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象棋中“车”的诠释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
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
据上述情况及象棋的形制推断,象棋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
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
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
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
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
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
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
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
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澈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
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
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
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
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
40多年来,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等最为著名。 走棋和吃子 1、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
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2、各种棋子的走法 •帅(将):帅和将是棋中的首脑,是双方竭力争夺的目标。它只能在"九宫"之内活动,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动只能按竖线或横线走动一格。
帅与将不能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否则走方判负。 •仕(士):仕(士)是帅(将)的贴身保镖,它也只能在九宫内走动。
它的行棋路径只能是九宫内的斜线。 •相(象):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护自己的帅(将)。
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对角线走两格,俗称"象走田"。相(象)的活动范围限于"河界"以内的本方阵地,不能过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个棋子,就不能走,俗称"塞象眼"。
•车:车在象棋中威力最大,无论横线、竖线均可行走,只要无子阻拦,步数不受限制。因此,一车可以控制十七个点,故有"一车十子寒"之称。
•炮: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动与车完全相同。 •马:马走动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横着或直着走一格,然后再斜着走一个对角线,俗称"马走日"。
马一次可走的选择点可以达到四周的八个点,故有"八面威风"之说。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
2. 学下象棋的过程怎么写
这是作文呀?权当是小学作文来建议吧,如果你已经是作文高手了那么请酌情提取对你有用的。
全文可以分3-4段,第一段一般先说个来龙去脉,为什么学象棋,比如说“我的好朋友参加了学校新举办的棋社,我在好奇心推动下也跟他一起报了名。”最后一段写个总结或感想,例如象棋要讲究策略,或者要想成为棋手只能多练习什么的。
第二段先讲学习规则,尽量简单一点,用顺口溜的形式最好。例如:好朋友跟我讲解象棋的走子规则是车行直路炮翻山,马走日字象走田,兵卒过河横竖走,士象不离老王边。我急不可耐地抢占了位置就开始下棋,一边念着规则一边尝试走子,却常常走错,把马跳了田字格,或者把小兵倒退走,惹来笑声一片。后来我只好先看同学们下棋,自己在旁边思考了。
中学生的话可以考虑讲得全面一些。例如:“将帅田中横竖走,被吃便成输棋手;
士在两旁斜线走,保护将帅不远走;
相象田间对角走,田中有子不得走;
小马日字对角走,直前有子不得走;
老车横竖任你走,遇谁吃谁称勇首;
大炮横竖也任走,隔子方能吃对手;
兵卒只能往前走,过河方能左右走。
各子路上遇对手,吃时要防对手走;
吃人将帅喊将军,输棋不气是好手。”
第三段可以简洁地说说自己学会走子后亲自下棋的一点体验。例如“我终于把规则背好了,兴冲冲地开始跟好朋友下棋。我发现炮太好用了,一开始瞄住对面的小兵可以连续吃好几个,而且被捉的时候逃跑也很方便。但是不知为什么渐渐地他的棋子都冲到我这边来了,而我的车和马都还没有动。突然他的马跳过来”将军“,我发现只能走老将,然后他的炮跟到了马的后面”将军“,我就被将死了。原来新手和高手之间的差距有这么大呀!”
如果对你有用,请帮我采纳。
3. 下象棋的过程怎么写200字
下象棋的乐趣
棋盘上的战场也是十分紧张的。在智慧的较量中,我得到了很多乐趣。
我在闲暇的时候,摸上一本关于象棋的书,分析棋局,这是另一种学习,也是最好的休息。有时再和爸爸来上一局。摆上棋局,拨动棋子儿,我就成了勇猛无畏的指挥官。虽然指挥的不是千军万马,但那种随心所欲的领袖感觉,真是爽快。一棋结束,不管胜负,再坐在书桌前做作业就会觉得气定神凝。
我也时常让爸爸帮我讲解棋局,使我能增长战场上指挥的知识。每次到了书店,我一定去找找有没有新出的象棋类的书。能够欣赏那些象棋大师指挥的经典战役,领略到象棋的真谛,那是莫大的幸福。!
吃罢晚饭,我和爸爸相对而坐。楚河汉界,战云密布,双车夹士,重炮将军,直斗得难解难分。我的“车”、“马”、“炮”一齐出动,架起“当头炮”,暗伏“连环马”,前轰后打,左冲右突。在几十厘米见方的棋盘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杀得爸爸步步退守、措手不及。我和爸爸的一盘棋里,下得行云流水一般。爸爸也夸奖我说:“不错嘛!棋艺有所长进!”听到这,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这都是我很多次战争的经验呀!
妈妈也是象棋好手。妈妈的棋风是以柔克钢,注重防守。这么,我怎么也突破不了妈妈的防线。我跳“马”之后,用其余的子儿把守住各个关口,然后派“先遣部队队长”大“车”,长驱直入,到对方阵地里横冲直撞。妈妈见到这情景,把守卫底线的“车”调遣过来,可是为时已晚。最终,妈妈的老将被我的一“车”一“马”紧紧包围,只得举手投降。妈妈高兴地:“真不错,水平长进了!”能够让我赢棋成了妈妈最大的快乐,当然,妈妈绝不会作假谦让的。
其实,人生就像一盘棋。我们要有“车”勇往直前的勇气,要有“马”左冲右突的韧性,要有“卒”步步为营的扎实……用心地演绎,自己的人生这盘棋才会成为经典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