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调研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
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2. 调研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是人们对某一情况、事件、经验或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而写成的书面报告,它反映了人们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某些事物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是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成果。学习撰写调查报告,有助于同学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怎样撰写调查报告
[例题] 以“发扬勤俭美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主题,以周围学生调查对象,根据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表现,写一份调查报告,题目自拟。
撰写调查报告,要做到以下几点:
1、着力点要明确:
首先,要深入调查,占有材料。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为此,就应该亲自了解第一手材料。既要了解“面”上的材料,又要了解“点”上的材料;既要了解正面材料,又要了解反而材料;既要了解现实材料,又要了解历史材料。如上例中,同学们就要认真回顾平时手头搜集到的有关于“勤俭是美德,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奢侈浪费导致事业失败”方面的详细资料。
其次,要认真分析,找出规律。这是调查的目的。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总结出事物的规律。此例中,除了要有具体的事例或数据外,还要对占有的资料分门别类加以总结,如以“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勤劳节俭、合理消费”为门类加以归纳,从中找出规律性。
再次,要立场正确,观点鲜明。调查报告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如上例中,调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乱花钱、互相攀比、超前消费等不良习惯和问题。
最后,要概括事实,有叙有议。不能光罗列现象,而且要适当地进行分析、议论,阐述观点。如上例,在做到有事例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社会原理进行理性分析,分析要观点全面。
2、报告格式要规范
(1) 标题。
①单标题,如上例标题可拟成:《中学生合理消费的调查报告》,以清楚交代调查的内容。
②双标题,可拟成《合理消费----XX中学调查报告》
③标题不用“调查报告”字样,也可用一般文章题目形式,如可拟成《中学生应该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
(2)
前言。这部分内容,往往对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作必要的交代,总领全文。如上例中调查地点可以是XX中学整所学校,也可以将初一整个年级作为调查对象,还可以随机抽查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是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表现两个方面。
(3)
主体。主体是具体叙述调查内容、列举事例和数据并做恰当的议论和分析,概括出经验或规律,是表现调查报告主旨的关键部分。在材料的安排上,要把调查得来的大量材料归纳整理出若干条目,采用小标题式写法,要注意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有的可按问题的几个方面或几个问题并列地安排材料,即采用“横式结构?;有的可按事物发展过程的顺序来写,即采用?纵式结构”。
(4) 结尾。结尾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也作归纳性说明或总结全篇的主要观点,也可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3. 如何写好一篇调查报道
怎样写好“调查式评论” 孙秀岭 2008年10月17日10:41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现在很多评论,大家不愿意看,影响力不大,究其原因就是评论员脱离实际,关在高楼大厦里冥思苦想。
评论不是空对空、由抽象到抽象的推论,很多好的新闻评论,本身就是独立的新闻事件。 今年以来,除了完成报社的指定性任务外,我写了三十多篇新闻时评。
这些时评,大多是有感而写,有“受”所言,近一半的文章,是建立在详细采访基础上写的,或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不仅仅是“配发”,而是首先提供新闻事实。如,在淄博就社区就业话题进行调研时,我发现该市破解了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看病难问题的新闻。
于是对此采访,写出了《让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病有所医”》。焚烧秸秆是个老难题,通过与那些正在焚烧秸秆的农民对话,通过与他们共同算账对比,找出了焚烧秸秆的重要原因,写出了《让不烧秸秆有账算》。
根据群众反映,对市长电话忽冷忽热现象进行调研,写出了《让市长电话真正解民忧》,等等。这些作品,事实清楚,效果也比较好。
有的部门通过电话与我取得联系,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探讨;有的部门就我提出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有的读者认为我写的评论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有利于他们正确行使权利。 为何需要调查式评论 首先,做好调查式评论是提高见识的需要。
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思想。有人说,现在的评论者,不管知不知道、明不明白的事,都敢评论。
而一些作者对此则振振有词地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没吃过猪肉,只见过猪跑”的作者,靠一些“百度”、“检索”,把猪肉的味道、口感写得有声有色。我想,“只见过猪跑”的人,写猪肉的味道,肯定不及“吃过猪肉”的人,他永远写不出有深度、有力度、有独到见解的原创评论。
而“吃过猪肉”,就是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见识。 其次,做好调查式评论是多出精品的需要。
美国一位著名的评论作者说:“一篇好的评论,必须有出色的报道作为铺垫。你不能只亮出观点,而永远不到事发地点实地调查。
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你要评估整体事件的意义,然后从中找到一个鲜明有力并且独特的视角。”我把最近十六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评论作品粗读了一遍,除了一些党报命题作文外,这些不同时期的获奖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些评论本身都是独立的新闻事件,都是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写出的文章,如《迎门春风吹人醉》、《帮着农民过大关》,而没有目前比较普遍的“据某某媒体报道”的文章。
当然,言为心声,获奖不是写文章的目的,但获奖文章所折射的“原创”导向,却很有价值。当然,这不是说格式化的“据某某媒体报道”不好,有读者需求的,当然要搞好。
但我们还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多搞一些调研,多一些原创。 采访调查还是避免“假评论”的需要。
对评论工作者来说,有一个“假评论”问题。如前段时间,当有媒体报道了“纸馅包子”事件时,许多评论者对此评论,没想到这个新闻是假的。
在我看来,你评论的对象是假新闻,那么,你所写的评论就是“假评论”。这令评论者很尴尬。
一些人说,评论者不管新闻真假,只管评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想想看,“假评论”对假新闻的传播都起到了推波助澜、进一步扩散的作用,评论者不仅是假新闻的“帮凶”,而且自己就充当了“杀手”角色,怎能不管新闻真假?当然,有些新闻事件,我们难以判别真假,但如果对社会多一些切身体验和长期观察,多一些调查研究,无疑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假评论”。 如何做好调查式评论 深入实践,是原创的基础。
必须承认,现在看到的评论,除了正经严肃的大评论外,就是对事后新闻事件的“再处理”,或者叫“再延伸”、“新事加旧理”,具有原创性的、鲜活性的新闻评论越来越少。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作者脱离生活,不接触第一手材料,主要依靠加工第二、第三手材料写评论,关起门来说话是个重要因素。
古人讲,要“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肯定不在高楼大厦里。
要恢复新闻评论的本来面目,必须走出大楼,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俗语道,深水里面有活鱼,有大鱼。
显然,这些大鱼、活鱼,不仅是给新闻记者准备的,也是给我准备的,关键看有没有勇气去捕捞。 加强学习,是提高原创评论能力的有效途径。
有人说,空气中都弥漫着新闻,但为什么有人闻得见,有人没感觉。这就涉及一个见识问题。
见识从哪里来,一个是实践,一个是书本。一个人,只有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才能有见识。
不学习,就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就掌握不了大势,敏锐性和洞察力就不强,在实践中就不会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不学习,再好的评论素材,即使在眼皮下也会视而不见。
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很快,新问题层出不穷,许多事情我们不了解、不熟悉,如果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也许就会拿着别人嚼过的馍当宝贝,观点陈旧,缺乏新意,就成。
4. 调查报告怎么写
我刚写过一个调查报告,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那种,格式如下: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写出你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出于什么原因展开调查) 二 研究方法 (这个是必须要明确的,也是理论部分的重点,要说明你调查所采用的方法,比如抽样法、分层法等等) 三 问卷内容 (既然是调查肯定会有相关的问卷做为调查的基本内容,你就要写出你的问卷内容) 四 调查结果统计 (你把调查的内容展开说明) 五 调查结果评述 (对这次评价所得出的相应的结果你要做出分析和评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
5. 关于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6. 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范文:
关于老年人饮食习惯的调查报告
现在,世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我们组想了解一下老年人的饮食习惯,丰富我们的知识,对老年人的饮食更加了解,因此,我们决定研究老年人饮食习惯这个主题。我们调查对象是老年人,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让我们清晰地看出老年人的饮食习惯。
我们设计了8个问题,关于饮食的一些问题,作为一份调查报告,第一个问题是每天吃几餐,60%的人选择了一日吃三餐,40%的人选择了两餐。第二个问题是平时是否定时吃早饭,20%的人定时吃饭,而80%的人偶尔不定时吃饭。第三个问题是平时是否吃早餐,60%的人每天都吃,而20%的人偶尔吃,20%的人偶尔吃偶尔不吃,第四个问题是您吃肥肉吗,80%的人选择了偶尔吃,而20%的人选择了完全接受,第五个问题是吃饱还强迫自己吃完盘子里的东西吗,有40%的人选了是,而40%的选了否,还有20%的人选了偶尔发生,第六个问题是是否经常在睡前2小时内吃东西,选择了是的有40%的人,而选择否的有20%,剩下40%选了偶尔发生,第七个问题是每周在外就餐,使用快餐,购买方便面的次数,第八个问题是您平时有饮酒的习惯吗?60%的人选择了一般不饮酒,而40%的人选择了每周3次或以上,大部分老年人的饮食习惯还是不错的,只有小部分的老年人作息不是很规律,也不是很健康。
看过数据分析后,我觉得大部分老年人的饮食习惯还是很好的,那些出现小问题的老人需要慢慢的改正,做儿女的也应该督促他们,让他们有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身体,让我们一起来维护他们的健康吧!
累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