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摇动的词语
拔树撼山 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荡海拔山 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
动荡不安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
动荡不定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发蒙振落 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鼓舌摇唇 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出处: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二折:“几时行通利方,凭着咱鼓舌摇唇,立取他封侯拜将。”
撼地摇天 撼:摇动。使天地都抖动起来。形容力气、本领和气魄极大。
撼树蚍蜉 撼:摇动。蚍蜉:大蚂蚁。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比喻自不量力者。
出处: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撼天震地 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蚍蜉撼树 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出处: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山摇地动 山和地都在摇动。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强大。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笔》卷二:“鼓角大鸣,地动山摇。”
2. 什么地摇晃填词语
具体回答如下:
剧烈地摇晃、轻轻地摇晃
1、剧烈地摇晃
释义:形容摇晃的幅度以及程度非常大。
例句:
地震来了,教师剧烈地摇晃着。
轿车猛地刹住,车身剧烈地摇晃着,车轮与柏油路面剧烈摩擦,发出了一阵刺耳的、像被困的野兽那样的尖叫。
2、轻轻地摇晃
释义:形容摇晃的幅度以及程度非常小。
例句:
张要是我的同学。他很活泼,很机灵,一头乌黑的头发,圆圆的脸上带着顽皮的神色,一双黑黑的大眼睛,天真地朝你看。他得意的时候,轻轻地摇晃着脑袋:被你批评得不好意思的时候,也轻轻地摇晃着脑袋。
宝宝躺在摇篮里睡着,他的妈妈轻轻地摇晃着。
3. 飘飘摇摇照样子写词语
安安稳稳 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病病歪歪 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抽抽搭搭 形容抵声哭泣。
大大落落 形容态度大方。亦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匪匪翼翼 匪匪:马行走不停的样子;翼翼:有次序的样子。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
沸沸扬扬 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扬:喧闹、翻动的样子。象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闹。
纷纷攘攘 纷纷:众多;攘攘:杂乱的样子。众多且杂乱。形容人群杂乱。
纷纷扬扬 形容雪花飘落。
风风火火 形容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风风雨雨 不断地刮风下雨。比喻障碍重重。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
鬼鬼祟祟 祟:古人想象中的鬼怪或鬼怪出而祸人。指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浩浩荡荡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轰轰烈烈 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浑浑噩噩 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意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家家户户 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
结结巴巴 形容说话不流利。也比喻凑合,勉强。
兢兢业业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口口声声 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