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在家表现怎么写最好
学生在家行为习惯表现
一直以来,孩子在家表现良好。
生活方面,能够孝敬父母,不与父母顶嘴吵架。尊老爱幼,有良好的品德,非常有爱心。自立的能力较强,基本上能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吃苦耐劳,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虽然处于叛逆期,但还是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关心父母。
学习方面,可以自觉学习,不需要父母的督促,能够独立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正确地使用电脑,不沉迷于网络游戏,能够按照一个初三毕业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德育方面,身体素质较好,能够参加各项体育锻炼,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与人交往热情大方,讲究分寸。待人很有礼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注意环保。有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体来说,孩子的行为习惯还是比较优秀的。
2. 孩子最好的表现最突出的怎么写
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比送给孩子任何一件好礼物来得重要。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父母对孩子的最好馈赠,也是父母留给孩子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更是一种父母对孩子爱的最佳表现形式。 送给孩子一个糖果,孩子嘴里只能甜上片刻,甜味过后便索然无味;送给孩子一件玩具,孩子只能一时兴起,玩久了便不再对孩子存有吸引力;送给孩子一件衣服,孩子穿上后漂亮许多,但也经不起时间的搓洗,褪色在孩子眼里意味着破旧;送给孩子一件纪念品,孩子也许会珍藏,但在平常的大多数时候会遗忘,只会在偶然或特殊的日子里才会想起……如果这些礼物都是一种爱的话,那么这种爱经不起时间的沉淀,也不会给孩子有实质性的帮助。
唯有送给孩子的好习惯,越陈越香,穿越时空,像根人生拐杖搀扶孩子一生。如果这也是一种爱,那么这种爱经过时空与世事验证,更令人肃然起敬、荡气回肠。
好习惯涵盖的面很广,从广义上讲,它包括人格品质、思维方式、为人处世之道、积极有益的人生态度等,从狭义上讲,它包括生活方式、学习态度、礼貌礼仪、道德修养等。好习惯是外在的,同时也是内在的,它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体现内在的质、本。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要表本兼顾,表里统一。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一个榜样示范工程。
孩子是一张纯洁的白纸,没有任何色彩,孩子身边最亲密的人就是画师,画师的一举一动,就是在白纸上圈点画图。画师的技艺水准和作画态度,都会影响到整幅作品的成败。
因此,孩子身边最亲密的人,要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修养,避免将不好的习性渲染给孩子。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良好习惯并非朝暮之间就能培养成的,它不仅需要爱心,还需要耐心。举个简单的例子,种植盆栽时须将选定的苗轻轻捆绑在架子上或捆绑成需要的形状,然后等其生长一段时间后进行再次调整、捆绑,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成形。
孩子就像盆栽中树苗,要其按照既定的方向生长就需要慢慢培育,切不可拔苗助长,也不可三天打鱼二天晒网。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一种爱的最佳表现。
爱孩子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提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不让孩子受苦受累受委屈等,这些不能不说是对孩子的一种爱的表现,也不能不说这种爱不是发自内心的、美好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美好表现形式体现出来的爱往往是肤浅的。深层的爱也许表现出来的形式没有前者美好,但它饱含了一份殷殷之情、一颗拳拳之心,大有良药苦口之意。
例如:孩子的要求遭到大人拒绝时,孩子往往会大哭大闹。家长在纠正这一现象时,不仅要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在孩子不听时要还严厉批评,继续不听时更要忍住对孩子哭闹的侧隐之心甚至给其一个小小的惩罚,惩戒其无理取闹。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孩子明白不当的理由会遭大人拒绝、哭闹不能解决问题,养成孩子有话好好说,有问题好好提,理解别人拒绝其的理由,平静接受被拒绝的结果的好习惯。 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给孩子一份深深的爱,这份爱将埋藏心底,伴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