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山快写是怎样的一个软件
基于Flash的,界面很华丽,在线编辑很流畅,功能待加强
1 好像只支持一级分类,如果能添加tag功能也不错,以后搜索文档要方便些
2 文档不支持分享功能,难道这真的只是一个个人记事本,要是那些还不如使用QQ邮箱里的记事本呢!
3 不支持文档上传功能,自然也不支持doc,pdf等格式的文档了,看来离在线文档(WEB office的功能还很远)
4 建议采用常用菜单呀,每一次修改字体,字号,加粗都要点图标再选择:单击两次。
5建议和快盘以及wps结合在一起,以后快盘也有在线编辑功能了。现在wps竞争不过微软office,但在线文档编辑都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吧.
希望有网络提醒、任务管理功能。
2.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作文怎么写
久居都市,过惯了紧张的生活,呼吸着三级污染的空气,整个人好像也成了灰色的。就像鱼儿需要水,我渴望拥抱大自然的青山绿水。
一个假日,我们驱车来到位于京郊的怀柔。黄昏时分,我们到达驻地。一下车,一阵清新晚风和着淡淡的花香扑在脸上,柔柔的像缎子滑过肌肤。我精神一振,贪婪地吸吮着清香的空气,情不自禁地沿着小路走了下去。
这里三面环山,剩下一面是水。远眺,溪水从西北的山林里钻出来,在乱石嶙峋的谷里蜿蜒,穿过山岩,淌过草地,流过郁郁葱葱地芦苇滩,一直汇人茫茫的湖水。突兀的山岩从石的缝隙里挤出来,伸展腰身,像饱经沧桑的老人迎候着我们。苍翠的青山掩映着波光粼粼的湖水,美得像垂首梳妆的妙龄少女,而修在山脚下的公路恰似少女那条白亮亮的裙子的花边。山是一望无际的绿,与天相接的地方,绿映着蓝,蓝衬着绿,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舒服。
我一路走下去,不觉到了溪边。溪水好清,淙淙地穿过乱石,像光芒四溢的水晶。我高兴地追逐着溪水,偶尔掬一捧水扑在脸上,那种感觉——好清新,像一串美妙的音符淌过耳畔。有人说: “水是山的魂魄。”不错,有水的地方总有那么一种灵气,让人不由自主地爱它、亲它,可是,水又何止是山的魂魄呢?它简直就是大自然的生命。看,远远的,几只牛羊在芦苇上漫步;湖面上,隐隐现出一群水鸟,激起片片的水花,有几只也许受了惊, “扑棱棱”直冲向青山,融人那一片赏心悦目的绿色中。
溪水在山脚下曲曲折折,渐渐离开了山影树影的遮蔽,眼前顿时开阔了:好大的一片湖水啊!夕阳西下,波光摇曳着红彤彤的晚霞,'金光闪闪的湖水荡漾在风儿的吹唱里。浪花轻轻拍打着我脚下的碎石。溅起一串串雪白的“珠花”。芦苇轻轻摇摆着,与浪花的每一次起伏应和出一段轻柔的舞曲。
不由记起一首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祷拍岸,卷起千堆雪。”眼前是一条小溪,汇人的也只是平静的湖,自没有长江雄浑的气势。我也自认不及周公瑾,没有羽扇纶巾和雄姿英发。我有的,只是一颗追求自然、追求清新、追求青山绿水的心。
坐在岩石上,任手中的芦苇一根根顺水漂去。一抹夕阳把湖水辉映得像撒金的织锦,青山倒映在湖面上,起起伏伏,映申“片挥之不去的绿……
3. 游金山寺翻译
游金山寺的释义如下:
我的家乡地处长江初始发生之源头,为官出游却随江水滚滚飘然东入海。听说此地大潮打起浪头足足一丈高,即使天寒地冻还有沙痕印迹之存在。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号称盘陀,自古以来出没水中追随浪涛和江波。尝试登上绝高山顶遥望万里外家园,无论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
羁旅在外乡愁只恐难寻回家之归舟,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赏山中之落日。微微风里波涛万顷阵阵荡漾起细鳞,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鱼尾血样红。正当此时江中月亮刚刚还在初升起,二更时辰月儿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静静长江江心好似有着一炬火光发亮,飞腾火焰照得山中栖息鸟儿纷纷惊。
惆怅失然归卧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识,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处之事物。江山弥幻而今如此为何还不返回家园,江神莫非责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顽固。感谢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实在不得已,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宁如奔逝之江水。
原文: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作者:宋·苏轼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金山登眺,全都围绕着长江着笔。诗从江水来自故乡开头,并以向江水立誓、决意回乡归耕结束。长江两侧沙岸潮痕,江边还有出没波涛的盘陀大石,诗人远眺江南江北,只见重重青山、以及火红的江天晚霞。
作者在中间几句连续采用的多种意象,比如“归楫、落日,微风、断霞,长江、明月,炬火、栖鸟”等等,诗中描写望江,也渗透着望乡的心情,景象瑰丽,虚实相生,笔意奇恣,在苏轼七古中很具有代表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金山寺
4. 关于金山的诗句
登镇江金山 潮平水阔两岸齐,雄风雾列远山迷。
登临金山添豪气,江天尽揽入画题。访镇江金山江天禅寺留玉阁 文 / 曲槐 好个八风吹不动, 禅师一纸寺中来。
秃头无坐锋芒露, 留玉阁前步步回。题润州金山寺 (唐)张 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说明] 张祜,字承吉,唐代诗人,一生未做过官,人称张处士。
他初离姑苏,后至长安。为元稹所贬抑,逐至淮南。
最后隐居曲阿(今江苏丹阳),卒于宣宗大中年间。杜牧曾赠诗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这首五律描写了独立江心的金山寺的景貌,僧徒归山和游览借宿的生活,清新洒脱,流畅自然。特别是五、六两句明白如话而又十分工切。
题金山寺 (唐)孙 鲂 山载江心寺,鱼龙是四邻。楼台悬倒影,钟磬隔嚣尘。
过橹妨僧定,惊涛溅佛身。谁言题咏处,流响更无人? [说明] 孙鲂,字伯鱼,唐南昌人。
《题金山寺》有意识地与张祜同题之作比一高低。前六句描写了金山寺的雄伟景象,末两句显示了作者的自负。
送识上人游金山登送陀岩 (宋)范仲淹 空半簇楼台,红尘安在哉?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烟景诸邻断,天光四望开。
疑师得仙去,白日望蓬莱。 [说明]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北宋名臣,文学家。这首诗气派阔大,尤其是“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两句,气势雄浑。
上人为和尚的尊称。识是僧名中的一个字。
金山晚眺 (宋)秦 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说明] 秦观(1049—1100),北宋文学家,江苏高邮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同为苏门四学士。
这首诗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优美图景,十分清丽。 瓜洲夜泊 (清)郑 燮 苇花如雪隔楼台,咫尺金山雾不开。
惨淡秋灯渔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汹汹北斗回。
吴楚咽喉横铁瓮,数声清角五更哀。 [说明] 郑燮(1693—1765),清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曾居住镇江金、焦二山读书作画。此诗写的是夜泊瓜洲情景。
诗情画意,历历如在目前。次北固山下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去?归雁洛阳边。 [说明] 王湾,唐洛阳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
作者客游在外,经过北固山下时作此诗,通过写景抒发了新春思乡之情,此诗在当时很有名。 采桑子--润洲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宋)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说明] 这首词是作者写多景楼宴会遇友的情景。
写得情景交融,挥洒自如。上阕连用四个“多”字,语如贯珠;下阕听琵琶助兴,有人面桃花之趣。
北固(清)张玉书 古桧祠堂久寂寥,净名遗筑倚山椒。槛前碑版留三国,树杪江声咽六朝。
草复大堤春试马,雨余多景暮归樵。可怜万井炊烟里,鹅鹳军声响丽谯。
[说明] 张玉书(1642—1711),江苏丹徒人,其故宅在今镇江市南门大街张家巷内。顺治进士。
康熙时为相二十多年,世称京江相国。诗中写北固山的荒凉景象,遗迹模糊,寒潮呜咽,万户炊烟,五夜更声都足以引人遐思。
题鹤林寺壁 (唐)李 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说明] 李涉,字清溪,洛阳人。唐宪宗时,曾贬官峡州司仓参军,文宗太和中,任太学博士,后因故流放康州。
这首诗写作者为官不得志,终日如醉如梦,忽觉春光已尽,勉强登山游览,可惜花事阑珊,无春可寻。偶然经过竹院,与山僧闲谈,感到在纷扰社会中,暂得半日清闲,心情也很娱悦。
梦溪 (清)戴守梧 溪水潺潺入郑湖,花如覆锦满平芜。梦中山水萦情处,沈括风流绝世无。
[说明] 戴守梧,字桐荪,清同治时人,丹徒县廪生。资敏学博,年少即成《禹贡注》。
二十多岁即去世,有《陈箧集》。此诗是其《京口竹枝词》中的一首。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写得情景并佳,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