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安石的《书湖阳先生壁》全文加拼音怎么写
máo yán zhǎng sǎo jìng wú tái ,huā mù chéng qí shǒu zì zāi 。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yī shuǐ hù tián jiāng lǜ rào ,liǎng shān pái tà sòng qīng lái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阳先生壁》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赏析:
1.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2.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
3.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
4.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
5.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
6.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7.“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
8.“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
9.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
2. 呵壁的读音
呵壁 hē bì 基本解释: --------------------------------------------------------------------------------1.汉王逸《<天问>序》:"屈原放逐,仿徨山泽。
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后因以"呵壁"为失意者发泄胸中愤懑之典实。
词语分开解释: --------------------------------------------------------------------------------呵 : 呵 hē 怒责:呵责。呵斥(亦作“呵叱”)。
呵禁。吁气:呵冻(哈气使暧)。
一气呵成。象声词,形? 详细>>壁 : 壁 bì 墙:四壁。
壁报。壁画。
壁挂。壁毯。
壁橱。壁灯。
铜墙铁壁。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胃壁。
肠。
3. "壁"字是什么意思
壁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wail]
壁,垣也。――《读文》
壁亦土也。――《风俗通》
观壁垒于北落兮。――张衡《思玄赋》
家徒四壁立。――《汉书·司马相如传》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壁有耳(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壁中书(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凡数十卷,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晋人称为科斗文。今《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壁观(面壁;又指一意禅观,心如
壁 bì
①墙:~报。
②直立的山崖:悬崖峭~。
③营垒:坚~清野。
④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又军垒。《前汉·高帝纪》帝晨驰入韩信张耳壁,夺之军。《周亚夫传》吴楚反,亚夫救梁,引兵走昌邑,坚壁而守。
又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晋书·天文志》东壁二星主文籍,天下图书之府。
又地名。壁州,在三巴,本汉宕渠地,唐高祖武德初置,辟州节度使郑畋有记。
又赤壁,在蒲圻。《荆州记》蒲圻县沿江南岸百里,名赤壁,昔周瑜破曹操处。黄州赤壁乃赤鼻山。《水经注》江水左迳赤鼻山,下为赤鼻矶。苏轼赤壁前赋及长短句,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盖传疑也。
又凡石厓之峭削皆曰壁。《马岌·石壁铭》靑壁千寻。《江淹诗》缅映石壁素。《神仙传》帛和入西城山,王公令熟视石壁,二年渐觉有文字,三年得神丹方及五岳图。 本作壁,十四画。说文、经史皆同。字汇从省作壁,入十三画,因之。壁字从作。
4.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全文拼音版
chǒu nú ér ·shū bó shān dào zhōng bì
《丑 奴 儿 · 书 博 山 道 中 壁》
sòng dài :xīn qì jí
宋 代 辛弃疾
shǎo nián bú shí chóu zī wèi ,
少 年 不 识 愁 滋 味,
ài shàng céng lóu 。
爱 上 层 楼。
ài shàng céng lóu 。
爱 上 层 楼。
wéi fù xīn cí qiáng shuō chóu 。
为 赋 新 词 强 说 愁。
ér jīn shí jìn chóu zī wèi ,
而 今 识 尽 愁 滋 味,
yù shuō hái xiū 。
欲 说 还 休。
yù shuō hái xiū 。
欲 说 还 休。
què dào tiān liáng hǎo gè qiū 。
却 道 天 凉 好 个 秋。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创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5.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拼音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máo yán cháng sǎo jìng wú tái,huā mù chéng qí shǒu zì 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yī shuǐ hù tián jiāng lǜ rào ,liǎng shān pái tà sòng qīng lái
注释
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⑦将:携带。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闼:小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羣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世威排闼呼曰:‘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
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这是作者题写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作者的朋友。
译文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6. “题青泥市寺壁”的拼音是什么
题青泥市寺壁,读音[tí qīng ní shì sì bì]
《题青泥市寺壁》
作者:南宋-岳飞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这是一首言志诗,作于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题于青泥市(今江西新干县境)萧寺壁间。此时,抗金局势一派大好,但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正加紧与金议和。诗中表达了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坚定信念,展示了作者高洁的人格和节操。
参考资料
古诗词网:http://www.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