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电报
电报因其译码的不同、传递速度的不同、信息内容的不同等,可以分成很多类。
(—)明码电报与密码电报电报对某些电文的传递,不是直接拍发和接收的,尤其是汉字书写的电文,需将文字译成可用电信号传达的电码后才能用发报机向外拍发。电码有全社会共同约定的,也有个别人或集团之间互相约定的。
全社会共同约定的电码供公众公开使用,叫明码,由个别少数人或集团之间互相约定的电码,主要用于保密活动,所以叫密码。公众日常拍发和接收的电报,都是明码电报。
目前明码电报的翻译工作,一般是由电信局的业务人员来做,发报人将拟好的电文按邮电局规定的手续写好交付业务人员就可以了,收报人收到的电文,已经是业务人员根据接收的电码译成文字的电文了。(二)普通电报与加急电报普通电报与加急电报的区别在于传递的时间长短。
就我国目前电报传递的条件来讲,普通电报一般在二至八个小时之间可以收到。但是,普通电报夜间停送,如果事情特别紧急,通电报的速度不能满足需要时,就须发加急电报。
加急电报比普通电报速度更快,收费也相应增高,办理发报手续时须写明“加急业务”,井按“加急业务”交费就可以了。(三)公务电报与私务电报电报依其内容来分,首先可分为公务电报和私务电报两大类。
公务电报是为公事而拍发的,公务电报稿的写作属公文文种,可参阅公文写作的有关章节。私务电报是个人生活交际活动常用的,这类电报稿的写作,属于日常生活应用文范围下面着重介绍一下。
电报传送的技术复杂,手续较多,因此费用也较高。拍发电报收取的费用是按电报的字数计算出来的,字数越多,收费越多,所以,电报稿的写作,在考虑完整地表达旨意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尽量精简字数以节省费用。
电报稿的内容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受报人的地址、姓名、称呼、提称语。(2)电报正文。
(3)自称、署名、末启辞。(4)时间、印信辞。
电报稿的结构很像书信、便条,但是,在电报稿中,这些格式的书写比较简单,且有些常被省略,如称呼、提称语、末启辞等,自称与署名有时二者取其一便可,至于时间、印信辞,有时也可省略。下面,让我们来研究几个例子。
例一:生活中有这样一桩事情:哥哥林飞住在昆明,妹妹林风住在北京;哥哥已为母亲预购到62次火车票,送母亲去北京妹妹家,母亲年老行动不便,要迅速通知妹妹按时到火车站接母亲。写信已来不及,只能用电报联系。
这封电报稿可以有几种写法。第一种写法: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号林风母亲乘(62)次列车去京(8)日(18)时(20)分到站你务必准时到站迎接大哥林飞注:电文中的数词用阿拉伯数字写,该数如果由两个以上(含两个)数字组成,则用括弧括起来,按一个字计费。
这则电报稿写得很明确,但是字数显然多了些,其中有些字完全可以省掉。收报人的地址姓名一段(“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号林风”)是必要的。
可进一步精简之处在正文(“母亲乘(62)次列车去京(8)日(18)时(20)分到站你务必准时到站迎接大哥林飞。
2. 电报怎么发的啊
利用电磁波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
电报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国 S.F.B.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的,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 ,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 。电报通信容量小,效率低。
因此,随着技术进步,公众性电报通信业务逐渐减少,用户电报、智能用户电报等新业务有逐渐取代公众电报业务的趋势;而电报通信的存贮转发和充分利用信道等特点正在数据通信等新业务中得到发展。
3. 电报是怎么用的啊
电报按通信方式分为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又分明码和密码电报。有线电报多是明码,是通过载波电路,窜连发报和收报两个终端机械,用脉冲信号将0--9十个数字,以每四位不同数字组成一个电码,每个电码表示一个完整的汉字发到对方,收报方按照电传打字机上收到的电码,由人工再翻译成汉字(后来由机械直接打出汉字),再由电报投递员送到收报人手中。密码电报多用与军事,地震,防洪,救灾等野外作业,它是由事先制定的密码作为信号,多以长短不一的“滴 答”按键电讯声频表示某种意思。
无线电报一般双方只要对上频率,可以实现当场通话。但有线电报则需要通过发报人填写电报稿纸,报务员核对并翻译后上机发报,电路传输,收报电传机打印,收报员派封,投递员投交等环节。如果收报人在县以上城区,从发报到收到电报,最快需要两小时。如果收报人在农村,从电报局到农村这段距离一般都是按平常信件投送的,时间就很难保证了。所以,电报现在早已被淘汰了。
电报挂号在过去一般是用于通信量大的单位使用,由申请单位到电报局申请,电报局给你编一组四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号码,这个号码就代表这个单位的名称。以后,凡是发给这个单位的电报,可以不写单位名称,只写那四位号码就可以知道电报是给那个单位的了,可以省去单位名称的电报费用了。因为电报是按字数多少计算费用的。早期的普通电报每字0.07元,加急电报每字0.14元。
电报是1897年由欧洲人传到我国的,在使用了近百年后,随着电话的普及,通信速度大大提高了。现在,除了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无线通信电报外,电报这个曾经为人类服务了一个多世纪的古老却又现代的通信手段,已经谈出了人们的视野,留下的只可能是后人去赞叹前人的伟大了。
4. 电报咋发啊
具体步骤如下:
(一)在向邮政局领取的电报单上正确、详细填写收报人姓名、地址。发信城市居民个人的电报应详细写明街道总称、路名、门号及收报人姓名;发给代号工厂电报,工厂代号应使用汉字号码书写或用电码详写,以免与电报挂号混淆;用部队代号代替收报人地址应在数码代号后写明“部队”字样;用邮政信箱代替收报人住址,信箱号后应写明“信箱”字样,并写明收报人姓名。
(二)将电报稿内容填写在第二栏内(电报内容与署名栏),因为电报是按字数收费(每字收费七分),所以电文语言力求简练、明白,能用一个字表达清楚的无须再用几个字,但也要防止用字过少致使电文内容不明确而造成收报人误解,贻误事情。电文从左向右横写,小方格内写汉字,不必加标点符号。电文末尾应正确填写发报人姓名或单位。发报人可用一、二个字填写为收报人所熟悉的自己的自称,如:“母”、“子”等。
(三)发报人姓名、详细地址及电话号码填写在电报单最后一栏。此栏内容供邮政局存查、联系之用,不拍发,因此也不收费。
在完成以上几个格式内容的填写后,发报人可将电报单交付邮政局工作人员拍发。发报人如果居住地区离城镇较远,可以委托邮递员代办。还必须指出,发报人如果遇到事情特别紧急,可向邮电局工作人员提出拍发加急电报,但需加费。电报单应用墨水笔书写,字迹必须工整、清楚,以免译错,误时误事。
5. 电报是什么东西啊
自从人类发明电以后,就有人想利用电来进行通信。
有个叫摩尔逊的人,曾架设26根电线,代表26个字母,来传递信息。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电报机"了。
但其设备庞杂,传递不远,虽有人不断改进(如用单根导线代替26根导线等),但终究没能达到实用的阶段。 18世纪30年代,由于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
此时,发明电报的基本技术条件(电池、铜线、电磁感应器)也已具备。1837年,英国库克和惠斯通设计制造了第一个有线电报,且不断加以改进,发报速度不断提高。
这种电报很快在铁路通信中获得了应用。他们的电报系统的特点是电文直接指向字母。
与此同时,美国人莫尔斯也对电报着了迷。他是一位画家,凭借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在他4l岁那年,他从法国学画后返回美国的轮船上,医生杰克逊将他引入了电磁学这个神奇世界。在船上,杰克逊向他展示了"电磁铁",一通电能吸起铁的器件,一断电铁器就掉下来。
还说"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通过"。这个小玩意儿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递信息呢?为此,他在自己的画本上写下了"电报"字样,立志要完成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发明。
回美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电报的工作中去。他拜著名的电磁学家亨利为师,从头开始学习电磁学知识。
他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电工工具,把画室改为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绘制了一幅又一幅草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试验,但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失败。
在深深的失望之中好几次他想重操旧业。然而,每当他拿起画笔看到画本上自己写"电报"字样时,又为当初立下的誓言所激励,从失望中抬起头来。
他冷静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真检查了设计思路,发现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来发送信号。1836年,莫尔斯终于找到了新方法。
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新的设计方案:"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现出火花。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
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可代表字母和数字,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简单的事啊!但莫尔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用点、划和空白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是多么不容易啊!这种用编码来传递信息的构想是多么伟大,多么奇特!这样,只要发出两种电符号就可以传递信息,大大简化了设计和装置。
莫尔斯的奇特构想,即著名的"莫尔斯电码",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是电报发明史上的重大突破。 莫尔斯在取得突破以后,自从人类发明电以后,就有人想利用电来进行通信。
有个叫摩尔逊的人,曾架设26根电线,代表26个字母,来传递信息。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电报机"了。
但其设备庞杂,传递不远,虽有人不断改进(如用单根导线代替26根导线等),但终究没能达到实用的阶段。 18世纪30年代,由于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
此时,发明电报的基本技术条件(电池、铜线、电磁感应器)也已具备。1837年,英国库克和惠斯通设计制造了第一个有线电报,且不断加以改进,发报速度不断提高。
这种电报很快在铁路通信中获得了应用。他们的电报系统的特点是电文直接指向字母。
与此同时,美国人莫尔斯也对电报着了迷。他是一位画家,凭借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在他4l岁那年,他从法国学画后返回美国的轮船上,医生杰克逊将他引入了电磁学这个神奇世界。在船上,杰克逊向他展示了"电磁铁",一通电能吸起铁的器件,一断电铁器就掉下来。
还说"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通过"。这个小玩意儿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递信息呢?为此,他在自己的画本上写下了"电报"字样,立志要完成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发明。
回美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电报的工作中去。他拜著名的电磁学家亨利为师,从头开始学习电磁学知识。
他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电工工具,把画室改为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绘制了一幅又一幅草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试验,但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失败。
在深深的失望之中好几次他想重操旧业。然而,每当他拿起画笔看到画本上自己写"电报"字样时,又为当初立下的誓言所激励,从失望中抬起头来。
他冷静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真检查了设计思路,发现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来发送信号。1836年,莫尔斯终于找到了新方法。
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新的设计方案:"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现出火花。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
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可代表字母和数字,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简单的事啊!但莫尔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用点、划和空白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是多么不容易啊!这种用编码来传递。
6. 求通知和电报的格式
通知的格式: 各种类型的通知各有不同的写法。
以下介绍各类通知标题和正文的一般写法: 1.标题。通知的标题有完全式和省略式两种。
完全式标题是发文机关、事由、文种齐全的标题,省略式标题则根据需要省去其中的一项或两项。省略式标题有如下三种情况: (1)省略发文机关。
如果标题太长,可省略发文机关。如“关于县级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这个标题便省略了发文机关。
省略发文机关的标题很常见。如果是两个单位以上联合发文,不能省略发文机关。
(2)省略多余的“关于”和“通知”字样。发布性和批转性通知的标题由“发文机关+发布(批转、转发)+被发布文件标题+通知”构成。
被发布、批转、转发公文为法规、规章时,一般应加上书名号,有时由于被批转、转发公文标题中已有“关于”和“通知”字样,或者被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比较长,这时,通知的标题一般可保留末次发布(批转、转发)文件机关和始发文件机关,省略去多余的“关于”和“通知”字样。否则,就会出现一个标题中有多个“关于”和“通知”的现象,显得很长,读起来也拗口。
如:“**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人事部关于***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的通知》”。这个标题有四个层次,用了三个“关于转发”,两个“的通知”,很不顺口。
可把这个标题简化为“**县人民政府转发人事部关于***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至于被省、地区等转发过的内容,可在转发意见中交待清楚。
(3)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如果通知发文范围很小,内容简单,甚至张贴都可以,这样的通知标题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只写文种“通知”二字。
2.正文。通知的正文主要包括原由、事项、要求三部分。
主体在事项部分。下面分别介绍几种通知正文的写法: (1)指示性通知的写法。
指示性通知的正文,一般先写发文的原由、背景、依据;在事项部分,或写发布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办法、措施等,或写带有强制性、指挥性、决策性的原则(或指示性意见)、具体工作要求等。 指示性通知的事项,一般具有影响面较大、比较紧急和有一定的政策性的特点。
(2)批示性通知(批转、转发性通知)的写法。批转与转发性通知正文写法大体相同。
可以把这两种通知称为“批语”,把被批转、转发的文件看做是通知的主体内容。批语的内容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说明批转的目的或陈述转发的理由; 2)对受文单位提出贯彻执行的具体要求; 3)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补充性的规定。
用通知批转或转发下级机关、不相隶属机关和上级机关的公文时,对被批转和转发的文件已起到了一种公布、认可或推荐的作用。从构成上看,这种通知由批语部分和批转或转发文件组成,批语和被批转或转发文件都不能单独作为一份文件。
如果批语脱离被批转或转发文件,没有实际依托内容,不能单独行文;如被批转或转发文件离开批语则不能纳入通知的内容,不能体现发文单位的意图,没有批语予以的权威性和合法地位。 (3)事项性通知的写法。
事项性通知正文的写作,要使受文单位了解通知的内容(即事项),以及做什么,怎样做,有什么要求。正文一般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头,一般是说明为什么要发此通知,目的是什么。 第二部分是主体,即事项部分,将通知的具体内容一项一项列出,把布置的工作或需周知的事项,阐述清楚,并讲清要求、措施、办法等。
这类通知多数用于布置工作,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工作通知”。 第三部分是结尾,多提出贯彻执行要求,如“请遵照执行”,“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研究贯彻”等习惯用语,也有的通知结尾不写习惯用语。
写事项性通知,要开门见山,忌转弯抹角。在叙述事项时,要突出重点,把主要的、重要的写在前面。
根据需要,主要的内容可详写,讲清道理,讲明措施,次要的内容则尽量简略,扼要交代即可。在语言表达方面,通知主要以叙述为主,对下级单位提出要求。
有时可以适当做一些分析、说理。但通知中的说理不像议论文的说理那样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只要抓住关键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把道理阐述清楚即可。
(4)知照性通知的写法。知照性通知的正文,只要写清楚行文的依据、目的和事项即可。
要求文字简练、明白。 (5)会议通知的写法。
会议通知依据其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写法。通过文件传递渠道发出的会议通知,一般应写明召开会议的原因、目的、会议名称、主要议题、到会人员、会议及报到时间、地点、需要的材料等,通常采用条文式写法,要求内容周密、语言清楚、表述准确,不致产生歧义。
供机关、单位内部张贴或广播的周知性会议通知,正文开头可不写受文对象,应在通知事项中说明会议时间、地点、内容、准备材料及出席人员等。语言力求简短、明白。
(6)任免通知的写法。任免通知的写法比会议通知更为简单,一般的固定格式是:按任免决定写上任免人员即可。
电报: ①电报上端第一部分由邮局填写,与发报人无关。 ②收报人:在“收报地名”栏填写“**省**市”, 再在下边方格栏填写收报人详细地址和姓名。
③电报内容和署名:顶格从左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