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寒在新概念大赛的参赛文
杯中窥人 作者:韩寒 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劣根性。
鲁迅先生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
南宋《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刚出生好比这团干布,可以严谨地律已;接触社会这水,哪怕是清水,也会不由自主如害羞草的掞叶,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浸润透。思想便向列子靠近。
中国人向来品性如钢,所以也偶有洁身自好者,硬是撑到出生后好几十年还清纯得不得了,这些清纯得不得了的人未浸水,不为社会所容纳,“君子固穷”了。写杂文的就是如此。
《杂文报》、《文汇报》上诸多揭恶的杂文,读之甚爽,以为作者真是嫉恶如仇。其实不然,要细读,细读以后可以品出作者自身的郁愤——老子怎么就不是个官。
倘若这些骂官的人忽得官位,弄不好就和李白一样了,要引官为荣。可惜现在的官位抢手,轮不到这些骂官又想当官的人,所以,他们只好越来越骂官。
写到这里,那布已经仿佛是个累极的人躺在床上伸懒腰了,撑足了杯子。接触久了,不免展露无遗。
我又想到中国人向来奉守的儒家中庸和谦虚之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很不幸得先学会谦虚。
一个人起先再狂傲,也要慢慢变谦虚。钱钟书起初够做,可怜了他的导师吴宓、叶公超,被贬成“太笨”和“太懒”,惜后来不见有唯我独尊的傲语,也算是被水浸透了。
李敖尚好,国民党暂时磨不平他,他对他看不顺眼的—一戮杀,对国民党也照戮不误。说要想找个崇敬的人,他就照照镜子,但中国又能出几个这类为文为人都在二十四品之外的叛才? 然而在中国做个直言自己水平的人实在不易。
一些不谦虚的人的轶事都被收在《舌华录》里,《舌华录》是什么书?——笑话书啊!以后就有人这么教育儿子了:“吾儿乖,待汝老时,纵有一身才华,切记断不可做也,汝视《舌华录》之做人,莫不作笑话也!”中国人便乖了,广与社会交融,谦虚为人。 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
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中国人说惯了“小话”,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当然就叫“大话”了。 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
幸亏胡适病死了,否则看到这情景也会气死。结果不说大话的人被社会接受了。
写到这里,布已经吸水吸得欲坠了。于是涉及到了过分浸在社会里的结果——犯罪。
美国的犯罪率雄踞世界首位,我也读过大量批评、赞扬美国的书,对美国印象不佳;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一个美国孩子再有钱,他也不能被允许进播放黄带的影院。 中国教育者是否知道,这和青少年犯罪是连在一起的,一个不到年龄的人太多沾染社会,便会——中国教育者把性和犯罪分得太清了,由文字可以看出,中国人造字就没古罗马人的先知,拉丁文里有个词叫“Corpusdelieti”,解释为“身体、肉体”与“犯罪条件”,可见罗马人早认识到肉体即为犯罪条件。
写到这里,猛发现布已经沉到杯底了。 穿着棉袄洗澡 作者:韩寒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
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我以为现在中国的教育越改革越奇怪了。仿佛中国真的紧缺全才,要培养出的人能今天造出一枚导弹,明天就此导弹写一篇长篇并获茅盾文学奖,后天亲自将其译成八国文字在全 世界发行似的。
假如真有这种人我宁愿去尝他导弹的滋味。 就我而言,理科已经对我完全没有意义,尽管它对时代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对于以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绝对足够了,理化也只需学一年,如果今天的学习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如果我们为了高考还要不得不一把一把将时间掷在自己将来不可能有建树的或者有接触的学科上的话,那么拜托以后请不要来说教时间是什么金钱银钱之类。 至于我常听到的学习数学是为了练习逻辑思维能力的说法,我觉得那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看许多侦探小说或悬念小说更能练习逻辑思维能力,怎么不开一门看侦探小说课?不开倒也罢了,为何要阻止别人看呢?这里便涉及到读书的问题,记得有一句话,所谓教科书就是指你过了九月份就要去当废纸卖掉的书,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会受用一辈子的书。
现在的教材编得实在太那个,就拿我比较熟悉的语文英语来说,乍一看语文书还以为我民族还在遭人侵略,动辄要团结起来消灭异国军队,这种要放在历史书里面。而真正有艺术欣赏性的梁实秋钱钟书余光中等人的文章从来见不到,不能因为鲁迅骂过梁实秋就不要他的文章吧?不能因为钱钟书的名字不见于一些名人录文学史而否认他的价值吧?不能因为余光中是台湾人就划清界限吧?如果到现在还有学生一见到梁实秋的名字就骂走狗,那么徐中玉可以面壁一下了。
至于英语,我的一帮从澳大利亚学习回来的朋友说,空学了六年英语,连筷子(chopsticks)、叉子(fork)、盐(salt)等吃所必备的东西和厕所(toilet)、抽水马桶(toilet bowl)、草纸(toilet paper)等拉所必备的东西都不知道怎么说,只知道问澳大利亚人。
2. 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决赛是什么样的
自从 1997年末上海《萌芽》杂志社与7所高校联合发起“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来,尽管人们对此说法不一,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新概念”作文这一提法,“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一形式,冲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大堤,对作文教学改革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鼓励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 二、激发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 三、引导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感 五、提倡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因此,对文体不做要求。
乐:文学回归与新概念人群诞生 新概念的诞生,与《萌芽》的改版息息相关。 杂志主编赵长天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文学期刊大滑坡,《萌芽》杂志开始考虑改版,定位面向青年学生,并将原先的“作家梦想”改为激发青年文学兴趣、提高青年文学修养。
但是在向学生们组稿的过程中,编辑们却发现“学生作文很多不能读,而且学生自己也不愿读”。有的教授形容当时学生的作文:“十个人的文章有九个像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都是按着高考作文的要求训练的‘八股文’”。
根据当时的情况,《萌芽》因此提倡学生思维创新,写作包含真情实感。这个倡议名义上虽然顶了个“新概念”,实质上却是返璞归真,回到了文学本身。
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推出,立刻在学生中得到热烈响应。第一届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新秀如韩寒、陈佳勇等,这些获奖者的作品,专家们称赞“耳目一新”、“迎面一股清新之风”,学生们则惊悉“原来作文可以这样写”、“写作文是件开心的事”。
市场也给予了积极回应———第一届新概念大赛的作品选迄今已发行了68万套,在大中校园中影响巨大,甚至对中学作文教育改革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几届征文情况看,专家们一致认为,学生们的文章体现出题材的广泛、文体的活泼以及无法抑制的青春激情等符合他们年龄的特色。
除了激发青年对文学的兴趣,被誉为“文学界与教育界联姻”的新概念大赛,还诞生了一个“新概念人群”,而其中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文学本身。 一提起新概念人,就想到韩寒,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思维定式。
然而,当我们的注意力从韩寒的另类上转移时,却会发现,新概念获奖群体其实就是校园里一群普通的学生。 这些获奖学生中有品学兼优的,也有稍偏科的,但都在文学方面体现出不俗的才能和潜力。
文学新人的崭露头角,也引起了北大、清华、南大等名校的关注。在高校扩大自主招生权的改革趋势下,新概念成为高校优秀文科后备人才输送的一条独特途径。
每年,北大清华等国内10所名校,都会根据新概念获奖者的平时成绩、文学专长进行谨慎细致的考察,发现人才。 而根据各高校教师的反映看,这些学生无论专业情况还是写作才能,都非常优秀。
北京大学程郁缀教授告诉记者,陈佳勇如今已是北大中文系学生会主席,并出版了《所谓青年》、《在北大散步》两本书,表现相当优秀。 新概念为一些文科特长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通道。
有专家表示,新概念写作调动了青年人的文学兴趣,诞生了一批蓄势待发的“新概念人群”,假以时日,这些年轻的生力军将很快成为文坛的中坚力量。 路:新概念怎样才不会老去 人气旺盛的新概念并非高枕无忧。
连续5年担任新概念评委的作家方方坦言:“这一届,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少了。” 这也正是主办者和评委们普遍担忧的。
走了5年的新概念,因为各种原因,如今开始面临着变成“旧概念”的挑战。写作功利性的渗透,是主要原因之一。
5年来新概念树立了青年文学大奖的权威,并为特长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然而,由于部分媒体片面宣传“一篇文章定终身”,令不少参赛者的目的变得功利了。
有的评委表示,发现有的学生开始捉摸命题、评委喜好,研究起评分的标准来了,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专门的辅导班。主张个性的新概念就逐渐被捉摸成了程序化的“旧概念”。
这样的环境反映到参赛作品上,还造成了初复赛作品落差大的结果。 作家马原表示,目前初赛作品质量高于复赛,不少参赛者初赛作品相当漂亮,让人惊喜,但相对而言复赛作品却令人失望,对比之下显露出较明显的请人捉刀或参照范本痕迹。
初赛作品注水的风气破坏了大赛公正性,更直接影响了整个大赛的水准。作家苏童因此建议,修改初赛程序,看能不能建立更科学的监督机制,比如现在大赛是按初复赛五五制评分的,是否可以增加复赛占分比率等。
另外,还有不少学生为了吸引评委注意,刻意追求文体的标新立异,却忽视了作文内容本身。有评委表示,在前几届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书写日常情感的“体验型”佳作,让读者很容易产生共鸣。
但今年的学生作品中,几乎很少看到描写人物内心细腻情感的文章了,作品基本为小说,写作行文很创新,但过于注重自己天马行空的想像,在熙熙攘攘的颁奖现场,上海作协主席、作家王安忆说她为文学有那么多新生代爱好者而高兴,但也要说几句“扫兴”的话提醒年轻人:“文学是有一定高度的,她不会因为你的年龄而宽容你,缩短与你的距离。”。
3. 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决赛是什么样的
我没有参加过,不过下面这个是从林培源旅行的蜗牛节选下来的,他蝉联新概念一等奖,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和焕文以及其乐抵达三中的时候,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比赛的,没有比赛的,为即将开始的比赛渲染了氛围(没必要这么文绉绉吧?)有人在电子拍下留影,我和任其乐也跑过去凑热闹,结果被陈焕文他们骂说我俩俗套。(晕,这样叫俗套?)。
依然是熟悉的七一楼,签到处的门口排了两列队伍。C组和B组一队,A组一队。看到索索,丁玫。过去跟他们打招呼,加油鼓劲。我的编号是C197,去年还是A124。没想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转眼隔壁老张家的孩子都会出门打酱油了。我也从一名高中生晋级为一名大学生。来到了一个险象环生高手云集的组里。
依旧是下午1:30到4:30。坐在没有暖气的教室里,浑身冰冷,手指僵硬。写到一半忍不住发抖,带来的一瓶热的雅马哈刚喝不久就冷了,非但起不到暖胃效果,反倒让我开始了憋尿的痛苦过程。于是我一边忍着寒冷一边祈祷赶快写完好找个厕所释放内存。三个题目我选了第二个《我可以停下来》,后来据说百分之九十的人都选了它。思考了许久,又打了半个钟头的草稿,才决定将来上海之前没有写完的一个短篇采用嵌套结构在比赛的时候写完了——所谓嵌套结构便是写自己在写参赛文,参赛文里写一个小说家在写小说。(具体情况参看《第10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比赛结束后被强烈要求说说自己怎么写的参赛文、写完什么感觉,我只能说我尽力了,发挥出自己水平便无怨无悔。比赛的时候我跟老师说我能不能听着MP3,结果他说不行。(陈焕文,你把我骗了,为什么去年你可以而我却不行?)有趣的是徐筱雅比赛的时候就坐我前面一个座位。我说坐在你后面很有安全感,结果惨遭白眼。
四张纸一共3200格,我写到倒数第二行,奋笔疾书,热血沸腾。现在依然记得最后的两句话——“我不知道是小说家还是我写下了这个故事。我只知道,我可以停下来了”。是对博尔赫斯拙劣的模仿。写完后迫不及待收拾好东西直奔男厕所,那时候的感觉真的叫“无尿一身轻”。走出比赛现场的时候看到记者在采访,丁玫同学很荣幸被采访到了。
4. 参赛作文选什么类型的好
我觉得写第一个和第三个都可以。都是比较实际和贴近生活的。
我曾经以我的母亲一文获得过征文大赛的第一名。
参加比赛的作文切忌文笔华而不实,内容一定要跟上,最好能写比较真实的故事。
我那时候写的是我母亲因为我成绩不好喝醉酒之后,和我的对话,以及一些小故事。
一般写自己的母亲,可以写出比较真切的情感来,但也有可能因为我们本身对母爱的感受比较迟钝,而无法写出好文来。
关于成长的文,就会比较好写,因为我们正处于这个阶段。
可以将成长比喻为某一种实物,比如曾经有人将成长比喻为野花:野花起舞于人间精神枯萎的龟裂旱地,展示着生命不灭的浩然与天生的个性。
还有这样的描述:我穿越过五光十色的游乐场,穿越过年少轻狂的冲动无知,穿越过年华罅隙里的沉默,时间从未停止过繁忙的步伐,于是我一直带着懵懂和后知后觉拔节生长着。
一般参赛文的话要注意文辞方面的优美以及角度的创新,对于修辞类句式应多应用些。
祝你好运哦。
以上材料。。。偶自己提供的。。。不是网上COPY来的。
5. 英语第一到第十二用用中文揩音怎么读
是序数词吗?
first 佛哦死特
second 赛梗的
third 嗽的
forth 佛哦死
fifth fi福死
sixth 似一客四
seventh 赛文死
eighth 诶死
nineth 耐死
tenth 特因死
eleventh 一来文死
twelfth 特为儿唔死
好难阿~~~建议还是照着一写学英语的软件上的读音读,这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6. 原晓的短篇
小说绘VOL.44 《寻找刀倾城》 我也许成不了刀倾城,但希望能离它能近那么小小的一步。 “只要棋道还在时光里流传,只要还有人还愿意在棋盘两旁分枰而坐,就一定有一位“刀倾城”。他忽然想明年再回到大学联赛赛场上,正正经经和对手分枰而坐,执子下棋。
小说绘VOL.53 《红客养成计划》 红客,其实就是披上红外套的黑客。 中外黑客大战,为民族与尊严而战!这一刻,所有人都参与进来,而儿女情长却在慢慢滋生。高中的夏小繁从不在意也不太想进红客组织,但在遇到李启铭后,这个孤独的女孩慢慢长大了,开始触摸到爱情。而那个陪她从小到大的青梅竹马智能程序小Q却再不会出现了。
漫客小说绘三周年典藏特刊 《星座constellation》 《烟花街9号》 一抬头,突然发现走廊尽头的天花板上,倒挂着一个只有一条腿的人。其实这个人不是挂在天花板上,而是“站”在那里。头朝下,脚朝上,像正常人站在地板上一样,站在天花板上。 虽然黑暗中看不清楚脸,直觉告诉我他是一个男人,正在看着我。
小说绘VOL.64 《终极解密》 数学是通向密码学的阶梯,只有数学家中的疯子,才会在密码学中寻求满足。 这次涉足的是密码学!也许有一道阶梯会通向数学的彼端,但这条路一定会是孤独的。教吴维密码的师父被国家请去为政府部门办事,而他在解师父留下的密码时碰到了数学天才李凉薄,一个人神共愤的家伙!最让吴维难以接受的是,他和李凉薄竟然成了共同解密的战友!
小说绘VOL.65 《103战队》 永城一中数学部,从部长到四个部员全部都是游戏宅。 中学生网游联赛突然杀出了一支黑马战队,竟然是某中学的数学社。永城一中两位数学高手周蓝和赵渺渺拒绝参加数学竞赛,组建103网络游戏战队,运用数学知识,一马当先,跻身决赛。
小说绘VOL.67 《棋路》 有人说围棋是一条路,两旁是我们的生活,文化,萧条和繁华。 李秋的父亲是个围棋迷,这和所有的传奇故事一样,他从小展现了强大的围棋潜力,同时还得到上天的眷顾,获得了超能力——围棋之眼。但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上天忽然收回了这道能力,而他的父亲也因打算去看他比赛和意外离世。他开始真正思索围棋之路,这条传道于草莽的道路到底该如何走下去并传承发扬?
小说绘VOL.73 《网文大神培养计划》 你抱着书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找偶像签名,看见尽头竟坐着自己的班!主!任! 著名网文大师因考研挫败而封笔,去一所学校当了英语老师兼班主任,却发现自己心爱的两个学生正参加以前自己常写的网站的征文大赛,一面打击一面阴差阳错地,自己却成了参赛人。结局竟然是自己熬了一整夜帮他们赶完了参赛文!
最推理61期
《红睡裙》
对着穿衣镜整理衣服,我有点紧张,镜子里瘦高的男人冲我笑了笑。 我明明没笑啊,可是镜子里的我又笑了。
最推理67期
《周公子》
虽然周恭紫是个江湖神偷,但因为这个神奇的名字,谁见到他都得恭恭敬敬喊一声“周公子”。他穿锦绣坊的蚕丝缎面袍子时青楼姑娘喊他周公子,他穿葛布短衫和草鞋时要债的追着他喊一声周公子,就连换上夜行衣不慎跟朝廷的捕快撞上了,对方也提剑笑得热情:“周公子别来无恙?”
7. 新一届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什么时候开始报名(初赛)
06年的第九届已经截稿。
想参加第十届的话需购买07年的萌芽杂志7月到11月刊。
那其中任意一期上都有参赛表格。
只要按规定填写表格。然后附一份参赛文。
在11.20之前寄到萌芽杂志社即可。(地址在杂志上有)
不需要老师推荐。自己写了稿子寄过去就可以了。
参赛人数会很多。据说今年有10多万的稿件。
至今复赛名单还没出来。
要从这里面选出200个左右到上海参加复赛。
复赛另设考场。命题考试。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