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只重科举取士,而忽略学校教育。学校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机构,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完全成为科举制的附庸;
2.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但实际上能否录取有时并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况且命题和评分的标准也不尽一致。评分时,主观随意的因素往往影响着评分的客观性;
3.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儒家的几部经典著作以及华丽的诗赋,考试的方法迫使人以死记硬背为主。学校教学的安排又是围绕着科举制来进行的,结果便导致了学校教育中重文辞少实学,重记诵而不求义理,形成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学习风气;
4.在科举制的影响下,人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知求真,而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这种具有强烈功利色彩的读书观、学习观,造成人们对读书学习的异常态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