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出总节啊
怎样写出有特色的工作总结 作者:谢亦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6-11-23 17:20:08 起草总结属于惯例性的工作,一年的工作告一段落,或者一项活动结束,都要考虑总结问题。
工作总结包括情况和体会两大块。情况就是做的什么工作、怎么做的、取得了什么效果、还存在什么问题;体会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有时也叫启示,其实就是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有些工作总结后面会带上一段下一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其实没有必要,总结就是总结,事情讲清楚了也就结束了。当然,如果题目是《1999年工作总结和2000年工作要点》,那么要点部分就要展开写了。
工作总结的结构包括开头、情况、体会三个部分(也有一些工作总结没有专门的体会部分,合并在情况部分写,或干脆不写)。具体的结构方法有三种: 一种是纵式结构法。
即按照工作进展的过程采写,从交代背景到工作展开的步骤、方法、成效、体会一路写来,这种方法常用于单项工作总结。这种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按事情发展过程、前因后果讲清楚就行,就能达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的效果。
一种是横式结构法。即不是按过程而是按不同内容和特点来安排层次,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
这种方法常见于综合性工作总结。所谓综合性,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数项工作同时总结,故不宜用纵式结构法。
这种结构通常是“中间大,两头小”,即开头部分简写,情况部分详写,体会部分又较简练。因为数项工作内容同时展开,在排列顺序、叙述方法上要有所讲究,做到布局合理、主次分明。
再一种是纵式横式交*结构法,即数项工作同时总结,体会不单独作为一个部分,而分别附着于各项工作之中,这种办法也只有综合性工作总结才会用到。也就是说,主体部分的每一个层次都是既谈情况又谈体会,这是纵式;而若干层次里并列关系,又是横式。
这种结构方法的难点主要在于,每一层次的情况和体会要做到夹叙夹议,水**融,而不能机械地划分为两段式,否则就会给人以拼凑之感。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工作总结的结构需遵循三条原则:一是全面。
工作总结所要反映的是全局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全貌,所以在内容安排上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是全局工作就不能遗漏了哪个方面,是单项工作就不能遗漏了哪个环节,否则就会影响工作总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二是紧凑。
即材料安排要环环相扣,富有条理性和逻辑性,避免零乱无序;谈工作体会要扣紧材料,根据材料进行提炼和升华,避免相互脱离。三是精炼。
与任何机关文稿一样,工作'总结也要力求简短凝炼。同时要正确处理好精炼与全面的关系,既不能因为片面追求精炼而削足适履,把该写到的东西漏掉,也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全面而毫无节制,把篇幅拉得太长。
在全面的基础上力求精炼,二者不可偏废。 以上只是工作总结的一些基本写作方法,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有不少秘书感觉工作总结“年年岁岁花相似”,写来写去摆脱不了“老面孔”。
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作者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法相似。有些同志不善于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和分析问题,不善于用多种方法谋篇布局、表达观点,这就难免出现这种力不从心的情况。
摆脱“老面孔”的办法其实很多,包括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结构、不同的表述方法等,这里只说最重要的一种:突出特色。什么叫特色?就是工作中的特点,既区别于以往、又区别于别人的特点。
特色从哪里来?不是从脑子里想出来,而是从实践中找出来。怎么找?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今年与去年的工作在侧重点、方法、措施、力度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所取得的效果又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就是特色。
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它。因为领导同志抓工作不可能年年都是那么几下子,总是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思路和方法,即使是同一项工作,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搞法,会不断出现“新面孔”。
而你老是拿“老面孔”去遮盖他创造的“新面孔”,怎能不挨批评呢? 下面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某县县委年度工作,总结写好后,经县委办主任核稿,分管办公室的县委副书记审签,即予印发。
这是多年的惯例,因为谁也没把工作总结当作什么大不了的事,更没有谁会去抠什么字眼,起草者按老办法罗列一下情况,审签者按规矩划上“同意”两个字,就算完成了。没料到,新任县委书记偏是个很重视'总结工作也很善于抠字眼的人,他把刚印好的总结和上年的总结都看了一遍,然后把县委办主任找来,要求把发出的总结收回、重写。
主任顿时愣住了。 “你看看”,书记大人倒没有发火,完全一副商量的口气, “我把这两份总结的小标题都划上了横线,差不多一样,是不是?这两年做的工作完全相同,不可能吧?你们没有对比分析一下?”主任摸着后脑勺,半天答不出话来,倒不是因为紧张,而是确实想不出有什么不同之处。
书记说:“那我给你们提示一下好不好?比如招商引资工作,我们采取了组织小分队 ̄上门招商、流动招商的办法,效果很好,这是过去没有的,对不对?抓农业着重抓特色,发展订单农业、发展库区网箱养鱼,这都是新东西吧?还有,在转变工作作风和改进工作方法方面,我们建立了。
2. 怎样写学生会的工作总节呢``
(我自己写的,你修改一下,看看能不能用到)
2007~2008年度第一学期环艺系学生会工作汇报
岁末又至,情不自禁地会回首过去,盘点收获与遗憾,为的是展望未来,以怎样一个更好地态度和思路去拥抱明天,迎接明天,开拓工作新局面,达到人生新境界。同时,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应该诚实地汇报自己一学期的思想与工作,以期得到大家的鼓励支持,批评和指导
在环艺系第四届学生会07~08年度第一学期工作中,我回首往昔,比照今天,真是感慨万千。对于一学期来学生会工作的总体历程、基本经验、深刻教训和缺漏遗憾,我作以下总结。
在本学期开学,系学生会进行了全面整顿纳新工作。10月8日纳新工作全面完成共招新成员38名,并作职位调整和各部机构完善工作。此后,学生会工作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10月25日与动画系、绘画系共同举办《群星耀东方》文艺晚会。晚会由乐队开场,到场的有学校学生处领导和各系主任、老师和辅导员,甄处长作了发言。当晚共演出24个节目,其间穿插了PK秀使晚会达到高潮。各系学生会、团总支也分工明确,良好的完成了会场保卫和舞台协调的工作。这次晚会是一次成功的盛会、是一次团结的盛会。它充分体现了各系的凝聚力,迎合了学校升本的环境,丰富了学校的人文气息,加强了同学们的文化交流。同时也锻炼了各系学生会、团总支的工作能力,积攒了工作经验,为迎接评估贡献了一份力量。
11月15日环艺系学生会在王主任指导下举办了《感恩父母心》主题演讲比赛。本次比赛我系邀请到了学生处甄处长、张凤山教授以及我系主要领导、党支部书记、辅导员作为此次演讲比赛的评委出席。比赛中各位选手都充分的展示出了自己的最佳风采!
12月27日与绘画系、雕塑系、视传系、动画系共同举办《五福临门》元旦晚会。本次晚会共演出21个节目。各系分工明确,万众一心。再次将艺术氛围融进校园每个角落,再一次加强了系与系、班与班之间的交流。为新年的到来拉开新的篇章。
另外,在系内学生工作方面。每周教室卫生评比、定期寝室卫生检查以及尽职尽责配合学院整体工作安排,都已步步施行。并最终评选出优秀班级三个,颁发了奖状、奖励。
总之,我与系学生会全体成员在本届学生会的建设工作中,除了注重埋头苦干外,更重视与外界的交流,以期借鉴他人、启发思路、展示成果。在新学期伊始,我与各位部长共同制定了新的学生会管理细则、学期工作计划等各项文件,本届学生会是环艺系学生工作建设的先驱,我们所有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都必将成为日后各届的宝贵财富。大家也在努力执行这一方针,一方面详细地记录自己的工作历程,另一方面注重培养新干部,为换届交接工作铺路。特别是通过我们举行的各大文娱活动,我们发掘了很多积极分子,锻炼了一批后备力量。
在本届学生会的工作历程中,我们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就,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首先,对于新成员的培养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我作为环艺系学生会的领头人有一定责任,以后将作一系列调整,以观后效;再次,对同学们的意见的收集、处理以及上传,我们还没有一个严密的机制来保证 反应的迅速;另外,学生会的信息化建设至今未有真正开展。
回顾过去,我们步步艰辛;对于未来,我们满怀憧憬。介于本学期的工作,优点我将继续发扬,缺点我将一一改正。总之我相信环艺系学生会将是一个团结、奋进、自立、自强的优秀学生组织。环艺系学生会的未来定如乳虎啸谷。
同时,本届学生会的工作,得到了全校、全系师生的大力支持,我不胜感激。在此特别向以对学生会工作进行了直接的帮助和指导的人士、机构表示衷心感谢 。
3. 怎么写欢乐节的作文
欢乐节那天,爸爸、妈妈带着我还有孙士杰他们一家一起去高坡岭水乡玩。
一到那儿,我们就看到了好多美景:石头雕刻的仙鹤、会吐水的石头鲤鱼,还有连绵不断的小溪,绿茵茵的草地……
一开始,我们想钓鱼,可是鱼饵还没有送来。于是,妈妈提议去小溪边捞鱼。但没想到溪水边的石头那么滑,我出师不利,跌在水里了,裤子全湿了。妈妈怕我着凉,叫我脱下裤子放在树枝上晒。没别的穿了,妈妈只好拿我的马甲当裙子穿在我身上。这时服务员把鱼饵送来了,我们急着去钓鱼。
走着走着,大家突然笑了起来。我觉得不对劲,扭头一看,哎呀,屁股从马甲的袖口那儿露出来了。我赶快把衣服扯好捂住,小跑步带着鱼饵、鱼竿走了。
到了水库边一看,多广阔的水面呀,简直望不到边。我看到孙士杰一丢鱼线就被水草卡住了。就很小心地放下鱼竿,才几十秒钟,嗬!就有鱼咬钩了。我高兴地用力一拉,结果狡猾的鱼把鱼饵吃了跑掉了。才没钓多久,孙士杰妈妈怕我们掉水库里去,不给我们钓了。她让我们还是去小溪里捞小鱼。
捞小鱼更有趣。我们一人拿一个一次性塑料杯去捞。小溪里有一群群的小鱼儿游来游去,我捞呀捞呀,却老是捞不着。我站在溪水等着小鱼经过。好久,有鱼了,我轻轻一捞,呀,捞到一条!好开心呀。我再捞,哇呀,好险差点又掉水里去了。后来,孙士杰也帮我捞了一条。虽然小鱼不大,才一厘米左右,可我觉得它们好可爱。
吃完午饭,我们又玩了好久才不得不回家了。这个欢乐节真让人难忘。
4. 七月半烧包怎么写
这里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封包,烧给死去的亲人,这种包袱是祭祀逝去的亲人用的。
包好后一烧,就算把钱寄出去了,就像邮局寄包裹一样,只不过收件人在阴司地府。 既然是寄钱的包裹,就得写清寄件人收件人姓名(收件人的地址当然是没法写的,寄件的地址便也免了)。
这叫写包袱。写包袱有很多讲究,学问很深,所以请读过书的老先生写的多。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正面就这样写。
中元寄钱 故显考某府讳某某老大人 魂下受用 即日化 子 某某某 某某某 孙 媳 某氏 某某某 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钱”,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
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烧包袱过去,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 中间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体部分,注明收钱人的称谓、姓名。
“故”,死也。“显考”、“显妣”是父亲、母亲的敬称,至于父母是否“显”过,并不重要。
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袱寄钱,则要写“显祖考”、“显祖妣”。“某府”,表明是某家的事。
“讳”要朝右挪半个字,上辈人的名字,是不能随便说随便写的。男的接着写名讳。
女的写姓氏即可,不写名字。我的祖母那一辈女人也没有学名,只有小名。
而母亲的小名,子女并不一定知道的。“老大人”、“老孺人”,是再一次的敬称。
无论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称呼,这是公平的。阴间与阳间价值取向不一,乞丐死后可能升天,王公大臣死后可能就要下地狱。
“魂下受用”,让人看到晚辈跪在逝者魂灵前,双手捧钱高举过头顶,孝顺地呈上。落款看似后人名字的罗列,其实并不简单。
男人的配偶只能写姓氏,即使有姓有名也只能写姓氏。未出嫁的女儿、孙女可以写名字,但出嫁后成了别人家的人,就不能再写了。
伴随邮给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时,人们还会写上一两个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间写“地盘业主 孤魂野鬼”,右侧写“魂下受用”。这大约是一种买平安的“钱”。
所谓“地盘业主”,应是阴间收件亲人居所所在地的地主,我怀疑还有恶霸,钱寄过去,给他们上上贡,免得他们找亲人麻烦给脸色看,或收保护费。所谓“孤魂野鬼”,即没有后人照看的鬼魂,这是些一穷二白的亡命之徒,给点钱打发一下,免得他们心存不良,哄抢亲人刚收到的钱钞。
这些名堂,现在的年轻人是弄不懂,也不想弄懂了。包袱也还包的,大多当阳间的信封一样来写:“寄父某某某,魂下受用。
儿某某某,媳某某某,孙某某某。” 女人大名当然照写不误。
有的干脆不包包袱、不写包袱了,花十几二十几块钱,买个上亿元的冥国银行纸钞,烧完了就完了,还图包包袱、写包袱的麻烦干什么呢?但有的老人很担心:“你们这么烧过去的钱,阎王爷恁里认不认?”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 烧袱子火单写法 自称 九代:称鼻祖 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 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 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 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孙 五代:称天祖 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来孙 四代:称高祖 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 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孙 一代:称父亲 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 故舅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 故姑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内侄 具 父之姐妹:称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 父之姑爷: 称故姑公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叩 父之姑娘:称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叩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内弟 叩 母之姐夫:称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 母之姐妹:称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 妻之父:称岳父 故岳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讳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祖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