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为六书造字法之一。朱骏声说:天地间有形而后有声,有形声而后有意与事,文字之体也,意之所通,而转注起焉。声之所比,而假借生焉,二者,文字之用也。
不知假借者,不可与读古书,不明古音者,不足以识假借,所谓‘不知假借者,不可与读古书’,充分地说明了假借于解读古书的重要意义。因古字较少,非假借不可。古时候,语言中的某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例如:“难”原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久”是“从后灸之,借为“久远”之久,等等。“假借”用已有的汉字去记录新词,这是假借的积极作用;但是,用了假借法之后,一字兼表数意,客观上造成了一些同音同形而异义的词,使人不易掌握,这是假借的消极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试解释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假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