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写碑文
给你个参照:
很多你都可以照抄,把关键的给改一下就行。
碑文
胡军,男,(1889~1935),红军某师军需处长,因过雪山过度寒冷,壮烈牺牲。
他为了别人的温暖,
把棉衣让给了战友。
他为了别人能走出雪山,
自己却永远的留在了山上。
他完全可以避免这一切,
可他却没有这么做。
他明知自己有死的危险,
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他的身体已被冻结,
但他的信念却在战士们的身体里沸腾。
他的心跳已经停止,
但战士们却迈开大步继续前行!
他的力量已经用尽,
但他舍生忘死的精神却万古长存,
他的生命已到达尽头,
但他的心灵永垂不朽!
谨以此碑文献给牺牲在雪山上的军需处长和千千万万位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先烈们
2. 请问怎么写碑文
碑文范例 A、单葬 A、单葬人民英雄纪念碑 正面: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背面: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海明威的墓碑文 恕我起不来了! 评析: 这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1899-1961)为自己写的墓志铭。
海明威的小说素以简洁、精炼和准确的叙事艺术而著称,因而他的作品赢得了“电报体”的美誉。而他的墓志铭也是简短而耐人寻味,富于幽默感。
李观祭欧阳修母亲的祭文 昔孟轲亚圣,母之教也。今有子如轲,虽死何憾。
尚飨! 评析: 此乃宋代清江知县李观祭欧阳修母亲的祭文,全文虽只有二十字, 但祭文比类确切,颂扬得体,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碑 邹鲁 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党人死事者,其数不可稽。
事后潘君达微收党人尸得七十二,合葬之于黄花冈。由是有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称。
潘君亦党人,自以未名捕;乃于危疑震憾之际,毅然出收死友之骨,可谓难矣。其明年,为中华民国元年,胡君汉民,陈君炯明相继任广东都督,议就当日合葬处修葺而整饰之。
省议会通过经费十万圆。二年乱作,遂不果。
七年秋,滇君师长君声涛始募修故墓,规模粗具。参议员议长林君森复募建碑亭及记功坊,俾不致湮没于后世。
然欲奉当日死事者姓名籍贯一一勒之于碑;事乃至难。盖举事之际务慎密,凡姓名籍贯,同事者非素识不能知,具亦不愿知之。
故今日同事未死者,其所能举,亦惟素识者而已。夫死事者既不止七十二人,即此七十二人亦不能尽举其姓名籍贯,可不痛欤!鲁与朱君大符,皆同事之未死者也。
相与征集事实,胪所得死事者之姓名籍贯。林君森更约当日未死同事之在粤者胡君毅、何君克夫、吴君永珊、徐君维扬等,以确为之证,计得五十有六人。
其中有姓名而无籍贯者,尚有三人。先行勒之于碑,而留空白,以俟续有所知,得以补勒焉。
颜曰“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碑”。盖埋骨者固七十二人,今日虽有所阙,固望他日能补而足之也。
夫马革裹尸,党人之志。埋骨已非所期,遑论留名。
今之为此,徒以为后人流连凭吊之资,于死事者固无与也。呜呼!此役所丧失者,不特吾党之精锐而已,盖合国中之俊良以为一炬。
其物质之牺牲不可为不大,然精神所激发,使天下皆了然于党人之志节操行,与革命之不可以已。故不逾年而中华民国遂以告成,则其关系宁不重欤!然念国难之无穷,贤才之易尽,执笔作记,又不胜后死之感也。
中华民国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选自辛亥革命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第四册) 注:此篇碑文行文独特,不写烈士生平事迹,也未叙其牺牲经过。碑文先写了葬黄花冈、修故墓、建碑亭的经过,继而写审查烈士姓名、籍贯情况,最后以一段抒情议论作结,平实质朴中见深情。
碑文范例(碑后文|墓志铭) [ 写给友人 ] 平生风义兼师友 来世因缘结弟兄 千里吊君惟有泪 十年知已不因文 海阔天空忽悲西去 乌啼月落犹望现归 大海因浪花而美丽,人生因友谊而充实,我把快乐的音符作为礼物送给你,愿爱你的人更爱你。 朋友,相识、相知、相念…… [ 各行业墓志铭 ] 医德誉同济,人品励后辈;笑貌今犹在,怀念到永恒 教师:鞠躬尽瘁,精心治校育桃李;风范长存,德才兼备铸师魂;为人师表, 桃李天下;献身教育,功在千秋; 育传身教,育人一方;尽心尽责,勤勉一生 师恩难忘意深浓, 桃李人间茂万丛. 历苦耕耘勤育李, 谆谆教诲记心中 程门立雪古今传, 师训铭心重似山. 佳日欣临鸣鼓乐, 吾家未忘校园艰。
[ 写给夫妻对方 ] 夫妻相共情深似海,一朝决别痛彻心扉; 弄不清思绪万千,望不穿心湖微澜,看不透咫尺牵绊,数不尽月夜更换,舍不去情深缘浅,放不下无尽挂牵。 有阳光普照的地方就有我的祝福,凡是有月亮照耀的地方就有我的思念。
[ 感恩父母 ] 忘不了的养育之恩,割不断的儿女情 聪慧能干从不弃 慈爱如母感天地 英年早逝痛不已 清风明月永思念 谁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 母仪千古、福寿全归、典型宛在、勤劳一生 俭朴家风、教子有方、忠厚待人、德及梓里、名留后世、永垂不朽、千古流芳、间容宛在、松柏长青、驾返蓬莱、骑鲸西归、哲人其萎、鹤归华表、宝婺星沉、凤落长空 留给儿女的很多很多,儿女们给你的太少太少 爸爸妈妈,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追忆 身处贫贱,志行坚贞;积善成德,宜享其隆 庇佑子孙,事业有成;铭碑纪表,后世显荣 完来大璞眼天地 留得和风惠子孙 清名终古长留 有才有德事业长存 道至今犹在 为国为民斯人可法 留有勤劳典范 美德堪称吾侪典范 继承革命家风 遗言长示后世儿孙 长记慈惠传后世 永留典范在人间 多年教导,音容笑貌永铭心下,教子耕读成大器 一朝诀别,言谈举止化为儿行,嘱孙文武继良风 寿越八秩,惠言惠行炳后世 含辛茹苦,独当风雨四十载 仙游九天,仁爱仁心传千秋 呕心沥血,力践耕读。
3. 如何写碑文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
碑文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文章著作、逝世时间,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铭文。墓志的内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贯、行为事迹、年寿、逝世年月、子孙大略、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铭文是总括性的赞语,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墓碑、墓志所包括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志求简明而碑尚丰丽 。
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可以说不拘一格,下面仅就格式相对稳定的几种常用碑文的写作作一简单介绍。
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4. 为武则天写碑文200字十万火急
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项.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武则天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衡量和评价任何一个帝王的好坏、是非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版图和主权.。
5. 如何写碑文
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 ,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唯郭有道无愧于色矣!"因为只有《郭泰碑》是颂当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则都颂非其人,可见他作墓碑大多是对人溢美过誉的。韩愈撰《柳子厚墓志铭》,转弯抹角地批评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一事。这批评虽然全是出于韩愈保守的个人偏见,很不持平,但是,作为碑文,他采用褒贬兼用的方法,打破只称人之善、不称人缺点的传统做法,却是值得提倡的。总之,不管褒也罢,贬也罢,以不失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古人的墓碑、墓志都有定制。碑多是长方形,螭首龟趺。碑头用篆体书写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额"。墓志较小,多为方形,刻石加盖,上写某官某人墓志,叫做"书盖"。有了"篆额"和"书盖",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题目了。
墓碑文的题目。称墓碑铭并序的,是先序,次碑,后铭;称墓志铭并序的,先序,次志,后铭;称墓志或墓碑的,有志或有碑而无铭;称墓铭的,有铭而无志;也有虽只名志或碑,却各项都具备的。
墓碑文的体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文章著作、逝世时间,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铭文。墓志的内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贯、行为事迹、年寿、逝世年月、子孙大略、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铭文是总括性的赞语,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墓碑、墓志所包括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志求简明而碑尚丰丽。
6. 默碑文的翻译
原文宋肃王与沈元用,同使北地,馆於燕山愍忠寺.见一唐碑,辞甚骈丽,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其能,取笔追书.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所阙,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翻译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於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著一边走著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笔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著,一共缺了十四个字.肃王看了就拿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脸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俗语说:「不要夸耀我能胜过别人,真正胜过我的人还很多呢!」由这个故事看来一点也不虚假啊!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於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著一边走著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笔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著,一共缺了十四个字.肃王看了就拿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脸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矜:自夸.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骇服:吃惊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