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 以高考为话题的怎么写
一、准确地审题 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每一个考生都必须按照同一的命题要求来写作,否则就不好比较了。
说得“白”一些,就是叫你写什么,你就得写什么,千万不能我行我素,否则便是“跑题”。跑题,意味着彻底失败。
当47万考生都在比赛“排球”时,你却偏偏去踢“足球”,即使踢得有如马拉多纳,也是无效的。 审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
考生朋友必须定下心来,一字一句把命题看清楚,千万不能慌慌张张地“扫描”。临场怎样默读?大体上讲,乃是一个词、一个词地“慢”读!譬如:请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得—少于—800字。
这是审题的一种好技巧,可以强迫你把题目全部看清楚。如此阅读,目的是找出“关键词”,吃透“关键词”。
关键词是命题老师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决不能等闲视之。2003年的关键词,是“情感亲疏”的“亲疏”和“认知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关键词,是“山的沉稳”的“沉稳”和“水的灵动”的“灵动”。
你把这些关键词抓住了,你的立意和构思就不会滑到其它地方去了。 关键词找出来了,你最好用铅笔轻轻把它圈出来,以强化自己的定向注意,免得心中一慌,丢三忘四。
那一年考两幅漫画的比较,有4个关键词——“欣赏”、“比较”、“更”、“理由”,许多考生都看出来了,但下笔时一乱,便丢了其中的一两个,成绩大受影响。如果用铅笔圈出来了,有一种可视的“物质”依托,你就不会“黑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了。
二、辨析几种作文模式 从1999年起,江苏考生连续6年面对“话题作文”。有人问我:今年考不考“话题”了?我说:6月7日上午准知道。
用意很明白,即不要猜题、押题,只要从多方面准备好了,临场一定有底气。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的模式主要有3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
下面分别做一些说明。 ①话题作文。
只要题干中有“请以‘******’为话题”一语,你便可立即认定:此乃“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命题者的一种“启发”和“提示”,仅供参考。
它的关键部位是引号(“……”)中的那些文字,这是明确的、法定的指令,大家都得遵照。所以,我恳请47万考生朋友一定要把引号里的每个字、每个词看清楚,想明白,然后再立意、构思、行文。
话题作文可以不使用考卷上提供的“材料”(如去年的哲理散文诗,前年的智子疑邻寓言),而且鼓励考生挣脱“材料”,开辟新的天地。说得再具体一些,即你的文章中可以不涉及“材料”的内容,但必须直接与引号中的词语相关。
再者,“话题”本身不是文题,你应当自己拟定一个好题目;直接把话题拿来作标题,效果肯定不妙。 ②材料作文。
这种模式,6年不用了,但生命力还在。不可忽视。
如果题干中没有“话题”二字,你就得小心了,应当想一想:这究竟是什么作文?1999年高考作文没有“话题”二字,但却是“话题作文”,它的表述是:“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这一年,江苏阅卷点发明了“话题作文”一说,第二年全国命题移植过去了,从此风靡天下!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是: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记叙文或议论文)。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考生写作的根本依据,所以这类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材料”;如果通篇没有提到“材料”,那就严重违背命题要求了。这,正好与“话题作文”相反。
材料作文既要紧扣“材料”,又不能大段复述材料,比较顺当的做法是:一开始,交待一句“读了以上材料,我想到了什么什么”,然后进入正文;在正文写作中,可以适时回顾、点击一下“材料”。 2 名师指点: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和获得高分绝招 ③命题作文。
这种作文不需要考生自己拟题,文题已经直接印在考卷上。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习惯”、“尝试”等等。
它往往文体不限。审读这类考题,必须把这个词的内涵吃透,或者把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吃透。
譬如“尝试”,是指一个或一些人主动、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从而获得某种感受或启示。考生如果把“主动”和“第一次”丢了,写成了“被动”和“第二次”,那就视为“跑题”。
前年,我为江苏省高中作文大赛命过一道题:“乡音”。这就是命题作文,学生必须围绕“乡音”展开思路,文体也不受限制。
三、强化文体意识 由于连续6年考“话题作文”,文体不限,一种负面效果日渐显现出来:当今的高中生,许多人已写不出像样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来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会儿玩抒情(啊……),一会儿玩哲理(哦……),事件模糊,人影晃动,结构无序,乱蹦乱跳,犹如大丰县的“四不像”(麋鹿)!我吁请中语界抓紧“文体”教学与训练,让高中生知道: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你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写成这种文体!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涉及到的文体主要有两种——记叙文和议论文。下面分别提出几点要求。
①记叙文。 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让阅卷人知道你讲述了一件比较实在的事情;必须有一个或两个相对清晰、生动的。
2. 高考40年,作文题是我的高考怎么写
有这样一个名词,见证一代代人的青春时光。
向左转|向右转高考!40年前,高考制度恢复,开启了梦想的时代。40年来,数以亿计的青年通过高考走进了另一种人生。
2017年高考就要开始了。一起看看过去40年的高考作文题,重温属于你的那份青春记忆。
70年代 1977年 ,中断了十余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次不同寻常的考试,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那年高考是分省考试,北京卷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缩写成一篇五百至六百字的短文。1979年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80年代 1980年写读后感,读《画蛋》有感(达·芬奇故事)。1981年仔细阅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
1982年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1983年 根据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写一段300字以内说明文字;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内。
1984年有的同学说:“每逢写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向左转|向右转1985年 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问题。
1986年 《树木·森林·气候》 ,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1987年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2.结合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400至600字之间 。
1988年 《习惯》,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1989年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想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班主任、父母各持己见。
他为此感到困惑、苦恼,他写了一封信,想听你的意见,你给他写封回信。1990年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
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写一篇议论文。1991年 1、描写圆的想像物;2、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1992年 1、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2、选择所提供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 1993年 根据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1994年 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1995年 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1996年 仔细观察《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完成两道作文题。1997年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1998年现在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1999年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
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2000年及以后 2000年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2001年 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2年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003年 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4年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5年 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年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2007年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2008年根据一段汶川特大地震的文字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9年全国卷Ⅰ: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
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
3. 怎样写高考作文
呵呵,老师说,高考的评分老师每天改那么多的试卷,批阅那么多篇的作文,肯定会很累的,所以,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开头与题目呼应,就算中间的内容写离题了,只要在结尾的时候兜回来呼应题目就好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首尾呼应”。评分的老师主要是看这两样东西。
而且,写作文很注重的就是三个结构。
就是开头要“凤头”!给人的感觉便觉得耳目一新,好像凤凰一样漂亮有气势!
过程要“猪肚”!就是写的过程内容要充实而有见地,不能空虚,空洞。
最后结尾要“豹尾”!收得干净利落,不留一点的余痕。
其实作文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好,加油吧,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加油哦!
4. 高考作文怎么写
高考作文的特点及应对策略高考作文的一个基本要求是“短而精”。
而要做到“短而精”,就必须讲究构思的策略。构思的策略大致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有醒目的标题。标题犹如文章的“眼睛”。
有了一篇好文章,犹如画出了一条龙,如果缺少了醒目的标题,那么它还只是一条没有“点睛”的“瞎龙”。要使这条龙活灵活现,必须为它点出眼睛,既配上醒目的标题。
要使标题醒目,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介绍有限的几种。一是引用。
即把有关的诗句、对联、俗话等引用过来,用作高考作文的题目。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走自己的路,让人家说去吧!》《兼听则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九》《道是无情却有情》《心静自然凉》等等。
二是设问。即用提问的方式来给高考作文拟题。
如《我是人才吗?》《我们该留给明天什么?》《“一枝一叶”即“一世界”乎?》等。三是比喻。
即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拟题,如《桥》《男人如山》《“虎头蛇尾”戒》《快餐文化》等。四是对比。
即把具有相对意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用作高考作文的题目,如《片中人和镜中花》《“忙”与“闲”》《“同”与“异”》《“入世”与“出世”》《栋梁和地基》《该忘记的与该铭记的》等。五是定体。
即在拟题的时候把文章的体裁也反映出来,如《〈拿来主义〉的包容学解读》《曹操行状自述》《孔子与当代中学生对话录》《“失荆州”论》《写给父母亲的一封信》《诸葛亮临终遗表》《“安全教育”之我见》《“纪念”杂说》《某市关于“纪念”的两本流水账》《“凤头、猪肚、豹尾”别解》《炎胄•黄小传》《“一枝一叶一世界”的哲学联想》《关于“自嘲”的胡思乱想》等。二、有引人的开头。
作文得分高不高,与头开得好不好有相当大的关系。好的开头,总是一下子便抓住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
下面介绍几种开头的方法。一是提示式开头。
即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开头简单提示一下。如《安乐必死》的开头:“现在有一个新名词,叫‘安乐死’。
它指的是上了年纪的人在未经历任何病痛,安逸舒适地寿终正寝的一种方法。其实,细究起来,这‘安乐’与‘死’还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二是悬念式开头。即通过提出一个人们感兴趣的问题的方式来开头。
如《“安贫乐道”源流小考》的开头:“安贫,就是安于贫困的意思;乐道,就是以道德修养为乐的意思。‘安贫’为何要和‘乐道’扯在一起呢?其中自有一番讲究。”
又如《关于位置与价值问题的思考》的开头:“位置与价值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三是点题式开头。即用点明题意的方式来开头。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的开头:“第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村口那一片桃树林,开满了深红色的花朵,引得一群群蜜蜂围着它们翩翩起舞。
不知是由于气候、土壤的条件变了,还是由于自己的感觉变了,强子觉得今年的桃花开得比往年更红。”四是引用式开头。
即通过引用有关内容的方式来开头。如《另一个鲁迅》的开头:“记得鲁迅先生曾写过一首《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是直接引用。
还可以间接引用。如《“效颦”之后》的开头:“话说丑女东施因为要学西施,走路时皱着眉头捂着胸口,所以被村里人当成了‘瘟神’:富人见到她,把门关得紧紧的,躲在里面不出来;穷人看到她,也拉着老婆孩子,躲得远远的。”
五是体验式开头。即开头写一段人生体验,再从中引出要写的内容。
如《心静自然凉》的开头:“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要是你心急气躁,即使35度也会让你热得要命;要是你心平气和,即使40度也会让你觉得清凉无比。后者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心静自然凉’。”
六是提纲式开头。即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开头概括一下。
如《走近曾国藩》的开头:生逢乱世兴团练,倥偬戎马事洞明。进剿长毛用剃剪,安抚短褐赖洋兵。
江南制造呈卓见,蓟北查封惹骂名。十卷家书传后世,功非过是任人评。
——七律•咏曾国藩三、有清晰的思路。思路,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
有的文章,让人看了大半天尚不知写点什么,就是思路不清导致的。思路清晰了,写起文章来条理就会分明,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
在高考作文中,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思路模式。一是对比式思路。
就是说,文章的各部分之间大致构成对比的关系。如《“先走后跑”之政治篇》为了阐述在政治上必须先走后跑的道理,先从正面举出了西汉政权和朱元璋的事例,然后从反面举出了秦王朝和袁世凯的事例。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把道理讲得十分透彻。又如《贬官之后》,为了说明放大痛苦的后果和缩小或转移痛苦的好处,分别选取了同样被贬官的贾谊和柳宗元的经历:前者成了放大痛苦的牺牲品,后者却成了转移痛苦的胜利者。
二是并列式思路。就是说,文章的各个部分之间大致构成并列的关系。
如《道是无情却有情》分别选取了“我”蹒跚学步的时候,上小学的时候,上初中的时候,上高中的时候妈妈对“我”。
5. 写给高考前夕的你和我作文
窗外,细雨缠绵。
说不尽的感伤落上地上,顷刻化为一片湿?。夜晚黑的无边无际,只有小径旁的路灯还发出隐隐的光亮,仿佛在跟世界宣告希望依在。
此刻的你,坐在灯光明亮的教室里,用手托着沉重而清醒的脑袋,一页一页的翻着书。周围的教学楼没有一点灯亮。
偶尔的一瞥中,你会有莫名的失落和恐慌吗?此刻的我,目光涣散的看着翻开的书页。过了今夜,你会何去何从。
我的命运,将会多少沧海桑田?我们是陌生人。我们知道对方的存在,知道对方的班级、姓名、**,但是其他,一无所知。
也许我知道你的稍微多一点,因为,是我先偷偷关注你的。你的存在,给了我精神力量。
对一切事物都那么淡定的你,过了今夜,我们将天各一方。也许在大街上会擦肩而过,只是那时候你还会记得我吗?你还会记得那年有个小孩子给你送过六一礼物吗?我很害怕,因为我要成为新高三了,因为你要毕业了。
以前有多少意外的放假,就意味着我会有多少次忍受害怕和恐慌。做不完的作业,记不起来的知识,别人高居榜首的成绩,每一样都是那么刺激人最细弱的神经。
走过熟悉的那栋楼,扫过那熟悉的座位,那个陌生人将会是谁?大概是因为你是我欣赏的男生,所以对于高考,我对你充满了信心,我总会骄傲的跟别人说:那个谁一定会考的很好很好。我想,你会的吧。
空旷的篮球场总是不太有你的身影,晚自修后教室里那些个孤单的身影里总有你。天道酬勤,你永远是我心中那个最厉害的那个谁。
明天会下雨,下的依旧缠绵。我不会化作相思雨萦绕在你周围,可是我会遥看着坐在考场里的那个谁。
你很厉害的呦!PS:也许我做过很多让人产生误会和错觉的事情。但是,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6. 高考作文怎么写
1.有联想没法下笔是因为你的素材积累不好,想象不到支持你的联想的例子,我不知道你是哪个省的,也不知道你们的高考作文的要去,就山东来说,作文大部分是话题或者命题,多是要开发自己充分想象的。你具体说说你是哪的!~我再说。
2.那些书只是消遣,真正能运用到高考的是历年的满分作文的格式,对于你说的那些书,我比较喜欢青年文摘,每到大考前,我都买一本,划下自己欣赏的句子,尽量运用到作文中【这是我的小毛病,即使用的有点牵强,但是老师却会看的是你的亮点】,我是很简易引用的。山东的作文是以议论为主吧!
3.完全可以,值得鼓励.
加油呀!作文不难,你会克服!!找到属于自己的作文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