤以瘦力奇,而圆熟美润常有余,燥劲老古常不足,朱使然也。”后泛称书墓志铭为书丹。清 汤之旭《皇清太学生吏部注选州同知尹思袁公(袁可立曾孙)墓志铭》:“赐同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洛水年家眷弟李学裕顿首拜书丹。”
4. 怎样介绍颜真卿的书法作品100字
大唐风范 楷体正宗——颜真卿的楷书
提起楷书,人们必称“颜、柳”。颜真卿所创造的“颜体”字,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在唐代许多著名的楷书大家当中,应该说颜真卿是最富革新精神的一位。史学家范文澜在著述中每谈及唐代书法,必称“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气宇轩昂,傲然挺立。楷书至颜,古法为之一变,开创了二王以外的新风格。它真正反映出了大唐王朝的盛世风貌。颜真卿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他的楷书宽绰浑厚,气势雄伟,开一代新风。颜真卿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改变了汉字的外表形象——汉字的书写由原来的欹侧险劲一变而为端庄平正。如果我们对欧阳询及其之前的楷书采用拟人的方法作一比喻的话,那么,欧字是以偏侧、险劲为基本特征的,其结构左紧右松,在字的形象上,给人以侧身像的感觉。楷书演进到颜真卿,他以超乎寻常的智慧和胆略,冲破种种传统的束缚和困扰,对楷书的结体、用笔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和有意识的组合。于是,楷书字体的外形,在书史上第一次由侧身转变为正面对人。于是,雄伟壮美的烈士形象,顿时矗立在人们的眼前。颜体字的这一艺术特征,始终放射着耀眼的光芒。颜体字的出现,不是孤立和偶然的。一方面,进人中唐之后,人们的审美倾向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和游移;另一方面,在新的审美思潮的驱动下,颜真卿不自觉地为新的审美思潮提供着紧随时代步伐的新的艺术式样。于是,颜体字诞生了。所谓审美倾向的变化,是说由初唐唐太宗全力倡导的对王羲之独尊和崇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的弱化,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韩愈更提出了“羲之俗书趁媚姿”的美学理念。这一惊世骇俗的观点在初唐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应该说,这是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贵族独霸势力的凋落而产生的,也是由于人们审美倾向的变化而出现的一种现象。但是,我们说颜真卿的字,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那么充分地展露他的个性特征的,与其他事物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应该说,他是在忠实地学习了当时传统的“笔法”之后,紧随时代步伐,合着时代前进的节奏,冲破旧有的束缚,不断探索并及时地总结经验,大胆创造而结出的硕果。全面考察颜真卿楷书形成的过程不难发现,它确实是一步一步逐渐演变完成的。我们先看他的早期代表作《多宝塔感应碑文》那严谨的格调、重法的理念、循规蹈矩的品质、格守传统的手法。从这件作品中也可以体味到什么是对书法持有绝对信念的态度。楷书是字形方正、一点一画一笔不苟的正体字,((多宝塔感应碑文》的运笔过程中速度、节奏相对要慢一些,要求每一点画都要起收有致、到位,是典型的“标准字体”;其中相同笔画也要求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力度较小,不影响速度、节奏的变化。如“点”,基本以“侧”取势,其变体也多是方向上的变化。因此,后来人总把((多宝塔感应碑文》当作楷书入门范本。他56岁时写的《郭氏家庙碑》,已经不是《多宝塔》那种整饬的、有些近俗的书体了。此碑是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为其父郭敬之所立的墓碑。该碑庄重雍容的笔法、刚直劲挺的风格、开张的字体与庄严的场合构成一种默契。此时颜真卿算是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感觉,外拓的笔法开始显现,以拙代巧的观念已经形成,颜体字的所谓正面形象已经孕育成熟。到他62岁写《麻姑山仙坛记》时,已经是地道的颜体字的真面目了。这就是颜体字的形成过程。颜真卿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一座书法史上的丰碑,是民族精神的大纛。“学书当学颜”!这种美誉对于颜真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
参考资料:
李宗玮著.悟对书艺:中国书法极品一○五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