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点面结合怎么写
来源百度百科
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是汉语词汇,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中文名
点面结合
外文名
Point to surface combination
概念
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详细描写
指的是
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详细描写
“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
简介
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艺术规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属于写作手法中的一种,也是较常见的一种。
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在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技巧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点面结合是一种融“整体把握”和“重点理解”于一体的教材处理艺术。这里的“面”指的是文章的基本内容,“点”指的是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基点。
2. 点面结合怎么写
点面写法,是指将最能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73261键材料作为“点”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把其他起补充、陪衬、铺垫、烘托以及联接过渡的材料作为“面”来谋篇布局的一种写作方法。
这是文章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在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技巧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扩展资料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2)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顺叙、衬托、象征、烘托、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白描、对比、联想、想象、类比、修辞等。
(3)选材剪裁(4)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伏笔、起承转合等。(5)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3. 关于点面结合的作文怎么写
关于点面结合的作文怎么写?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4. 做卫生用点面结合写作文,怎么写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
这节课是全校的卫生大扫除。同学们有的洒水,有的扫地,有的擦窗户,忙得不亦乐乎。
楼梯上的同学来来往往,打水的同学有的慢步前行,有的快步如飞。紧张中却不显得忙乱,一切是那么井然有序,仿佛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水池边的同学里三层外三层,挤得水泄不通,小桶撞在一起,发出的咚咚声和水流的哗哗声混为一体,如同一支乐队正弹奏着优美动听的进行曲。 擦窗户的同学拿着抹布把玻璃从上到下认认真真的擦了一遍又一遍,连一条小缝都不放过。
只要玻璃上有痘痘,准会被彻底清除掉。灰蒙蒙的玻璃在擦洗过后变得干净又明亮了。
扫地的同学也不甘落后。看,他们扫的多仔细,每一个角落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躲不过他们的笤帚。
其他的同学有的帮忙搬桌子、板凳,有的在拣纸屑,有的在倒垃圾,只要是笤帚兵团走过的的地方,都是一尘不染。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虽然我们的衣服脏了,但看见干净明亮的教室,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2) 为了给大家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为了迎接省检查团的到来,为了争创“省级文明城市”,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学校举行了“大扫除”活动。 活动开始了,我们班的同学拿着抹布、筷子、垃圾袋……窝蜂似地冲进目的地——停车场。
到了停车场,大伙儿们便忙了起来。你看!他们几个干得多起劲啊!他们拿着筷子,配上铲子,将地上的小纸屑、石子、泥沙……统统铲入了垃圾带。
我也不甘示弱,拿起筷子夹起垃圾来。突然,我发现一个“家伙”———大塑料袋,它被几块大石头压着,极难拉出来,怎么办?放弃铲除这个“家伙”么?不行!塑料不会腐烂,会破坏我们的土质,影响植物的生长……想到这儿,我召来几个小伙伴,大家一起使劲,只听一声“轰”,大石头被我们推开了。
“耶!太棒了!酷!酷!酷!……”我捡起塑料袋,将它扔进垃圾筒,又继续执行起捡垃圾的任务。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清理,学校大变样了!变得干净、美丽!欣赏着我们劳动的成果,同学们擦擦额头上的汗水,开心地笑了!胸前的红领巾也似乎更加鲜艳! (3) 这几天,有领导要来学校检查卫生,学校进行了一次大扫除。
我是负责擦第三扇窗的,我们组里一共有四位同学,胡恬雨负责洗抹布,另外的两位同学和我一样,也是擦窗户的。四位同学擦一扇窗有何辛苦呢?到后来,我才知道,真的很辛苦! 大家干得正欢。
吴琳怡像一只小猴子,三下两下爬上窗户,然后又像蜘蛛侠一样“贴”在窗户上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最后,一下子就爬了下来。再看一看这边的何乐雅,她和吴琳怡比起来,就像一个胆小鬼,看见我爬上窗户,她总是说:“赵茹冰,小心一点,可别摔下去,我都不敢看你在上面擦了。
快下来吧!”我总算擦完了窗户,累得汗流浃背。 我打来一盆清水,拿了一块抹布,找了几张旧报纸,又搬了一把椅子。
先把抹布浸湿后,使劲儿拧了一下。我拿着湿布小心地爬上椅子,踮着脚,仰着头,伸长胳膊先把窗框四周的尘土擦掉,然后,自上而下地擦着玻璃。
将玻璃上的浮土,泥点擦掉后,我跳下椅子把脏抹布用清水涮干净,又爬上椅子,像刚才那样把玻璃又擦了几遍。这样,玻璃就干净多了,但是还不够明亮。
我就把旧报纸揉成团擦起玻璃来,这时,我的脖子,胳膊都感觉有点累,但我想,一定要坚持到底。我用纸团使劲儿反复地擦着,嗬,玻璃越擦越干净,越擦越明亮。
阳光照在玻璃上,看上去特别耀眼。我望着擦得明亮如镜的玻璃,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大扫除结束了。我们坐在座位上,看着一尘不染的教室,望着干干净净的窗户,我们特别高兴。
我心想:就是累得腰酸背痛,热得满头大汗,可是能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这点小问题又算什么呢? 国庆节前夕,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大扫除,迎接国庆节的到来. 同学们把下午大扫除用具准备完毕.他们有的提来塑料水桶,有的拿来刷子、钢丝球,有的带来抹布…… 等等,别看同学们在家里娇生惯养,现在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要老师宣布大扫除开始的令声一响,我们就分工合作,开始了大扫除.你擦窗子我提水,你擦桌子我倒水,谁也不甘落后,较着劲,埋头苦干,恨不得把整个教室一下子就清洗干净似的,连脸上的汗水也顾不得擦一把.只见那边的男同学力气大,他把拖布放在水桶里涮了又涮,再拧干,然后弯下腰,前腿弓,后腿绷,“吭嚓吭嚓” 地拖起地来.他们干得热火朝天,脸上红通通的.这组的女同学也不甘示弱,把窗玻璃都擦得明亮几净,买力的干着,脸上的汗水直往下淌,也顾不上擦,个个累得气喘呼呼.你瞧!那位女生觉得窗玻璃擦得差不多了,就身子往后仰了仰,眯着眼睛检查了一下,再凑到近前,吹了几口气,又擦起那块玻璃窗来了. 不觉之间,同学们就把教室清洗得干干净净,尽管同学们个个都汗流浃背,但干得很开心,也很快乐.用我们实际行动迎接国庆节的到来.。
5. 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写同学们在学习课上的表现
讲台上飞沫横行,讲台下一片死寂,面对无聊的课堂内容,同学们各行其是,以自己对特的方式消磨着时间。
1)睡觉
“闪开!别溅你一身血!”扑通一声就趴在桌子上 ,不一会我们听见的就只有均匀的呼吸声了,当然也有例外,伴随着高亢的鼻鼾声嘴一张一合。我们早已用这种无言的举动表达自己对无聊课堂的厌烦和无奈,从小学、中学到现在这种抗争方式历史悠久,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2)聊天
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形势和表现程度。小学的我们犹如初生牛犊,在教室里大声谈论,把老师当透明人,而谈论的问题往往让现在的我们感到很迷惑,如今回想起来经常会发出那个唧唧歪歪的小孩是不是我的感叹…… 中学阶段,毕竟岁数大了嘛,再说了那时候的老师都TMD凶的像狼一样,上课稍不老实,就会有数不尽的惩罚,体罚也就算了,爷们也能挨几下子,精神上的折磨,也就让我们崩溃了。无奈呀,这是传纸条,也就成为最使用的交流方式,直到现在还很回味这种习惯已久的交流方式。现在聊天也就没那么多限制,喜欢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你去吧……
3)看课外书
在我的记忆里,这种消磨时间的方式大致开始于初中,那时候的我们看得也不是什么文学名著,更多的是一种关于情窦初开的“早恋文化”,像什么男生女生 、花季少女之类的。现在想想那使得我们真TMD有点傻,就一纯情少年。现在就不一样了,什么也看,不过文学作品多了许多,小说、散文之类的,不过也有些男同胞整天徜徉在武侠的历史长廊里。哈哈……天性……
5)玩手机、听MP3
还记得大学生的三大件吗?电脑、手机、MP3。电脑那么大搬到教室来肯定有很大难度,况且把那东西搬到教室不死人才怪呢?但手机和MP3就不一样了。现在的手机什么也有,发发短信、玩玩游戏……几节课的时光都能在遗忘中闪过。课上听歌也经常是必修课,尤其是女同志,仗着自己有一头长头发,容易隐藏耳机,更是上课听歌的常客。
6)吃东西
这是一项比较危险的举动,很容易被老师发现,所以一般情况下,吃东西的同学就和小老鼠一样,在下面偷偷的吃,生怕被老师看出来,尤其是吃瓜子的时候,特小心翼翼……
7)照镜子、梳头……(趋向于女生专利)
爱美的女孩时常会带着镜子,有事没事的就拿出来照照,也就是所谓的“美女职业病”。上课对他们来说当然是一个不可放过的好时候,尤其是听老女人讲课时,他们更是义不容辞的拿出镜子,像探地雷一样去找脸上的痘痘,生怕发现,但一发现就像狗看见肉包子一样,立刻把它解决掉。
8)茫然、呆视
有一部分同志无所事事,所以目光呆滞、行为迟缓……这种人也就……当然,大部分同志还是好的,毕竟是来学习的……
6. 写一句,点面结合的句子
句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点面结合是一种融“整体把握”和“重点理解”于一体的教材处理艺术。这里的“面”指的是文章的基本内容,“点”指的是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基点。
一篇课文,不可能什么都讲,教师要讲的就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和基点。但这些“点”不是孤立的,必须有个语境,这个语境就是文章的“面”,就是文章的基本内容。
人们读文章,一般都是从“面”上着眼,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从“点”上着手,理解一些关键内容。点面结合的教材处理就是要在“面”上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在“点”上落实文章的教学目标。
因此说,点面结合的教材处理是一种符合阅读规律的教学艺术。 先谈课文“面”的处理。
“面”的处理实际上就是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与把握。思路是理解文章的入口,也是理解文章的向导。
文章的思路体现在文章的层次结构之中。我们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层次和层意,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这是一个自我感受和自我体验的过程,是一个积累语感和积淀文化的过程,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这个过程。 小说和戏剧的“面”就是作品的情节。
情节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历史,只有先理解情节才能理解人物。处理这类教材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情节,欣赏情节,概括情节,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7. 点和面要怎么写
一、点面结合的内涵
点面结合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整体和局部的组合——整体为面,局部为点;二是一般和个别的组合——一般为面,个别为点;三是概括和具体的组合——概括为面,具体为点;四是主与次的组合——次为面,主为点。
二、点面结合的具体类型
(一)整体与局部的组合
1.先整体,后局部。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过程中,作者可以先对描写的对象进行整体记述,然后再聚焦这个人或事物的一个或几个局部,进行详细刻画——整体为面,局部为点,是典型的“先面后点”的写法。
2.先局部,后整体。这种写法的表现原理和先整体后局部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先后顺序做了调整,是典型的“先点后面”的写法。
3.详略结合式。以叙述的事件整体为面,在叙述过程中,详写其中的几个情节或细节——为点,是典型的“面中有点”的写法。
(二)一般与个别的组合
1.先群体,后个体。先描述一个群体的状态,在描述其中的某个个体的状态。群体为面,个体为点。
2、先平常,后特定时间。先描绘一个人或一个事物,平常是怎样一种状态或平常都怎样做的,后描绘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这个人或事物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怎样做的。平常是面,特定时间点的表现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