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间的间字的拼音
[ jiān ]
1.两段时间相接的地方,或介于两桩事物当中及其相互关系:中~。~距。~奏。天地之~。
2.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5.一会儿,顷刻:瞬~。
6.近来。
[ jiàn ]
1.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拔去,除去:~苗。
5.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2. 间的多音字组词
一、间的多音字组词有:
1、间jiān:房间、中间、课间、午间、人间、乡间、时间、空间、瞬间、包间、里间、车间、阳间、民间等。
2、间jiàn:间谍、间谍、间歇、间或、离间、间苗、间断、反间、无间、间隙、相间、间接等。
二、基本释义
[ jiān ]
1、方位词。中间:彼此间。同志之间。两国之间。
2、方位词。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田间。人间。晚间。一刹那间。
3、一间屋子;房间:里间。车间。衣帽间。
4、房屋的最小单位:一间卧室。三间门面。
5、姓。“闲”
[ jiàn ]
1、空隙:乘间。
2、嫌隙;隔阂:亲密无间。
3、隔开;不连接:间隔。黑白相间。
4、挑拨使人不和;离间:反间。
5、拔去或锄去(多余的苗):间萝卜苗。“闲”
扩展资料
附一 文言版《说文解字》:闲,隙也。从门,从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间,缝隙。字形采用“门、月”会义。
相关组词
一、中间[zhōng jiān]:两者(人或地、时、物)之间;当中。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两边的人家有很高而阔的街檐,中间挟着一条仅备采光和泄水用的窄窄的街心。”
二、人间[rén jiān]:尘世;世俗社会。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十九:“难道在天上也和在人间一样,爱情也是不自由的吗?”
三、乡间[xiāng jiān]:乡下,乡村;农村里,乡村中。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十:“女不过十五不能订婚,那不过是官家规定,其实乡间七八岁订婚的多着哩。”
四、间或[jiàn huò]:表示动作、事情时断时续地发生或者发生不是普遍的。相当于“有时候”、“偶尓”。
朱自清《冬天》中“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
五、相间[xiāng jiàn] :相互隔开;间隔。
杨朔 《生命泉》:“看见斑马了,好几十匹,浑身是黑白相间的条纹,肥敦敦的,俊得很,也机灵得很。”
3. 《泊船瓜洲》一诗中“间”字的读音是什么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所选《泊船瓜洲》一诗,是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全诗句句入韵,作者对于诗中“绿”字的推敲锤炼已传为美谈。但老师们在教学中,对于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字的读音有些读不准,作为本套教材的编辑,在此试为大家辨其读音,权作跟各位老师一起讨论交流。
(一)单从字义上看。“间”字可以读做jiàn,理解为“间隔”的间,意即“‘一水’间隔”,如果强解为此,亦可,但从全诗意境看,不妥,下文再谈。
同时,“间”还可以理解为“一定的时间或空间里”,或者“一会儿”(殷敬顺《释文》:间,少时也),读jiān,意即“走过‘一水’的工夫”或“只有‘一水’的路程”(这种说法类此我们今天“一袋烟的工夫”或者“刹那间,如何如何”),“一水”在这里应该理解为长江此岸到彼岸的最短的直线距离,这也可以从京口(今江苏镇江临江处)和瓜洲(今江苏邗江县南临江处)的地理位置上看出。那么这句诗便可以翻译为:“我从京口到瓜洲只乘船横渡了一条江的工夫就到了”,或者“我从京口到瓜洲只乘船横渡了一条江的距离就到了”。
(二)从全诗意境考察。翻看权威宋诗工具书《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对于此诗的鉴赏文字,文中赏析“一水间”的时候说:“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王安石)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船行迅疾,顷刻就到。”这段鉴赏文字虽然没有具体说明“间”字的读音,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赏析的作者认为王安石在首句中想表达的是愉快的心情和此岸到彼岸用时短暂,细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是说“京口到瓜洲之间只有‘一水’的距离”,“路途短暂”且“心情愉悦”。如果解释为“中间隔着一条水”,整句诗意就不同了,试比较两种读音的翻译:1.读jiān,“我从京口到瓜洲只乘船横渡了一条江的工夫就到了”,或“我从京口到瓜洲只乘船横渡了一条江的距离就到了”;2.读jiàn,“京口和瓜洲之间隔着一条江啊”或“京口和瓜洲之间有一条长江间隔着啊”。其中意境老师们可细细品味,后者如何能体现出诗人愉悦之情和用时短暂?并且诗人要是想说“京口和瓜洲之间间隔着一条江”的这种纯粹地理性描述的话,似也无甚意义。
(三)从诗歌的平仄韵律上来考察。诗词的格律知识不是三言两语便可说清,在此删繁就简,我们先弄清平仄、古汉语四声,以及它们跟现代汉语读音的关系,再比照律绝的固定平仄格式来套用即可。
古汉语四声分“平、上(shǎng)、去、入”,其中的“平”就是平仄中的平,“上、去、入”是平仄中的仄。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古代汉语的“平”分化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即汉语拼音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古汉语的“上”对应汉语拼音第三声、“去”对应汉语拼音第四声;古汉语的“入”在现代汉语已经分化到汉语拼音的四个声调中去了,已经不存在了。所以综上简言之,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知道了基本的平仄知识,我们再来考察这首诗的每字平仄:
京口瓜洲一水间——平仄平平仄仄(?平或仄)
钟山只隔数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
春风又绿江南岸——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何时照我还——平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间”字读jiān,便是平(阴平),读jiàn,便是仄(去)。(“隔”在古代属于入声,是仄。)
我们再来看看七言绝句的两种平仄格式: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这两种平仄格式参见王力的《诗词格律》,字外有括号的,表示可平可仄。)
所以对照本诗与七绝的平仄格式不难发现,这首七言绝句属于上述中的仄起式的一般式,直接看仄起式首句最后一字的平仄,即可知“间”字在诗中应为平声,即读阴平jiān。
最后结论:体会诗人心情和全诗意境,再看七绝的格律,可以认定“间”字读音为jiān。如误读为jiàn,恐怕是还没有真正领会诗歌意境和格律知识吧。——引用网友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