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白为何写《蜀道难》
张 兵 《蜀道难》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问世后即不胫而走,获得人们的高度评价.例如,贺知章在长安见到《蜀道难》后,大为赞赏,赞叹李白的杰出才华,目其为“谪仙人”.唐人选唐诗的早期代表作《河岳英灵集》也收录此诗,并誉之为“屈骚以还,鲜有其体”、“奇之又奇”的佳作. 然而,有关李白创作《蜀道难》的主旨,历代典籍记载不一.自唐以来,主要有四说:一是为担忧杜甫、房琯的危险;二是为规劝安史乱中避祸入蜀的唐玄宗;三是为讽刺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四是描叙蜀地奇险的风光,别无寓意.据岑仲勉考证,《河岳英灵集》的成书最迟不会晚於天宝十二载.由此推知,李白写作《蜀道难》的时间,也当在这之前.而上述一、二两种说法,实於史事相悖.对於第三种说法,学人们在经过对史料的仔细检索后,一般也都认为证据不足.唯有第四说,才较为符合实际,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疑点”.所以,千余年来,对“李白为何要写《蜀道难》”这个问题,众说纷坛,难定一是.解放后,为了探索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这个悬案,研究者们曾展开过较为深入的讨论.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有人认为,《蜀道难》是李白在长安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作.从全诗的内容来看,李白是以从秦地到蜀地的路途中所经历的情景为线索来展开描叙的.开头几句是总写,诗人用非常强烈的咏叹语气,表达了对蜀道艰险的总体验.结尾意在与开头相呼应,劝友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流露了对朋友的深切关心和真挚感情.诗的主体部分则集中刻画了蜀道的艰险.李白从山的高峻上干云霄,山路的险阻难行、山林环境的危险及山地气氛的愁苦等方面,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语言,竭力渲染了去蜀地沿途的艰险和环境的危恶,希望王炎不要滞留蜀地,早日返回长安. 也有人认为,此诗主要“表现了李白感叹世途艰险,仕路坎坷”的悲愤心情.作者采用乐府旧题,袒露了自己命运多踬、怀才不遇的人生厄境,与他的《行路难》属同一主题.李白一生喜游名山大川,其中也不乏艰难险阻,这为此诗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更由於诗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饱经沧桑,尝尽了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冷暖.因此,他借景抒情,“表面上写蜀道的艰险,实际上抒人生的感慨”.全诗先写蜀道之难,其间穿插历史传说,然后又从各个侧面渲染蜀道之难的悲凉气氛.尤其是结尾则重在写造成蜀道之难的人为因素.如那些“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猛虎”和“长蛇”等,这就把它的主题表露无遗. 还有人认为,李白写作《蜀道难》,旨在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对时弊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他们又有两种看法.一是仍力主规谏唐玄宗的旧说,但由於和史实明显不符,并不为人所重视.二是提出了此诗“表现了诗人对唐帝国命运的关心”的新观点.因为诗中除写蜀道山川之险阻外,也写到了蜀地的地方势力可以任意凭险割据一方为非作歹,其中实凝聚着李白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观察和体验,并为封建王朝的前途而担忧的心情.联系李白在长安的生活遭遇以及后来被迫离开长安的事实看,他惊叹蜀道之难,本是在惊叹当时极为黑暗的封建社会中世道的艰难,而通过极言山川的险恶,意在讽谕朝政的腐败和奸臣专权下做个正直人的艰难.诗中描写的一片愁云惨雾和极其恐怖的景象,“恰恰是危机四伏的唐王朝黑暗社会现实的缩影”. ──选自《世界百科全书》。
2. 为什么英语怎么写
whyWhy的意思如下:
adv. 为什么
conj. 。 的理由;为什么
int. 咳;哎呀
n. 理由;谜
词语用法
adv. (副词)
1,why的意思是“为什么”,可用作疑问副词,也用作关系副词,还用作连接副词,可以引导名词从句。
2,why作为疑问副词,引导特殊疑问句或省略的特殊疑问句,表示疑问,意思是“为什么”; 后面跟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意思是“为什么要…”,表示某一动作是不必要的或无意义的。
3,why not有三重含义:①表示“为什么不”,②表示建议,③表示同意。why not跟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用来提出建议,表示“为什么不…”, why not也可用来对前面的否定句进行提问。
4,why用作关系副词,意思是“为什么,为了什么的缘故、理由或目的”。可引导定语从句,可以单独用在reason的后面作为修饰语。
5,why作为连接副词,可引导主语从句,也可引导宾语从句或表语从句。
3. “为何”及“如何”写转念作业单
请别找借口,容许自己临阵脱逃,不去写出心中的批评。
那些想法,如果不能流露在纸上,而只用头脑思考来做「转念作业”,你会被心灵耍得团团转,甚至在你意识到之前,它早已逃之夭夭,溜进另一个故事里证明它是对的。但是,虽然人心为自己辩护的速度远比光速快,却能透过书写动作将它拦截下来。
一旦心思暂停在纸上,你的想法就稳定下来了,这时,你才可能进行“反躬自问”。 首先,请不假思索地写下你的想法,你只需备妥纸和笔,然后静待片刻,让各种词句自动涌现,让心底的“故事”尽情发声。
只要你真的想知道真相,只要你不怕看到纸上的故事,小我自会疯狂地写,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纵情狂奔,不受任何束缚。毕竟,它期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如今终有机会,在纸上一吐苦水。
除非你喊停,否则它绝不罢手的。这一次,真心聆听它吧,它会像个孩童般向你吐露一切。
等这些想法充分表达于纸上后,你便能进展到“反躬自问”。 我期待你恣意批判、口不择言,甚至稚气、小心眼,淋漓尽致地写出内在孩童的悲伤、愤怒、慌乱或受惊等感受,不必故作聪明、伟大或仁慈。
这是你的感受全然诚实而且不受任何审查的时刻,请允许它们充分表达出自己,无需担心任何后果或惩罚。 操练“转念作业”一段时期后,人们在作业单上写的事情会愈来愈琐碎,一群鸡毛蒜皮,全都出笼了,只因为他们有意挖出最后那个盲点。
是的,当各种问题逐一消失,潜藏的信念就愈加隐晦,难以觉察。然而,冷不防地,它们会突然现身,有如“硕果仅存”的小孩,向你招手:“喂!我在这里!来啊,来找我啊!”“转念作业”做得愈多,你就越少自卫,越会去探问琐碎小事,因为能烦扰你的事情已所剩无几了。
到最后,你可能连一个问题都找不出来。这种经验,我已听过无数人谈起。
把真正造成你痛苦(愤怒、怨恨、悲伤)的那些“想法”或“故事”全都写下来,并把谴责的指头先朝向伤害你的人、你最亲的人、你所妒忌的人、你无法忍受的人,或是令你失望的人。“我先生遗弃我”、“我的伴侣把艾滋病传染给我”、“我母亲从没爱过我”、“我的孩子不尊重我”、“我的朋友背叛我”、“我讨厌我老板”、“我痛恨我邻居,他们破坏我的生活”。
写下你今早在报纸读到的新闻,那些被杀害的人,或因饥饿、战争而家毁人亡的人。写下杂货店里慢条斯理的收银员,高速公路上恶质超车的司机……每个故事都是同一主题的变调曲:这件事不该发生,怎会是我碰到这种事,上天不仁,人生不公。
“转念作业”的新手有时会想:“我不知道要写什么。再说,我为何要写‘转念作业’呢?我并不生任何人的气,也没有真正令我烦心的事。”
如果你不知道要写什么,不妨耐心等候,生活周遭将会提供你话题。
4. 到为什么很多很简单的字也忘记了怎么写
所谓“执笔忘字,有报导称,越来越多的人有“执笔忘字”的问题,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越来越多的人“执笔忘字”,在数码产品席卷生活的狂潮下,很多人都不愿主动再提笔写字。
学习时,手机拍摄代替了用笔抄写课堂板书;工作中,电脑打字取代了提笔写文章;平日里,微信、电话也早已抹去了纸质书信。数码产品的便捷助长了人们的惰性,汉字的手写因为“用进废退”而被弱化,“会念不会写”成了一种常象。
所谓熟能生巧,但如今连接触手写的机会都越来越少,没有“熟”,更何来“巧”。
“执笔忘字”的确应该引起重视。
试想一下,如果忘却手写,离开了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是不是就成了只会说不会写的“文盲”呢?毋庸置疑,手写不可或缺,它可以避免成为电子产品的奴隶。
科学迅速发展,不能让“电子化”的生活淹没手写的传统。与冰冷的电脑相比,手写能表现人们的情感,手写文字所表达的感情更为丰富、真实。而且,文字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元素,更是文化的核心,书写才更有利于发扬和传承民族文化。
当然,电子产品本身无错,若为了传承文化“因噎废食”,遗弃了这些高科技产物显然有些矫枉过正。在享受现代科技和传承传统文化之间,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在观念上重视手写汉字是关键。对汉字的教育要从小抓好,不能只追求结果不讲究过程,大到字形,小到笔画,都应当讲究。汉字的传承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只有多方宣扬和坚持,文字才能发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真实展现民族情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