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肥的作文怎么写
今天是正月初九,难得有个好天气。我和弟弟妹妹在家都呆腻了,就约好与外婆一起去山上的茶地里施肥。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肥料,我仔细地观察了一番。那是一些白白圆圆的小颗粒,样子十分普通,摸上去有点糙糙的。别看它个小,聚集在一起却份量十足,才小半麻袋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上山的路特别难走,坑坑洼洼不说,路两旁尽是些长满刺的灌木,一不小心就会扎到手。
山路虽然难走,可风景却是美不胜收,放眼望去,都是郁郁葱葱的山峦,一重比一重淡,一重比一重远。山里的空气是最新鲜的,我呼吸着清新纯净的空气,听着潺潺的溪流声和欢快的鸟鸣声,这种感觉太爽了!最奇怪的是在这里竟看不到一丝冬天的迹象,大自然实在是太奇妙了。
到了山上,我们个个都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该施肥了,我们穿梭在茶地里,一手拿着盒子,一手洒着肥料。一不小心,我把肥料洒到了妹妹头上,她乌黑亮丽的头发上立即长出了满天星,样了十分逗人,我忍不住大笑起来。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也被妹妹洒过来的满天星砸了个正着,于是三个人互相打起了肥料战。正当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时,外婆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你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呀,肥料怎么可以用来玩的呢!浪费不说,砸到眼睛多危险呀……”我们知道错了,都认真地施起肥来。
这次施肥,我们虽然很累,却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乐趣和艰辛。想到外婆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山上天天劳动,我以后一定要多帮外婆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勤劳孝顺的好孩子。
2. 西施的施字怎么写
西施的施字写法为:
施
读音:shī。
释义:
1、实行:施工、施政。
2、用上,加工:施肥、施粉。
3、给予:施礼、施恩。
4、姓。
词类:名词、动词。
词组:施恩、施法、施放、施肥、施工。
例句:在电极间施加一定的电压后,这层发光介质就会发光。
部首:方。
笔画数:9。
笔顺: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横折钩、竖、竖弯钩。
3. 适时施追肥是怎样的
即追拔节肥与孕穗肥。
苗期生长量小,不需要太多养分,如 果基肥、种肥充足,苗期可以不追肥。但对补栽苗、晚发苗、弱 苗需追施速效性氮肥,以使其赶上壮苗,整齐地生长。
施用量掌 握在每公顷75 ~ 150千克尿素。拔节期是决定高粱高产的关键时 期,此后高粱将进人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进的时期,吸肥量最大,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是苗期的3。
7〜7。 2倍,因此,高粱要 追好拔节肥。
拔节期追肥又可分2次进行。第一次约在高粱播种 后30 ~40天的拔节初期,即8 ~9个叶片时进行,每公顷约施150 千克尿素,此时追肥对于促进幼穗分化、提高产量有很大影响。
在抽穗前7 ~ 14天内进行第二次追肥,每公顷施尿素75 ~ 120千 克,此时追肥能预防早衰,提高产量。 在含有效磷少的土壤上追 施磷肥,可以取得较显著的增产效果。
通常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 不足每千克7毫克时,每年约追施过磷酸钙每公顷980千克以上, 有效磷含量在每千克7毫克以上时,每年约追施过磷酸钙每公顷 525〜750千克。孕穗肥也很重要,高粱开花至成熟阶段,吸收养 分的能力变得很弱,吸收的氮、磷、钾分别占全生育期总量的 22。
8%、1。5%、6。
1%。抽穗后,假如下部黄叶增多、上部叶色 变浅,表现出明显脱肥现象的地块,可补施1次化肥,以延长叶 片寿命,促进灌浆成熟。
生长后期也可用过磷酸钙3% ~ 5%对叶 面进行喷施,这将起到增重促熟的作用。通常在13〜14叶期施用 孕穗肥,此时追肥是为了增加美穗结实的粒数,减少小花小穗的 退化,每公顷施用75千克硫酸钾、75千克尿素。
4. 施字古代怎么写
施字古代怎么写?
施字的金文大篆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 。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大篆狭义上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5.
首先要明白两者的区别:农家肥含有多种养分和丰富的有机质,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化肥是化学工业产品,如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尿素、氨水、过磷酸钙、氯化钾等,都属于无机肥料然后分别写各自的优缺点,所以农民使用肥料有下面现象:1.只用农家肥.2只用化肥.3两者结合使用_____在写上面三种情况各自占的百分比以及达到的效果(网上搜搜)(化肥的施用供你参考)一、化肥施用几乎是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我们这个村子大概从70年代开始使用化肥,最开始只起辅助的作用”,一位农民伯伯说到.一直以来,人们都使用农家肥来促进庄稼的生长,但亩产最多也只有200多斤——人们根本就吃不饱,更别说靠粮食来赚钱养家糊口了.化肥推广之后,农民们立刻就见到了它的好处——产量很快就提高了上去.最初,人们每亩地只使用20多斤的化肥,农家肥也一直在同时使用着——但比起化肥,就明显地看出农家肥的减小之慢,产量提高的速度之低.逐渐的,人们提高了化肥的使用量.现在,每亩地大概要使用100多斤的化肥,大多数农民在播种小麦时,每亩施用50公斤底肥,超出科学使用量10到20公斤,第二年开春小麦返青时追肥数量也偏大.而且现在如果不使用化肥,庄家的亩产量就会很低.用农民的话来说,把地喂“馋”了.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肥力逐年下降,而为了追求高产量,就又必须继续增加化肥的使用量,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二、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1、使农田的土质普遍受到破坏,损耗了土壤中的有机物.土质的破坏降低了土壤肥力.有村民告诉我,现在地里的苹果树腐烂病越来越多,有的苹果树先从根上烂掉,不久整株树由根到枝慢慢死掉.其原因主要是这20年来过多地依赖化肥,使土壤养分缺乏,成分单一,不能抵抗害虫的侵害.2、施肥过量对庄稼造成危害的结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容易倒伏,倒伏一旦出现,就必然导致粮食减产;另一个是容易发生病虫害,氮肥施用过多,会使庄稼抗病虫能力减弱,易遭病虫侵染,继而增加消灭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了食品的安全性.3、加剧环境污染.专家曾做过这样的调查:大气里面随着降雨、沙尘暴等自然现象降下来的氮素,1公顷可以达到80公斤,而高产小麦1公顷才需要160-180公斤氮素.也就是说种在土地中的小麦仅从大气中就获得近一半的养分,如果人们无视这部分养分的作用,仍旧按照以前的肥料用量施肥,就会造成施肥过量.4、浪费大量紧缺资源.氮、磷、钾是庄稼所需营养的“三要素”.大气中的氮气是绝大多数庄稼不能利用的氮素形态,必须通过高压高温,也就是通过消耗大量能源把它变成氨气态活性氮,再转化成能够被植物利用的其他形态作为肥料.三、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一句话,经久不衰:“人们总是在失去了之后,才知道珍惜”.就“过量施肥”这一现象来说,在有些地区,当地的居民甚至不知道这样会对土地产生灾难性的毁坏——不止这一点,由于宣传和教育水平的限制,在很多方面,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会对环境产生多大的影响.如果再不进行全民的宣传保护,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真正的走向毁灭.我们不能在失去了家园以后,在意识到,“家”,需要我们大家来保护啊!环境的综合治理,需要全世界同胞们的共同努力!但这,却又有着多少的因素在阻挡着我们治理的步伐?!但我想,只要我们团结起来,靠集体的力量,就一定能抚平大自然的伤口!真希望有一天,能再见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环境污染被治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