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的繁体字怎么写
又的繁体字:又。
又
读音:yòu
释义:手也,多指右手。象形,自下往上的手,与爪方向相反;此卽今之右字;表示重复或继续,指相同的;表示加重语气、更进一层;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再加上,还有;表示转折。
汉字演变:
笔顺笔画:横撇/横钩、捺,共2笔。
部首:又
又的组词:又是、复又、又且、又来、又去。
又的成语:欲言又止、又弱一个、又红又专、又生一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扩展资料:
成语解释:
1、欲言又止
拼音:yù yán yòu zhǐ
释义: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引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事在两难,欲言而止。”
译文:事情有两个难点,欲言又止。
2、又弱一个
拼音: yòu ruò yī gè
释义:又少了一个。旧时哀悼人去世的话。
引证: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译文:齐惠公的孙子公孙灶和公孙虿都是好样的,又少了一个人了,姜感到危险了。
3、又红又专
拼音: yòu hóng yòu zhuān
释义:指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引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文集》第七卷《关于农业问题》: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
4、又生一秦
拼音:yòu shēng yī qín
释义:指又造成一个强敌。
引证: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
译文:陈王相国向君王进谏说:秦国没有亡就诛杀武臣,现在又有一个强敌了。
5、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拼音: yī bō wèi píng,yī bō yòu qǐ
释义: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引证:唐·刘禹锡《浪淘沙》词:“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译文:流水淘沙没有一刻停歇,前面的波浪还没有下去,后面的波浪又起来了。
2. 随繁体字怎么写
随【随】 suí〈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2) 同本义 [follow]
(3) 又如:随任(晚辈跟随做官的长辈在任所生活);随直(随班值日);随班(跟班值勤);随扈(随从);随身灯(点在死人脚头的灯);随坐(即连坐。受他人牵连而被判罪);随宦(跟从父兄做官在外);随随步口(步步紧跟);随起举哀(随同死者亲眷一起号哭)
(4) 依顺;依从 [comply with; adapt to]
随,顺也。——《广雅》
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红楼梦》
法和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北齐书·陆法和传》
(5) 又如:随善善缘(佛教指见人行善心欢喜;自己行善结好缘);随邪(随斜。顺从邪恶,无主见);随愿(如愿;称心);随时制宜(作事善于变通,不拘常法);随缘不变(佛家语。意指随顺世间环境取舍行止,但有所不为)
(6) 听任某人自愿去做 [let (sb.do as he likes)]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 韩愈《进学解》
(7) 又如:随你的便;去不去随你;随念即到(指神仙佛祖能随意念之所至,立刻到达某一地)
(8) 〈方〉∶相似,与某人、物、事相像 [look like]。如:他长得随他母亲
(9) 接着,随即 [carry on]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晋· 干宝《搜神记》
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赦。——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随次(随即;马上);随宜(随即)
(11) 按照;依据 [according to]。如:随例(按照惯例);随序(依照自然的次序)
词性变化
◎ 随【随】 suí〈名〉
(1) 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兑上 [one of the 64 Divinatory Symbols]
象曰:泽中有雷,随。——《易·随》
(2) 中国周代国名 [Sui state]。姬姓。春秋后期为楚之附庸。地在今湖北随县
3. 常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常没有繁体字,或者说,常的繁体字仍是“常”
一、详细字义
◎ 常 cháng
〈名〉
(1)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2) 同本义
纪于太常。——《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3) 裙子 [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逸周书》
常,下裙也。——《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4) 规则,规律
陈常于时夏。——《诗·周颂·思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荀子·天论》
(5) 又如:常古(旧法,常法);常故(旧例;常例);常式(法式)
(6) 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伦常;纲常
如:常伦(伦常);三纲五常
二、词性变化
◎ 常 cháng
〈量〉
古代长度单位。一丈六尺为常 [sixteen feet]
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小尔雅·广度》
蒲筵常。——《仪礼·公食礼》。注:“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寻。”
酋予常有四尺。——《考工记》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寻常之沟。——《庄子·庚桑楚》
◎ 常 cháng
〈形〉
(1) 恒久;长久不变
常,质也。——《广雅》
未变常也。——《易象下传》。虞注:“恒也。”
鲁邦是常。——《诗·鲁颂·閟宫》
天命靡常。——《诗·大雅·文王》
日月以为常。——《国语·越语》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
圣人无常师。——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常德(始终不变的品德);常心(固执不变的心);常安(永久的平安)
(3) 一般;普通;正常
其有常。——《诗·唐风·鸨羽》
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唐· 韩愈《杂说》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常时(平时;平日);常言(平常的话;普通的话)
(5) 一定
如:常刑(一定的刑罚);常序(一定的次序)
◎ 常 cháng
〈副〉
(1) 经常,常常
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列子》
汉王急,推堕 孝惠、鲁元车下; 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良因异之,常习诵之。——《史记·留侯世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唐· 韩愈《杂说》
(2) 又如:常见面;常则是(经常是,总是);常时(时常,常常);常参官(日常参朝的官吏);常惺惺(佛教语。指头脑经常或长久保持清醒);常经(经常);常赁(经常受雇于人)
(3) 通“尝”。曾经
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权成。——《庄子·人间世》
主父常游于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常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荀子·天论》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史记·高祖本纪》
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史记·留侯世家》
三、常用词组:
常备 常备不懈 常备军 常常 常川 常度 常规 常规化 常规武器 常轨 常会 常见 常可 常来常往 常礼 常绿 常年 常年 常情 常任 常设 常识 常事 常数 常态 常谈 常套 常温 常务 常务委员会 常言 常用 常用对数 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