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对联趣谈怎么写
“平为福,居之安”——援引自《庄子·盗拓》《孟子》——题记“过年喽!”妹妹喊着。
然后便是那寻常看似却又令人依然讶喜的红色——满眼:“红衣红袄跳红鞋,红福红灯笑满街。红香鬓边桃映雪,红竹闹天唱春节。”
“砰”的一声,旧岁就在漫空的喜庆里笑跑了。鸡豚狗彘的精装版也齐齐地候在了桌边。
腊八的粥三十的饺子再加上暖到人心里的屠苏酒,一张张涨得通红通红的脸庞就灿如春花,斜开窗前。大年初一就这样走近。
——“千门万户瞳瞳日,早把新桃换旧符。”围炉守了一夜的我最爱的便是初一早上贴春联。
奶奶磨了墨,爷爷递了笔,父亲手一挥,便是一年的新气象。“好呀,好一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我依稀记得那是中堂的联。
姐姐蹦蹦跳跳地接过了这样一副,小鸟似得飞到厅里,高高得贴了起来。我和妹妹随后赶到,笑着与姐姐们挤着推搡着,赶着在冰花绽雪的窗子上补一对儿年画。
……回忆到这儿,不禁莞尔——现在,我仍旧最是中意春联。喜欢洒金红纸隐描的几尾龙鲤,喜欢粗毫浓墨重染的一番飘逸苍劲,喜欢年油腻的气息逗得人嘻嘻哈哈——然后摇身一变,跃上门楣,平添一对儿灵气。
客厅里可以贴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那么一点贪谗的期待,像极了偷吃灶糖粘住牙的孩子狡黠的眼神;阳台上可以贴个“朝阳乐天莺飞早,春风喜雨草长迟”;若是家傍青山一座,不妨挑了唐人的句子写上——“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厨房里找一个长对儿吧:“紫气东衍乾坤朗,笑迎人间烟火更盛;绿意北行江山明,喜盼天上雨露益泽”。
门廊里鼓鼓劲儿——“平地生青云,徒手拔紫电”;大门外福字两旁再翻翻新意,——歌一歌太平盛世,念一念华夏文明,横批点睛一笔,这春联组曲也便大功告成了。这么有趣的文化形式,究竟是哪个聪明人的奇想呢?实在无从知晓第一副春联写的究竟是什么了,不过那时好象还不甚兴用红纸。
最早的春联叫桃符,显然,桃木制的——驱鬼。还有一个相关的传说。
后来到了蔡伦的年代吧,人们才纷纷换上题满祝福的喜庆朱红——寥寥数语,写尽了多少祝福与期待!又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里捎带了春联:祝枝山凭那一点巧想几笔好字赚了多少银子?文征明就因为一点怒气坑苦了多少达官贵人;解缙的解颐妙语秀逗了圣颜也冰释了天下文化——春联一唱天下白,更在今日与今时。中华的国风萃取了春联以为神,中华的土魂蒸馏了春联以为韵。
洋洋洒洒的春联文化,足迹遍踏大江南北,舞出了盛唐丽宋以及元明清今的华彩,明亮了散文小说以及诗词歌赋的容颜。笔写千秋的老者捧起它如同垂髫稚齿,言通四海的侨胞捧起它有似相思少年。
祖国的情怀许就是一纸春联所能寄托的——大年初一,不是所有的中国人在华夏大地上大朵快颐,然而海外的游子却依然能在年夜饺子外找到心灵的平衡点——那便是因了春联。”“春服美,春联趣,春喜普天同庆;红烛摇,红灯照,红福寰球共祈”又是一年春好处,谨以此文赠之诸君。
2. 600字作文《怎样写对联》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①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②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③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④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⑤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联格,所谓非正宗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楹联。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实、稳重的艺术风格,在联海中闪耀着奇光。
3. 春天的对联作文怎么写
《春天的对联》(1)春天充满着诗的韵味,是诗的季节,也是梦想的家园。
当寒冬在最后一场风雪中隆重谢幕后,春天便悄无声息而有轰轰烈烈的来了。“冰融雪化初春到,花开草长暖风来。”
最先感受到春天温暖的是小草,柔嫩鹅黄的它,在大地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挤开了一点缝隙,探出尖尖的头,试探着张开毛茸茸的眼睛,或许是谁的时间太长了,和蔼的阳光有点儿刺眼他慢慢的适应着,使劲地挣了挣身子,眼前出现一片光明,其他兄弟们都在朝它微笑,为它的新生而喝彩。小草也高兴的欢笑起来,笑声如银铃般动听,招来了一群不知疲倦的孩子他们跑啊、跳啊,还牵来了漫天的风筝,将干净的蓝天,涂抹成一块斑斓的调色板。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春天,塑造了一个多彩的世界。
“严霜寒雪送冬去,柔雨暖风迎鸟来。”历经过风雪考验的鸟儿们从北方回来了,他们用最热烈的拥抱,追欢快的乐曲招待春天这位客人。
春天成了个歌声的海洋。春风也带来了春雨儿,春雨是个调皮的少女,笑着,跳着,到处奔跑,嬉闹。
她调皮地敲响了酣睡的窗子,洗去枝干上的尘埃,让花儿草儿们穿上新款的时装,把他们装扮得花枝招展,鸟儿也来凑热闹,春雨一不小心就弄湿了他们的霓裳,鸟儿们发出清脆的笑声,夹在春雨里,混在春风中,给春天注入无限的生机。 “春暖花开万物苏,云开雾散梦想园。”
温暖的大地孕育着生命,甜蜜的梦就在这张床上生长着。暗地里在较劲,在这里,生长着希望,孕育着梦想!没有人可以阻挡春天的脚步,也没有人可停止追求的步伐。
带着青春的朝气,和着激越的节拍,春天走过大地,大地一片绚丽;趟过河流,河流充满鼓励;越过高山,高山满是青翠;冲上云天,天空飞起梦想。 春天是个潇洒的才子,作出绝美的对联,描绘绝美的景致,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我们放飞希望,实现梦想。
《春天的对联》(2)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游的日子也到了,同学们喜笑颜开,准备出发。我们穿过热闹而繁华的大街小巷,走向宁静而广阔的乡村,一路上,我们欢呼雀跃,像丢了魂似的。
有一群悠闲的牛儿在草地上啃着鲜嫩的草,一头小牛对着我们“哞哞”直叫,似乎在说:“你们为什么不带我去,不够哥们儿。”乡村里一派明媚的春光。
一眼望去,黄金般的油菜花开得艳丽无比,一群群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原来它们正在勤劳地工作。穿着雪白衣裳的梨姑娘正在享受阳光浴;榆树的叶子虽然不茂密,但是充满了活力与生机;一朵朵桃花绽开了笑脸,舒展开自己美丽的容颜,让人心旷神怡;路旁的豌豆花多姿多彩,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真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
走向田野深处,一畦畦的茶田,连着天边,茶叶又肥又厚,绿得发亮,走近仔细看看,有很多新芽,这就是名贵的春茶。男同学太喜爱这茶园景色,把零食全拿出来,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女同学太怜爱这美丽的风景,于是在别处铺开报纸,吃起零食。渡假村里游人如织,人来人往。
桥洞下,青蛙“呱呱”叫,好像在说:“欢迎你们到来”。池塘边,有一排排柳树,柳条像小姑娘的辫子,一阵风吹来,柳树似乎在为我们的到来舞蹈。
阳光里,桃花像纱一样艳丽、灿烂,像霞一样绚丽多彩。 真不愧是“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4. 写对联的作文
话说对联_900字
在大门上贴副红字对联,是乡下人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事。家家户户在除夕这天下午,在大门两侧贴上一副对联,寓意着来年家里能像对联上所写一样快乐,平安地度过新的一年。这个寒假姐姐到我家来玩,我两在一边说起新年来,说着,说着我们就谈到了对联。说起对联,它又称楹联,因古时挂于楼堂的楹柱而得名,又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始于明代。这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一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就了中华民族徇丽多彩的艺术独创。
姐姐胸有成竹地说:“小妹,你知道对联可分为哪四种吗?”“什么?四种?老姐,你——”我吃了一惊,无语了。“不知道了!哈哈,我来说吧:又谐音,数字,叠字……”“喂,老姐我的意思是你搞错了吧!对联怎么可能只有这四种呢?明明有十三种。”我打断了姐姐的话,奇怪地问“什么?十三种,你说说看,我不信。”姐姐一脸怀疑地说,“说就说,谁怕谁啊!”我优哉游哉地说,“你听仔细了,有拆字联、反复联、缺字联、谐音联、数字联、谜语联、叠字联、顶真联、回文联、同音联、标点联、修辞联和哑联。嗯,刚好十三个,不信自己查资料。”“不,不查了。我服,我服小妹,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姐姐好奇地问,“背呀,多看看小学生知识大全,自然就会了。”我一本正经的回答。这时,姨妈妈走进来,笑着说:“你们说的我都听到了,下面你们都来说说有关对联的是吧,也可以是对联的故事。”“哈?对联就是对联,还有什么故事。”姐姐一脸不解。我插上去说:“我知道:古时候,有一位教书先生走在街上看见一个在路边看书的女孩不时地挠着后背,这位先生有意卖弄起自己的文采,‘挠挠痒痒,痒痒挠挠;不闹不痒,不痒不挠;越挠越痒,越痒越挠’。傍边围观的人一片叫好,这位教书先生得意洋洋,想再卖弄几句时,没想到那个女孩也非等闲之辈,张口就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这下围观的众人一片称赞,那个先生灰溜溜地逃走了。”等我说完,姨妈妈先拍起手来,姐姐不好意思地说:“看来我也要多读读书了,不然的话,我要被你比下去了。”说完,我们三人一起笑了起来,风把我们的笑声带到很远很远。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独创,它体现了中国文学得博大精深,我爱对联,我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5. 小学生作文春联怎么写
贴春联是我国的民族习俗。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都要贴上各种各样的春联,有的地方是二十八贴春联,有的地方是大年三十贴春联,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倒着贴,因为“倒”和“到”同音,也就是福到的意思。
据妈妈讲,农村还有一个关于贴对子的讲究呢。每到大年三十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到祖坟去请老祖宗回家过年,挎上一个竹篮,里面装上煮熟的肉,馒头和纸,在祖宗坟前摆上肉和馒头,烧烧纸,嘴里说:“老祖宗,回家过年吧。”他们就跟着你回家了。他们回家以后,才能贴上对联,因为如果先贴上对联,他们就不敢回家了。春联也称“门神”,门神,即把门的神,有神把门,祖宗当然不敢进门了。、门神一般是关公,张飞等好汉来看门,他们能驱邪避鬼,保佑全家平安。
春联真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有的春联贴在门上,代表愿望和祝福,有的贴在车上,代表平安。
愿每家每户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6. 第一次写对联作文400字
春节即将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很喜欢过春节。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记得春节快来临时,我在家里学些春联,我站在一旁看着大人写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再墨水里点了一下,然后就在红纸写了几个大字。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楚了。那副对联写得很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写对联吗?我想在新年里给家里写一副春联。”伯父说:“好。”我高兴的跳了起来。伯父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字。听了伯父这一番话,我开始拿起我的用具,伯父要求先写“横” “竖 ” “点 ”这三个基本笔画,我本以为这三个基本笔画很容易写,可是我写完一“横”后,我看了看,这一“横”,太难看了,弯弯曲曲、歪歪扭扭的。我又看了看手上、地上、桌子上、衣服上都是墨水。于是伯父又教我:“写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写字时,用的力量有轻重的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美观。”我按照伯父的所说的来写,我试写了一“横”,还真不错,比刚才好看多了,我开心极了。
一连几天,我都在伯父指导下练习写春临。伯父写什么,我也写什么。我哪里不明白,哪儿不会写,伯父总是不厌其烦地边说边手把手教我写。在伯父的终于,在大年三十,我完成了我的用品。伯父说:“真不错!”
在这个春节,我学会了写毛笔字,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更开心,更 实惠。经过这件事后,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有耐心、要坚持,不然永远都做不好。
7. 对联作文500字 15篇
春节即将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过春节。
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记得去年春节快来临时,我在家里学写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写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写了几个大字。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
那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写对联吗?”我清楚地记得伯父问:“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几招吧。”
听了伯父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伯父告诉我,写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
然后又详细地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听了伯父的一番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方法。
接着伯父又让我写了几个字给他看看。我写了五个字:“我最爱中国”。
写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刚使用毛笔吧!伯父见了笑了笑:“字倒是写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于是伯父又教导我:“写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写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更美观。
伯父说完还示范地写了几个字让我模仿。看着伯父写的字,就是挺舒服。
我照着伯父的样子试着写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比刚才写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开心极了。伯父还告诉我,写字要经常训练,多去模仿名贴。
写得多了,字就越写越好看。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点写毛笔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更高兴,还更实惠。
第2篇:写对联关于春节的作文:写对联春节即将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过春节。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记得去年春节快来临时,我在家里学写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写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写了几个大字。
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那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写对联吗?”我清楚地记得伯父问:“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
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几招吧。”听了伯父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伯父告诉我,写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后又详细地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
听了伯父的一番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方法。接着伯父又让我写了几个字给他看看。
我写了五个字:“我最爱中国”。写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刚使用毛笔吧!伯父见了笑了笑:“字倒是写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
于是伯父又教导我:“写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写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更美观。伯父说完还示范地写了几个字让我模仿。
看着伯父写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着伯父的样子试着写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比刚才写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开心极了。
伯父还告诉我,写字要经常训练,多去模仿名贴。写得多了,字就越写越好看。
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点写毛笔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更高兴,还更实惠。第3篇:第一次写对联在红黑交加之中,我第一次写对联在激烈地进行中。
想知道手忙脚乱的我会闹出怎样的笑话吗?下面的内容会满足你的:“哼,这可恶的老伯伯竟然要我自己剪纸,真是太太太可恶了。”我刚从写对联的老伯伯处买来了红纸,就怨气重重了――他竟然不帮我把红纸剪开,要我自己动手。
刚踏进家门我就忙起来了,找毛笔,找墨水……最后,写对联所需要的工具都被我一一列在桌子上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剪好的红纸。
无奈的我只好去量尺寸(对联的尺寸)、剪红纸,还要给对联的每个字安排位置(不然写出来的字间隔就不均匀了)。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我这个大师大显身手了。
突然,一盆(冷水)向我“泼”来――我从来没有练过毛笔字呢。这时,冷汗突然向我的额头发来了袭击。
一阵考虑过后,我还是决定先在报纸上练一练。我找来报纸,拿起蘸了墨水的毛笔,开始“大显身手”。
可刚写到第二个“帆”字时,我好像已被它“击败”了似的,怎么出写不好。它渐渐把我的耐心给赶跑了。
我生气地放下笔,放弃的念头油然而生。可我一想到我不完成作业时老师那个可怕的样子,手就乖乖地拿起笔,继续练了起来。
所谓“世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果然,没过多久,“帆”字就成了我的手下败将限。
之后的第三个字、第四个字……都成了我的手下败将。练完字,就开始步入正题了。
我拿起毛笔,准备开始写对联。这时,我的心七上八下,手也在微微发抖。
我只能努力地平稳着手,开始下笔。我先写了横额,一开始都很顺利,可也许是我太投入了,当我写完横额后竟情不自禁地在上面画起了花纹。
当我回过神来,那可怜的红纸早已被我的作品占据了一大半。幸亏刚才剪的时候多出了一张横额的纸。
不然我可死翘翘了。我拿起了替身,又开始“大显身手”了。
幸好后面一切顺利,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一幅对联就完成了。这次写对联让我明白。
8. 作文《对联中的文化》怎么写
1、对联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
2、对联具有艺术的格律和美感,
3、对联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找几条对联举例说明)
4、最后总结一下全文,我们要体会其中的文化精髓,将对联文化发扬下去。
以下资料可供参考: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
9. 贴春联的作文怎么写
过年了,过年了,新年的脚步声终于近了,新年老人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可乐坏了我们小孩子那颗渴望的心。
大街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大家都忙着准备过年的年货。我家春联的上联是“九州瑞气迎财到”,下联是“阳春祥云降幅来”,横批是“新年吉祥”。我开始贴春联了,我先把春联放在门上,用左手摁住,右手拉出透明胶,在用剪刀剪断,然后贴在春联的上方,我依次把春联给贴完了。就在贴横批时,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横批要贴在门顶上,我没那么高。我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我从家里搬出来一张椅子,踩了上去,不一会儿就贴好了。
我看着我的“杰作”,高兴的笑了。热闹的除夕夜,焰火映红了人们的张张笑脸,它带着幸福,带着欢乐,带着吉祥向新的一年迈进,它展现着我们的祖国将会更加繁荣,更加昌盛!
10. 我最喜爱的一幅对联 作文.结尾该怎么写
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江苏宿迁.
一天他便装漫步街头,只见东大街上财神庙旁,有间修鞋的铺子,屋子十分破旧,鞋匠坐在里面愁眉苦脸.他好奇地问:“怎么没有生意呢?”鞋匠回答说:“唉!没有人来修鞋,有啥办法?”
乾隆说:“不碍事,你去买张红纸来,我给您写副对联,贴在门上,生意一定会好起来的.”鞋匠一想也好,写对联的先生找上门来,反正就要过年啦,贴副春联,凑个吉利也热闹.于是,买了一张大红纸,磨好墨汁.
乾隆看看四周的景象,便以财神为题,一挥而就.其上联曰:“拉拉拉拉来五路财神”(“拉”,是形容修鞋时拉麻线的形态),下联是:“锥锥锥锥走四方穷鬼.”(“锥”,是修鞋时使用的工具锥子).横幅上写:“只见发财”四个大字.
果然奏效,从此修鞋匠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地好起来了.
2.我最喜欢的一副春联
大年初一就这样走近.
——“千门万户瞳瞳日,早把新桃换旧符.”
围炉守了一夜的我最爱的便是初一早上贴春联.
奶奶磨了墨,爷爷递了笔,父亲手一挥,便是一年的新气象.
“好呀,好一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我依稀记得那是中堂的联.
姐姐蹦蹦跳跳地接过了这样一副,小鸟似得飞到厅里,高高得贴了起来.我和妹妹随后赶到,笑着与姐姐们挤着推搡着,赶着在冰花绽雪的窗子上补一对儿年画.
……
回忆到这儿,不禁莞尔——现在,我仍旧最是中意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