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态效益包括哪些内容
生态效益内容包括生态环境中的诸物质要素,在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生态效益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 ,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
拓展资料
1.从相关因素关系而言,生态效益指人类各项活动创造的经济价值与消耗的资源及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比值。生态效益概念隐含着从生态与经济两个维度考虑环境问题,在两者之间做一个最佳的配置;在进行经济和其他活动时,在创造经济价值时,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冲击。
2.农业生产中讲究生态效益,就是要使农业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在物质与能量输出输入的数量上、结构功能上,经常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使农业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在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中,合理地进行人为的调控,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自我调控作用,从而维护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以求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当前世界各国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迫切任务。
百度百科——生态效益
2. 生态农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原理是怎样的
生态农业是人类的一种经济活动,目的是为了增加产出和 经济收入,而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是 多重的,既有同步关系,还有背离关系,还有同步与背离相互 结合的关系。
在生态农业中,为了同时取得高的经济效益和生 态效益,就必须遵循:①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应充分合理利用 国土,这是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②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 原则,在农村生产劳动力大量过剩的情况下,一部分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业,与土地分离。
③经济结构合理化原 则,既要符合生态要求,又要适合经济发展和消费的要求。 ④专业化,社会化原则,生态农业只有突破了自然经济的范 畴,才可能向专业化和商品化过渡。
3. 红树林的生态效益是什么
红树林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的功能。
红树林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 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树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能有效抵御风浪袭击。红树林及其湿地是海 岸带生态关键区,在净化空气和海水水质、减轻海洋污染等 方面效果显著;在减弱温室效应及吸收某些放射性物质的功 能方面,红树林的作用是许多陆地森林无法比拟的;红树林 作为美丽的“海上森林”,还具有特殊的旅游、美学及科研 价值。
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规定禁止砍伐 海岛周边海域的红树林。
4. 生态效益的概述
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 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农业生产中讲究生态效益, 就是要使农业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在物质与能量输出输入的数量上、结构功能上,经常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使农业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5. 写一份介绍生态养殖园书面这么写
近几年来,各地养殖业取得了引人关注的长足发展,畜禽集约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但其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废水、废气和废渣,它们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导致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危害牲畜和人的健康,影响畜牧业的持续发展。面对这一问题,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如何在为社会提供畜禽产品的同时,又要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发展畜禽生态养殖,是养殖业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的一条好途径。
畜禽生态养殖是指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组织、调整和管理畜禽生产,以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畜禽养殖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形式。生态养殖是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使农、林、牧等各业之间相互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种养结合,以畜禽的粪便养地,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既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畜牧业,又要在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证养殖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实现畜禽养殖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提高种养殖业产品的品质。现介绍我地近几年在推广应用的几种简易的生态种养殖模式:
模式一:鹅-鱼-果-草立体生态养殖
养鹅业是目前养殖业中饲养成本较低、产品质量高、效益好的一个产业。鹅适应性强,以吃青饲料为主,生产设施简单,鹅肉的营养价值较高,鹅产品基本无污染,属绿色食品。近几年来,市陆埠镇浙东白鹅养殖种场把养鹅与林、果、渔业生产结合,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鹅场的生产模式为鹅-鹅粪-鱼塘、果树、牧草等-鹅。鹅粪通过堆积发酵送入果树地、牧草地和蔬菜地,减少肥料的投入;果园地种草,可放牧养鹅,牧草喂鹅、喂鱼;鹅在鱼塘中放养,可清洁羽毛,提高抗病力,鹅粪可增加鱼、虾饲料,同时鹅在水面游动可以为鱼塘增氧,达到鹅鱼果草等多赢的效果。形成了“地种草、草养鹅、鹅粪肥地、肥地催果、鹅粪喂鱼”的果草畜禽“生物链”,初步走出一条生态农业发展路子。
目前,鹅场选择饲养的是适合本地的浙东白鹅,它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快,市场适销,效益高等优点。在饲养管理中主要抓好育雏关、消毒关和防疫关。育雏关主要抓好雏鹅的“开水”开食、保温防湿、适时放牧;消毒关主要做好育雏舍的消毒,鹅舍的消毒,场地的消毒及鹅带体消毒,减少病原菌的孳生和传播;防疫关主要进行小鹅瘟、禽流感、鹅副粘病毒病、大肠杆菌病等的预防,按科学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发现疾病及时做好隔离、防治等处理工作。喂食饲料20天内的小鹅阶段以精料为主,以后以牧草为主,适当补充精料或谷、糠等农(副)产品。
鹅是食草家禽,种植好牧草是养鹅成功的一半所在,该种养模式中,除了可利用一部分果园、作物地杂草之外,必须种植优质牧草,一年二季,秋季以黑麦草为主,它易种植,产量高、质量好;春季以种植墨西哥玉米、苦荬菜等为宜,这些品种较适合本地种植。牧草种植主要做好防旱、防涝,施好肥、除好杂草等环节。
鹅群在果园中放牧应有计划的轮换养牧,分成若干小区,合理利用草地,放牧场地不足时,须割草饲喂及补充精料。鹅群也应合理分群,500只左右为宜。放牧与放水相结合,逐步调教形成良好的放牧、戏水、休息、采食生活习惯。春季牧草较多时,可将部分牧草放入鱼塘喂鱼。
鹅场通过鹅、鱼、果、草等循环生产,可取得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果、蔬田每亩可减少施用10公斤以上纯氮,可节约肥料成本36元。同时鹅粪等有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地的物理性状,减少鹅粪便对环境的污染,解决了鹅粪的出路,一举多得。因此,发展种草养鹅、养鱼、种果树、瓜蔬等,是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绿色食品开发利用一种很值得推广的生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