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怎么写
这是一本稍显厚重的书,当我翻看它时,便充满了幻想与期待。我将要开始我的哲学课程。《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他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哲学我以前从未涉足,总以为它深不可测,难以理会,当我开始思考和接受,我的想法也随这个玄妙的故事开始变化和深入。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就像和我一样的女孩,每当我思考,就宛如进入了苏菲的世界,哲学的世界。这是一本最易懂的哲学启蒙书,但我真正的进入它却废了不少的周折。我开始用哲学的眼光审视世界,发现身边的哲学无处不在。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整个世界哲学史上最难懂的人,也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重大的人苏格拉德的话。尽管我还不曾真正了解他,但他却交会了我一个关于人生的命题的答案,不,准确的说,并不是他教会我的,而是我埋藏在内心深处灵魂顿悟了这个道理。但我知道的还远远不够透彻和准确(哲学并不是花和草,鱼和水的道理,而是透过现象来挖掘其中的本质)。
苏格拉底常说,他谈话的艺术就像产婆给别人接生一样。产婆本生并不是生孩子的人,他只是帮被人接生而已。所以,真正的知识来源于内心,并不是别人传授于你。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真正拥有智慧。这么说来,老师的工作就如同产婆,而我们真正学到的知识就源于我们的思考和认识。如同做数学题,往往是我们牢记的就是我们曾经钻研解答出来的,而老师讲解的却容易忘记。
我思考的最多也是最急于找到答案的问题有关于幸福。幸福太抽象,我无法定义它,但我们每个人追求的就是这个有时遥不可及,有时有唾手可得的东西。怎么才能的得到幸福,这就是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依我看来,每个人都能在自己适宜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利用自己的智慧,这就是幸福了。这让我联系到我们的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我们最终达到的不就是这样的幸福吗?但这样说来,确实有点使人惘然。我们如今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何时能达到终点是一个未知数,我们甚至还无法看到幸福的曙光。但是茹毛饮血的我们的祖先,也曾围在篝火旁快乐的唱着,跳着,谁敢说他们感觉不到幸福呢?
的却,有太多东西无法用它来解释。因为逆境中有人微笑前行,灾难中有人满怀希望,风雨中向日葵依旧等待太阳的出现。着这就让我觉得,幸福并不依靠于那些过眼云烟,那些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事实上,我们什么都不曾拥有,只不过暂时得到了就认为是我们的东西而已),就像财富,权势,甚至健康,亲情。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心。突然想起一个故事,一位贫穷年老的农夫,被人用绳子绑着丢在土坑里,不得动弹,他在挣扎之后睡着了。他梦见自己睡在了王妃的床上,舒适惬意,他看着金碧辉煌的宫殿,他然想起了刚才的事,他心里想着,刚才一定是做的梦,被人绑着。当农夫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冰冷黑暗的深渊之中,才幡然醒悟,原来刚才才是梦境。突然使我想起了“庄生小梦迷蝴蝶”的故事,人生如梦。可谓“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哲学的世界,有太多奥妙等待我们去探寻。每一次的发现便是一次人生的顿悟
2. 苏菲的选择,写的是什么
苏菲的选择是不能选择。
波兰姑娘苏菲在二战中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她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第一次是选择让哪个孩子活下来,最后她的小女儿被纳粹送入了毒气室。此后为了打听跟自己隔离开来的儿子下落,她又充当了德国军官的性奴隶。战后苏菲跟随共患难的犹太青年内森来到纽约,面对楼下邻居、文学青年斯汀戈的满腔关爱,苏菲还是选择了精神已经失常的内森,最后双双服毒自杀。
这部小说让我们在跌宕起伏的故事背后领悟到人性的复杂与尊严,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苦难与哀伤。“苏菲的选择”不仅是人们在极端境遇的生死抉择的写照,也是组成我们今天日常生活的无数选择的镜子。“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苏菲以她短暂又苦难的的一生像哈姆雷特王子一样提出了这个永恒问题,让我们读者始终心神不宁
你说怎么选择?书名很贴切的。建议你看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