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好兰亭序
古人说,要写好书法,择毫落墨之际,要做到“全身力到”。意思是说,用毛笔写字,全身的力气要通过“掌竖、腕平、肘自起”的正确的执笔法、运笔法达于毫端见之于纸上,练纸上的字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感觉。但是什么是“力透纸背”?什么是“入木三分”?我想对一个初学写兰亭序的朋友来说是无法感知的。一般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字一个字很慢很慢的书写,并且要全神贯注的去机械的临摹。在老师手把手的辅导下您也许很快学会了字的笔画的来龙去脉和巧妙的藏锋露锋,如牵丝引带,左顾右盼等玄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画肖像式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进步还是很快的,他使朋友迅速的掌握了用笔的技巧,练习者对这门古老的艺术有了浓厚的兴趣,对老师和经典的字帖也多了几分敬意。
一些朋友每日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一样,苦苦的追寻者古人的笔迹,“慢、慢、慢”稍不留意这个字的笔画又错了。虽然如此但乐此不疲,当“全身力到”慢、慢、慢成为习性以后,也有一些久练的朋友问我,古人是这样学书法的吗?兰亭序是慢慢的写出来的吗?我答说不是的,因为古人还说:“欲书先散怀抱”。意思是说,要写好字,情志上要放松,不能紧张。苏东坡补充说,写字要无意于佳乃佳。随心所欲的写好兰亭序,那么我们必需“欲书先散怀抱”,笔画才能干净利落、斩钉截铁。这需要兰亭序外求功夫。
魏、晋、南北朝时简单的法帖、字型各异,笔画斩钉截铁、有方有圆,好像兰亭序尸解后的骨骼。他正是学兰亭序笔法的源。同时我们也可以先练点比较容易上手的碑版,再去写兰亭序。那么我们书写的节奏会有起伏,入木三分的力度也会出来。所谓“全身力到”慢、慢、慢与“欲书先散怀抱”斩钉截铁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您会感受到,二者都经的住实践的检验,二者都是至理名言。
2. 王羲之是如何写出《兰亭序》的
王羲之(303-361年),魏晋时期最伟大的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王羲之为东晋望族之后,少时从父学书,七岁便能善书,又从叔父学习 书画,从卫夫人学习书法,颇有造诣。曾任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参军,累迁长史、宁远将军,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
后辞官定居浙江山阴,与众名士过着悠游自在的生活。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最突出的贡献在今体书法,他的书法完全脱开隶书的形制而成熟完美。
著名的传世作品有小楷《乐毅论》,行书《兰亭序》,行草《奉桔》、《丧 乱》、《快雪时晴》诸帖。其中《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赞誉,该帖写于东 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与亲友41人修禊宴集于山阴之兰亭,以“流觞曲水” 的方式饮酒赋诗,王羲之酒酣乘兴挥笔为之题序。
时当三月暮春,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兴致所至,神融其间,创作了千古绝作。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书法,特意搜寻 兰亭墨宝,太宗死后将《兰亭序》殉葬昭陵,从此真迹绝于人世,幸有摹本历代相传。
《兰亭序》共38行,324字,点画遒劲逸美,行笔流畅自如,风格清秀隽丽, 变化丰富。 324字中,有“之”字20个,无一重复,各具姿态。
摹本中数冯承素本系双钩摹填,被认为最接近原作。《兰亭序》的石刻拓本以“定武本”最精彩。
由于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因此被称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圣”,对中华书法艺术的影响极其深远。
3. 如何临摹兰亭序
兰亭序》就是一座袖珍式的屹立于尺幅之中的辉煌的书艺殿堂。
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黄庭坚称扬说:“《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
《兰亭序》道媚劲健的用笔美,流贯于每一细部。略剖其横画,则有露锋横、带锋横、垂头横、下挑横、上挑横、并列横等,随手应变。
其竖画,则或悬针,或作玉筋,或坠露,或斜竖,或弧竖,或带钩,或曲头,或双杈出锋,或并列,各尽其妙。其点,有斜点、出锋点、曲头点、平点、长点、带钩点、左右点、上下点、两点水、三点水、横三点、带右点等等。
其撇,有斜撇、直撇、短撇、平撇、长曲撇、弧撇、回锋撇、带钩撇、曲头撇、并列撇等等。其挑,或短或长,其折,有横折、竖折、斜折。
其捺,有斜捺、平捺、回锋捺、带钩捺、长点捺、隼尾捺等。其钩,则有竖钩、竖弯钩、斜钩、横钩、右弯钩、圆曲钩、横折钩、左平钩、回锋减钩。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驱,且赋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风仪: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虽尺幅之内,群贤毕至,众相毕现。
王羲之智慧之富足,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序中有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
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
4. 请写一首兰亭序格式的词
掩木门 月冷回旧地
凝眸处 寒烟衰草凄
一口烟霞烈火 饮不尽
灼热满喉哪段回忆
暮云低 朔风卷酒旗
交错的 今时或往昔
琴音声声若泣 晚风急
残月看尽多少别离
望雪落千里 将青衫隐去
隔天涯 不盼有相见期
酌酒独饮 再剑舞风起
空阶雨 多少成追忆
乱云飞 青锋三尺义
杜鹃醉 傲骨隐青衣
不过一眼望去 相思意
眉间心上无力回避
谁低语 千里故人稀
谁挑眉 未悔平生意
桃花笑尽春风 再难觅
何处相守何来相聚
望雪落千里 将青衫隐去
隔天涯 不盼有相见期
再把酒凭祭 一醉问天地
黄泉远 孤魂又何依
望雪落千里 将青衫隐去
隔天涯 不盼有相见期
策马故里 何处是往昔
杯空停 落梅如雪砌
枉梦痕依稀 任尘世来去
知几许 多情自伤己
三两声 零乱不成曲
拾寒阶 苔滑任尘积
不如不如归去 子规啼
参商永离何时归期
5.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用什么字体写的
王羲之《兰亭序》是用行书字体写的。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6. 朱春华写王羲之兰亭序真实体会(春华原创如何写好兰亭序)
春华写全篇兰亭序现场视频,欢迎观看,呵呵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锲”,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引子) 在这里且不论法帖的真假,王羲之的行书是一个系列,有丧乱帖、二谢帖、行囊帖、得示帖等等,而兰亭序比较平和,很内秀。我个人的学习心得是,学习兰亭序一定要有良好的正楷基础,还要有一定的魏碑功底,因为王羲之的年代和魏很近,他所钟的书体也脱不了丰富的魏书的影响。
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
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
春华写王体行书视频 写兰亭序要气定神闲,下笔不能太快,不然容易轻浮,用笔强调顿挫,说穿了就是掌握上下起伏的节奏感的问题,兰亭没有丧乱和得示的剑拔弩张,却在平中求险,在秀媚中求坚韧,只有不断临习和读帖,结合历代对王体继承较好的书家的作品的品读临习,比如唐太宗、宋高宗、米芾、王铎等,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帖,还可以结合圣教序,更深入了解王书的结构和运笔特点。王羲之当时用的据说是鼠须笔,但不管怎样,还是比较硬,但在我看来,只要相对硬就行,我其实用的笔也很软,但是长期练习以后,自己可以对笔的适应和驾驭能力提高。
春华节录王羲之姨母帖总之,有了魏晋人真书基础的人再来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的《伯远帖》、怀仁集的《圣教序》等范本是相宜的。但是必须把真书基础打好,否则就易直滑,靡弱无力,陷深了将成为终身之累。
历代临习兰亭序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能临好的能有几人?还是这句话,涵养、学识,多读,多动脑,在心手相应中,才能取得十足的进步! 春华节录王羲之的兰亭序 春华写瘦劲、疏朗的王珣伯远帖 春华写王羲之孔侍中帖 这是周杰伦唱的兰亭序: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 却难拓你的美。
这首词写得蛮有意境,而周杰伦在唱这首歌的时候也“恶补”了一下兰亭序的故事,但是毕竟对传统的了解不深,很难有更深的意境了,我细细一听,里面多的是“流”,缺少的是超凡的意境了,还有那个拓,他唱成了“tuo”,其实对书法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字是念“ta”,唉,看来是周杰伦需要兰亭序哦。
在当今社会,知道周杰伦的多,而知道王羲之兰亭序的是少之又少。但并不能说,传统的精髓文化比现代的娱乐文化欠缺什么,这没有可比性,而是了解的人相对较少,需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