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楚国怎么写
据最新出土的《清华简·楚居》记载,楚人立国之初,在鄀国盗牛祭祀一事 ,说明建国之初的贫弱状况;经过几百年发展,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周天子赐胙,命楚国镇守中南。
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
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 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
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楚怀王时期攻越国,尽得越国故吴地,越国因此而分崩离析。
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
2. 楚国怎么写
据最新出土的《清华简·楚居》记载,楚人立国之初,在鄀国盗牛祭祀一事 ,说明建国之初的贫弱状况;经过几百年发展,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周天子赐胙,命楚国镇守中南。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 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楚怀王时期攻越国,尽得越国故吴地,越国因此而分崩离析。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
3. 路漫漫其修远兮楚国文字怎么写
这恐怕有点难,需要古文字研究专家来翻译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原意是说: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问题。
楚国语言属华夏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上具有较多的自身特
点。公元前666年,楚令尹子元率军伐郑,郑无备,“县(悬)门不发”,子元惊疑,“楚言而出”,说:“郑有人焉。”可见,楚人操“楚言”,与中原各国及其他地区是不同的。孟子曾用南蛮[鸟决]言这个比喻,形容楚人语音的奇特难懂。但中华文化是各地先民共同创造的,彼此交流融汇,故各地语言既相异又相通。楚人既操楚言,又能说华夏之语,不影响楚国和其他各国的交往。
4. 楚篆中的“楚”是怎么写的
出土文物上的铭文最可靠,不过写法有不同,你自己选一个吧
楚王孙渔戈上的“楚”字
楚王酓章戈上的“楚”字
楚王敓作戈上的“楚”字
“楚”字从木不从林的写法
5. 楚国的简介
近年来,楚国人的起源问题受到学术界的注意。
楚帛书中“祝融”一名的发现,为探讨这个问题提出了重要线索。解放前从湖南长沙子弹库一座战国晚期木椁墓出土了一份楚帛书,这件帛书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一九七三年,在澳大利亚籍旅美学者巴纳的《楚帛书研究》一书中,有用新技术拍摄的帛书照片,“祝融”就是这样被发现出来的。 关于楚人的祖先,楚国社会公认的是祝融。
祝融是炎帝的火师,祝融集团是炎黄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之后,黄帝部落派遣祝融等人进驻炎帝部落。
祝融一族于帝喾时代在河南新郑一带建立祝融氏之国,故新郑又称“祝融之墟”,“祝融之墟”为楚国先民的最早起源地。 楚先民后来在商王朝军队驱逐中被迫南迁,其中的季连家族则建立了楚国(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其中的芈姓一族建立了楚国)。
刚建立的楚国是个很小的国家,仅二十多平方公里 。楚国建立后在其扩张的过程中多次发动征讨南方民族的战争 ,周惠王曾对楚成王说“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于是楚国方圆千里。 楚人一词严格来讲,仅指楚公族。
早期楚国因为文化落后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在出土材料中,芈的原字为嬭(nai),熊的原字为酓(yan)。
著名考古学家唐兰在《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徵》中说:“华,地名,在今河南密县(今属新郑)。华邑在新郑。
重黎,郐国均在新郑”。楚王之所以是芈姓熊氏很可能就是因为被封在祝融之墟附近的华阳,在上古文字中,“华”与“芈”这两个字的写法十分相像。
公元前757至公元前741年,楚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开始对濮地进行拓取, 据《国语·郑语》云:“楚蚡冒(楚厉王)始启濮”。到楚武王时(公元前740—公元前639年),已占领大片濮人的土地, 《史记·楚世家》中记载:“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
楚国在楚武王以及楚文王时期开始崛起,奄有江汉,大举进攻蛮夷,史称“大启群蛮”。鲁僖公四年(前656年),齐桓公管仲率领诸侯侵入楚国边境,质问楚国为何不按时向周天子进贡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导致祭祀大典无法及时进行,使得楚国承认自己的错误。
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北拒齐桓公、俘获宋襄公,实为一代霸主,其北上之势直到城濮之战才为晋国所阻。楚庄王武功彪炳,又励精图治,选拔孙叔敖施行文冶,邲之战大败晋国称霸。
使楚国经济繁荣、文化鼎盛,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征伐陆浑之戎(在雒邑西南),派人向周天子问九鼎之轻重。
公元前611年(楚庄王三年),庸及群蛮百濮反叛,楚庄王“振廪同食”,打开国家储备的粮库,保证军队食用,平定叛乱。战国早期,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楚国兵强马壮,横扫中原,初露称雄之势。
楚悼王用吴起曾一度“南平百越”,而到了战国晚期,楚威王打败越王无疆后,越族开始“服朝于楚”,成为楚国的一部分。楚宣王、楚威王时期,楚国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安徽北部,幅员空前广阔。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的“宣威盛世”时期。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随即开始统一全国的进程。
在攻灭韩、赵、魏后,秦军于公元前224年大举伐楚,楚军一败涂地。公元前223年,秦军攻陷寿郢,俘获楚王启(昌平君启,项燕所立),绵延800年的楚国就此灭亡。
关于国名的来源,此前有多种说法。但是新发现的“清华简”中的《楚居》(由楚国史官所写)给出了另一种解释。
据《楚居》中一段对楚先君鬻熊的记载:鬻熊的妻子妣厉,生子熊丽时难产,剖腹产后妣厉死去,熊丽存活。妣厉死后,巫师用荆条(原文中为“楚”)包裹其腹部埋葬。
为了纪念她,后人就称自己的国家为“楚”。关于为何要如此隆重地以国名来纪念一位难产剖腹而死的楚先君的妻子,罗运环表示,按照楚国君世系,妣厉的丈夫以及她用生命换来的这个儿子先后做过楚人的领袖,成为楚国的开国先君,开创楚国八百年基业。
《楚史》59页:“楚人被中原看成蛮夷,被蛮夷看成华夏。”“楚人虽乐于以华夏自居,但在与周王室闹别扭的时侯也不惜以蛮夷自处。”
从楚人形成的过程来看,楚文化的性质也不是独立于炎黄文化系统之外的单独的体系,而是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楚文化继承了众多的周文化特征,而汉俗主要继承楚俗。汉朝的服饰、舞蹈、音乐、文学、哲学等直接继承自楚国。
两周时期的楚器,铭文可以代表楚国的文字风格。与中原各国的文字相比,楚文字在字形与笔划的增减上有所不同,但确实与中原各国的文字是一脉相承的文字系统。
到了战国时代以后,各国文字更加呈现本地化趋势,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为五大系统:东方齐系、东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晋系和西方秦系文字,各系统的文字大体上相近,只有小部份文字有所差异,因此彼此文书往来并没有太大问题。文字是语言的载体,可以从一方面了解楚文化的渊源。
文化的认同感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楚器铭文反映了楚王族的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传承关系。风俗和礼仪同样是。
6. 古代的,什么战国,楚国,卫国的卫怎么写
卫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侯爵。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
卫国疆域大致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南的濮阳、河北的邯郸、邢台一部分、山东的聊城西部一带,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卫武公时一度强盛,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
卫国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之一,立国前后共计838年,传35君。公元前254年,已被魏国覆亡,其领地已成为魏国的一个封君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取濮阳等地,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县(今沁阳),卫也就名存实亡了,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