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据结构心得怎么写
数据结构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他的任务是从各种实际的问题中归纳,抽象出个对象的特征,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来组织,、储存和
选择相应的算法。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一种抽象思维的转换,需要有一种归纳的思维,在初学的时候,我选择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一些比较典型的数据结构,比如:
线性表,队,饯的储存方法等,最后发现一些其他的东西也可以类似。
链接:
2. 怎么写数据结构报告啊,下面是我所要的要求
晕/////真麻烦。。
数据结构实习报告规范
实习报告的开头应给出题目、班级、姓名、学号和完成日期,并包括以下七个内容:
1、需求分析
以无歧义的陈述说明程序设计的任务,强调的是程序要做什么?明确规定:
(1)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
(2)输出的形式;
(3)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
(4)测试数据:包括正确地输入及其输出结果和含有错误的输入及其输出结果。
2、概要设计
说明本程序中用到的所有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主程序的流程以及各程序模块之间的层次(调用)关系。
3、详细设计
实现概要设计中定义的所有数据类型,对每个操作只需要写出伪码算法;对主程序和其他模块也都需要写出伪码算法(伪码算法达到的详细程度建议为:按照伪码算法可以在计算机键盘直接输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程序);画出函数的调用关系图。
4、调试分析
内容包括:
(1)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以及对设计与实现的回顾讨论和分析;
(2)算法的时空分析(包括基本操作和其他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和改进思想;
(3)经验和体会等。
5、用户使用说明
说明如何使用你编写的程序,详细列出每一步操作步骤。
6、测试结果
列出你的测试结果,包括输入和输出。这里的测试数据应该完整和严格,最好多于需求分析中所列。
7、附录
题 目 : [数据结构] 约瑟夫-实习报告
尺 寸 : 约瑟夫-实习报告.doc
目 录 : 一、需求分析
二、概要设计
三、程序具体设计及函数调用关系
四、调试分析
五、测试结果
原 文 : 实习报告
题目:约瑟夫(Joseph)问题的一种描述是:编号为1,2,。。,n的n个人按顺时针方向围坐一圈,每人持有一个密码(正整数)。一开始任选一个整数作为报数上限值m,从第一个人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自1开始顺序报数,报到m时停止报数。报m的人出列,将他的密码作为新的m值,从他在顺时针方向上的下一个开始重新从1报数,如此下去,直至年有人全部出列为止。试设计一个程序求出出列顺序。
班级: 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一、需求分析
1. 本演示程序中,利用单向循环链表存储结构存储约瑟夫环数据(即n个人的编号和密码)。
2. 演示程序以用户和计算机的对话方式执行,即在计算机终端上显示"提示信息"之后,由用户在键盘上输入演示程序中需要输入的数据,运算结果显示在其后。
3. 程序执行的命令包括:
1)构造单向循环链表;2)
4. 测试数据
m 的初值为20;n=7,7个人的密码依次为:3,1,7,2,4,8,4,首先m值为6(正确的出列顺序为6,1,4,7,2,1,3,5)。
二、概要设计
1.单向循环链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为:
ADT List{
数据对象:D={ai | ai∈正整数,I=1,2,。。,n,n≥0}
数据关系:R1={< ai-1,ai > |,ai-1,ai∈D,I=1,2,。。,n}
基本操作:
Init List(&L)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线性表L。
List Insert(&L,i,e)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1≤i≤List Length(L)+1.
操作结果:在L中第i个位置之前插入新的数据无素e,L长度加1。
List Delete(&L,i,&e)
初始条件:线性表L存在非空,1≤i≤List Length(L).
操作结果:删除L的第i个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L长度减1。
2. 程序包含四个模块:
1)主程序模块:
3. 概要说明书里面的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怎么写
只有模板,看能不能用
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说明:
a. 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b. 列出此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以及将运行该软件的计算站(中心)。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文件,如:
a. 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 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文件;
c. 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说明对本系统的主要的输入输出项目、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详细的说明可参见附录C。
2.2运行环境
简要地说明对本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支持环境)的规定,详细说明参见附录C。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说明本系统的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尽量使用图表的形式。
2.4结构
用一览表及框图的形式说明本系统的系统元素(各层模块、子程序、公用程序等)的划分,扼要说明每个系统元素的标识符和功能,分层次地给出各元素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
本条用一张如下的矩阵图说明各项功能需求的实现同各块程序的分配关系:
程序1 程序2 …… 程序n
功能需求1 √
功能需求2 √
……
功能需求n √ √
2.6人工处理过程
说明在本软件系统的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包含的人工处理过程(如果有的话)。
2.7尚未问决的问题
说明在概要设计过程中尚未解决而设计者认为在系统完成之前必须解决的各个问题。
3接口设计
3.1用户接口
说明将向用户提供的命令和它们的语法结构,以及软件的回答信息。
3.2外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同外界的所有接口的安排包括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本系统与各支持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
3.3内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之内的各个系统元素之间的接口的安排。
4运行设计
4.1运行模块组合
说明对系统施加不同的外界运行控制时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运行模块组合,说明每种运行所历经的内部模块和支持软件。
4.2运行控制
说明每一种外界的运行控制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步骤。
4.3运行时间
说明每种运行模块组合将占用各种资源的时间。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的名称、标识符以及它们之中每个数据项、记录、文卷和系的标识、定义、长度及它们之间的层次的或表格的相互关系。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中的每个数据项的存储要求,访问方法、存取单位、存取的物理关系(索引、设备、存储区域)、设计考虑和保密条件。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说明各个数据结构与访问这些数据结构的形式:
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6.1出错信息
用一览表的方式说朗每种可能的出错或故障情况出现时,系统输出信息的形式、含意及处理方法。
6.2补救措施
说明故障出现后可能采取的变通措施,包括:
a. 后备技术说明准备采用的后备技术,当原始系统数据万一丢失时启用的副本的建立和启动的技术,例如周期性地把磁盘信息记录到磁带上去就是对于磁盘媒体的一种后备技术;
b. 降效技术说明准备采用的后备技术,使用另一个效率稍低的系统或方法来求得所需结果的某些部分,例如一个自动系统的降效技术可以是手工操作和数据的人工记录;
c. 恢复及再启动技术说明将使用的恢复再启动技术,使软件从故障点恢复执行或使软件从头开始重新运行的方法。
6.3系统维护设计
说明为了系统维护的方便而在程序内部设计中作出的安排,包括在程序中专门安排用于系统的检查与维护的检测点和专用模块。 各个程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采用如下的矩阵图的形式;
4. 数据结构的完整程序到底怎么写
一定的功能。
2.存储不定个数的数值用可变数组存储或链表实现。
一直输入数据,然后当输入一个特定的值后停止输入。
例:
cin>>i;
while(i!=-1)//当输入-1停止输入
{
把数据加入链表或可变数组;
cin>>i;
}
3.求N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当于先求俩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再用这个最大公约数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约数,一直求到最后一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