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诗怎么写 要范文
1,现代诗的特点 :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2,范文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静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后
作者: 席慕蓉
生命 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
如果你能让我慢慢前行
静静盼望 搜寻
怀带着逐渐加深的暮色
经过不可知的泥淖
在暗黑的云层里
终于流下了泪 为所有
错过或者并没有错过的相遇
生命 其实到最后总能成诗
在滂沱的雨后
我的心灵将更为洁净
如果你肯等待
所有飘浮不定的云彩
到了最后 终于都会汇成河流
2. 诗歌怎么写
幸福能给人快乐的感觉,常使我们陶醉于甜蜜的眩晕中,痛苦却让我们读懂了生命的深刻,从而令人成长。
温室里的花朵是永远经不起风雨洗礼的,恶劣的环境却在无形中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只有体会了生存的艰辛,才知道去珍惜脚下这一方寸土的来之不易。
花儿不可能一年四季都常开不败,月亮也不可能从月初圆到月尾,所以我们才有了对春天的向往,有了对八月十五的渴盼,于是,花好月圆成了最普遍的幸福生活的代言。我想每个人对幸福的体验和追求都是不尽相同的。
身有残疾的人认为能拥有健全的体魄就是幸福;饥寒交迫的人觉得能一生衣食无忧便是幸福;生活富足的人坚信精神的充实才是最大的幸福。我们总是无法从眼皮底下,从手心实实在在握着的东西中去寻找幸福,感受幸福。
最大的幸福似乎永远在离我们最远的地方,也许只有经过这千山万水的阻隔才能给予我们波澜壮阔的遐思。 正因为生活中有着这么多缺憾,我们才有了更多美好的追求,我们才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也许我少了别人所拥有的,但却得到了他人所无法收获的。抛却所有愤恨不平,抛却所有怨天尤人,让我们心怀感恩,感谢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生命;感谢所有爱过我们的人,因为他们让我们沐浴了阳光;感谢所有伤害过我们的人,因为他们教会了我们成长;感谢生命中所有的快乐幸福,因为它们使心田洋溢着芬芳;感谢生活中所有挫折磨难,因为它们让心灵变得更为坚强。
在如水的月色中,渴望宁静与安祥,让我们同唱一首《感恩的心》:“ 我来自偶然, 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
--------------------------------- 作为一个人,不要过多的奢求什么,不要过分的抱怨生活的不公,命运的不平,造物的弄人。相反地,我们应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要感恩于大自然,感恩于父母兄弟,感恩于师长爱人,感恩于朋友路人,甚至感恩于我们的仇家,感恩于我们深恶痛绝的敌人。一句话,我们要感恩于这个世界上一切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事物。
我们要感恩于大自然,感恩于大自然给了我们来到世界的机会,感恩于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强健的体魄,健壮的生命。感恩于大自然给我们造就了青山绿水,生长了花草树木,施舍了阳光雨露。
一个人要来到这个世界多么不容易。在茫茫人海中,你的父亲刚好遇到你的母亲,然后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在某一特殊的环境,在万千精子中,有那么一颗特定的精子脱颖而出,和你母亲那个特定的卵子结合,才会有了你。
你要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机率只能是几亿——不,是几亿亿分之一,你难道还不应该感恩于大自然的神奇造物,让你有了来到这多姿多彩的世界的机会吗? 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就更加不容易。自从你成了受精卵,成了有生命的个体,你就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考验——病毒,细菌,饥饿,寒冷,生存压力,生活艰辛,无穷的磨难,无边的痛苦,时时包围着你,让你的生命承受着一次又一次沉重的甚至是致命的打击,你要生存下来,要坚强地活下去,除了你自身坚强的意志,坚定的毅力外,你不该感恩于大自然赋予你的强健的体魄,健壮的生命吗? 有了生命,并不代表有了快乐幸福的生活。
为了让我们有一个和谐美妙的生存环境,让我们的眼睛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的鼻子嗅到各种各样的气味,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风雨阴晴,大自然慷慨地施舍给我们青翠的山,澄碧的水,艳丽的花,嫩绿的草,挺拔的树,明媚的阳光,“润物细无声”的雨露。 我们要感恩于父母兄弟。
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是父母给了我们世界上最伟大而崇高的亲情,是父母让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骨肉至亲。是兄弟姐妹给了我们世界上最无私的真爱,是兄弟姐妹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手足情深。
“打虎要靠亲兄弟,上阵还须父子兵”,当你遇到生命的挫折,人生的艰难,生活的不幸时,第一时间赶到你的身边,和你分担痛苦的人是谁?那一定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一定是我们的哥哥弟弟,一定是我们的姐姐妹妹! 我们要感恩于师长爱人。我们要感恩于老师,是老师给了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老师给了我们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是老师给了我们在人生大海上奋力拼搏的船桨;我们要感恩于尊长,是尊长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人伦道德,什么是新陈代谢,什么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什么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什么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要感恩于爱人,是他(她)和我们牵手同行,是他(她)伴我们共走人生风雨路,是他(她)和我们共同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是他(她)和我们一道肩负起养育子女的责任,是他(她)和我们相濡以沫,无怨无悔。
我们要感恩于朋友路人。我们要感恩于朋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真正的朋友,让你永远都有一种坚实的依靠,他们不仅愿。
3. 怎样把诗写好
诗分古体诗\近代诗和现在诗. 前二者是押韵的,后者是不押韵的. 前二者又分律诗和非律诗 律诗要求有对仗的,一般分五律和七律 下面一七律/长征为例说明.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它押的是an韵,即每句的结尾字的韵母是an,但3,5,7句结尾可以不是. 3句与4句必须是对仗 5句与6句必须是对仗 什么是对仗?从词性讲,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从声律讲,就是平对仄,仄对平. 什么是平?就是汉字的一,二声为平. 什么是仄?就是汉字的三,四声为仄. 作律诗应该注意两点:即平仄与粘连. 关于平仄,要"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1,3,5个字可以不考虑平仄,而第2,4,6个字必须考虑平仄. 什么是粘连?就是第3,5.7句中的第2,4,6个字必须与第2,4,6句中的第2,4,6个字是平对平,仄对仄. 我讲的不好,你可以结合长征这首诗自己感悟。
4. 诗歌怎么写求范文
第一: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一般是整首诗歌的灵魂,需要仔细提炼.也可以是诗歌内在的主线,类似小说的主体思想.当然,诗歌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代号而已,那是对于诗歌内容相对比较丰富的而言,在这里,并不提倡把诗歌的题目代号化.
第二:诗歌的长度
总体说来,诗歌的长度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长,长到几时行乃至几百行;可以短,短到只有几行,甚至几个字.但是,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语言张力在里面,要根据语言的张力而定,不可肆意缩短和延长.要根据诗歌的语言的张力来定,不能过火,也不可不足,这两者都不是好的选择.
第三:诗歌的立意
诗歌本身可以无立意,可以有立意,但是要根据语言和技巧来定是否需要立意.严格的来说,诗歌的立意同小说的立意不同,但,也可以参考小说的立意来给诗歌立意.诗歌的立意不象小说那样要求严格,诗歌的立意仅仅是一条线索而已,如果要具体的说诗歌的立意是没有办法讲清楚的,因为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不可能谈到写成什么理论性教材.具体的说,诗歌的立意是一个瞬间的事情,脑子中形成诗歌的句子的时候,立意已经产生,可能产生的仅仅是几个字或者几个词,但是,立意跟随的就是这几个字或者词产生.
要是非得将立意说明白的话,可以参考小说的立意去定;但是,还要根据诗歌的题目来定,诗歌的题目本身就是诗歌要围绕的中心,所以,一个诗歌的题目可以简单的认为是诗歌的立意所在.
诗歌的语言运用相当复杂,在这里仅仅讲几个重点.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炼而且要有张力,就是所谓的短小精悍. H
A、掌握语言的火候.所谓语言的火候就是要掌握好诗歌的本身对于语言的要求,不能过火,不能可意把主旨拔高,不可肆意的宣泄,但是,也不可不足,不可将主旨压缩,不可萎靡的沮丧.
B、要有内在的音乐感.音乐感,就是写出来的一首诗歌要可以朗朗上口,可以把诗歌用唱的形式唱出来,要语言优美,精炼,不能拖沓,严格的要求不能拖泥带水.一首好诗是可以直接谱曲,可以直接让歌手唱出来的.
C、要有内在的张力.张力就是诗歌的弹性,象小说的语言的弹性一样,不可太长,也不可太短,至于诗歌的长短,要根据诗歌的立意而定,不能拖沓.
如果讲诗歌比喻成河流的话,这条河流无论怎么流,始终在河岸里面流动,始终不会象两岸泛滥.散文则不然,你可以将两岸完全淹没,也可以只在河岸里流淌,这个就是诗歌和散文的相对的区别.所以,诗歌就是一条河流,一条从不泛滥的河流.
第四:诗歌的技巧
诗歌的技巧是最复杂的事情了,但是,总体上来说,诗歌和其他文体的写作基本都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就是:1,意识流阶段,也就是纯意识的流动性创作,脑子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种没有章程的写法.2,运用各种技巧,提纲契领阶段,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的意图、构思和立意去选择自己适合的写法去创作,一般搞写作的人可以从当中看出其写作的意图,和明确的主线,以及准确的立意,是一种循规蹈矩的类似在道路上面看着路标前行的创作阶段.3,无我的阶段,也就是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的技巧,可以不用提纲已经可以进行创作,类似技巧跟着你在走的阶段,类似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阶段性创作,已经把各种的技巧融会贯通,不需要再去找什么技巧,技巧自然不自然的就流露出来的阶段.
但是,无论哪个阶段都离不开技巧这两个字.但是,诗歌的技巧比起其他的文体的创作的技巧要相对复杂一点,不过,与其他文体的技巧也有相通之处.
诗歌的技巧之一:丰富的想像力
想像力在诗歌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句话说:“你没有丰富的想像力可以成为好的小说家,哲理学家,或者政治学家,但是绝不可能成为好的诗人”.这句话很正确,但是,还有一句话说:“诗歌来自胡说”,当然,诗歌不是在胡说,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诗歌的创作的形象性,与诗歌的创作的想像力的体现.丰富的想像力是诗歌创作者所必须的不能摒弃的技巧之一,是有重要作用的.
1,关于写作,当然任何的题材,生活都是最好的宝库,生活是基础.
2,对于诗歌的写作,要多去读,多去思考,多练习,多去历练自己的语言.
3,诗歌写作是件比起任何题材都要苦的事情,要奈的住寂寞和孤独,要多思考和历练自己的文字.
5. 怎么写诗的作文
看着手上的唐诗宋词,我突发奇想,我已经不小了,我能不能作一首诗呢?我冥想了一会儿,就象瞎子摸象一样,不懂。
所以我跑向能诗善画的叔叔那去。 “叔叔,写诗的要点是什么?”我急着问。
“1.诗句简短而意义丰富,2.诗要分行,3.诗的韵律感、节奏感较强。4.出美丽的想象(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
5.出动人的情意(加入感情)。这就是写诗的要点。
必须好好斟酌。”叔叔平静地说。
“诗句简短意义丰富……”我一直在重复着叔叔所说的几句话,想了许久,悟出了一些明理,我便开始动笔。 我准备写美丽的景色,取个题目《江南阅景》,第一句,我写道“空中飞花几多愁”,愁字体现了我当时的心情,不错!第二句写柳树“江边柳数几多柔”,对,柔字体现柳条飘动的情景,第三句写大雁“碧天大雁掠成行”,最后一句写总结“此景清美化心愁”。
嗯,写得很美,总体就是“空中飞花几多愁,江边柳数几多柔。碧天大雁掠成行,此景清美化心愁。”
读读,咦?诗中有两个“几多”,重复,我改什么好呢?“空中飞花飘散愁。”?不行不行,这样意思都变了,那“空中飞花飘扬愁。”
吧!可以,就用这个了! 我的第一首诗“空中飞花飘扬愁,江边柳数几多柔。碧天大雁掠成行,此景清美化心愁。”
它的大概意思就是:空中飘着的飞花飘着我的忧愁,江边的柳树显得那样温柔。蓝天上大雁成一行行,这清丽的画面使我的忧愁全都化开解开了。
我拿着诗奔向叔叔……。
6. 怎样写好诗歌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
“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
(《汉书·艺文志》) 诗歌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孔子提倡“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劳动者也重视诗的作用,“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我国历来强调“诗言志”。言志的诗必须具有从思想感情上影响人和对人进行道德规范的力量。
“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诗论》) 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思想内容的集中性。
诗歌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表现。“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
(吴乔《围炉诗话》)诗歌思想内容的集中性主要体现在:它是通过创造意境(诗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意境,就是内情与外景的水**融,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就是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的富于诗味的艺术世界。
(二)表达方法的抒情性。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样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毛诗序》)诗贵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
(别林斯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
诗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
(郭沫若)诗歌的抒情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抒情相比较,其表现特别强烈。 (三)语言形式的音乐性。
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毛诗序),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基本特点。
马克思说:“既然你用韵文写,你就应该把你的韵律安排得更艺术一些。”鲁迅要求:“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
总之,诗的本质是:通过精心制作的语言,形象地表现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 诗歌的写作 初学者怎样学习写诗呢? 一、捕捉和创造诗的形象 (一)诗用形象思维写作 别林斯基早就指出:“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
(《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这就告诉我们,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所谓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
进行形象思维,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善于进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一切难以捕捉的东西,一切飘忽的东西固定起来,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纸上样地清楚。”
因此他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 能捕捉到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写诗的素材。
那么怎样才能捕捉到形象呢?这就要靠灵感。马雅可夫斯基举过一个捕捉形象的例子:大约在1913年,他从萨拉托夫回到莫斯科。
为了对一个在火车上同路的女人表示他对她完全没有邪念,诗人就说道:“我不是男人,而是穿着裤子的云”。说了这句话之后,他立即考虑到这话可以入诗——但他又担心这句话口头上传出去白白地滥用掉了。
那怎么办呢?他十分焦急,差不多有半小时,诗人用许多问题问那少女,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话已从少女的另一只耳朵飞了出动之后,他才放心。两年之后,他用了“穿裤子的云”作为一首长诗的标题。
(二)诗是“想象的表现” 里士多德说:“诗需要一种特殊的赋予,或其人有疯狂的成分,或者使他容易想象所要求的神态。”雪莱:“一般来说,诗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
布莱士列特:“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别林斯基:“在诗中想象是主要活动力量。
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诗人的想象和科学家的想象不同。培根指出:“诗是一门学问,在文学的韵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极端自由,并且和想象有关系。
想象因为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可以随意把自然分开的东西联合,把联合的东西分开。这就造成了不合法的配偶和离异。”
雪莱也说过:“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安徒生在他的童话《创造》中写道:一个爱写诗的青年人,因为写不出好诗来而苦恼,于是去找巫婆。
巫婆给他戴上眼镜,安上听筒,他就听到了马铃薯在唱自己家庭的历史,野李树在讲故事,而人群中,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在不停地旋转。这里说的其实是,要做一个诗人光凭常人的听觉还不够,还得有诗人变形的眼镜和听筒。
所以,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由于变形,诗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义。
例如臧克家的《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这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而主要是写三十年代北方农民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
7. 如何写好现代诗
一、现代诗的定义 现代诗要求诗人以饱和激情的想象创造出赋予典型化的意境,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不讲究格律,诗的分段建行、每行的字数没有固定要求。
主要以诗意和语言的内在音乐动感取胜。 二、现代诗的形式和要求 诗是诗人灵魂的剖白,呈现着诗人的全部心灵感受、内心独白。
就其意识归属分析:有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历史的、哲学的、美学的、人生的……就其情绪状态看:有愉悦的、哀伤的、昂奋的、低调的、爱的、憎的、愤怒的、恬适的、抑郁的…… 一首诗的最佳动情点在哪里?从艺术欣赏看:在你的认同里;以创作实践论,在你的体验里。就上面两点,现代诗要求:①使用日常口语,务求准确,扬弃藻饰。
②创造新的节奏。③要求绝对自由取材。
④推陈意象、摈除含糊的泛论,把握具体的细节。⑤追求诗的坚定与清晰、放逐混淆与笼统。
⑥诗的本质要求高度集中。 三、感知 先谈谈灵感。
所谓灵感是诗人、艺术家创作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创作者在丰富的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时,由于某种事物的启示,思想豁然开朗,捕捉住富有创造性的构思,伴之而来的是创造力和创作激情的爆发。
诗人艾青认为:“灵感是诗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无比协调、无比欢快的遇合,是诗人对事物的禁闭之门的开启。灵感是诗的受孕。
“可见诗的灵感的产生,虽然具有很大的偶尔性,但归根结底是诗人、艺术家长期生活积累和艺术准备的结果。 感知即直接、间接的生活感受与认识,是诗歌写作活动的基础,也是写作过程的起点。
没有对生活的感知,绝不可能进入诗歌写作过程和进行诗歌写作活动。即如一个从未见过葡萄尤其是没有吃过葡萄的人,绝不可能向人们道出葡萄的甜美或酸涩。
严格地说,一切诗歌写作,成败得失的关键在对于生活感知的广狭、深浅、新旧、精粗。作家赵树理说:“有了生活,就有了主题和人物。”
不过那有了生活的“有”就颇值得人们玩味与研究。说透了就是感知生活的广博、深厚、新颖、精神。
毫无疑问,感知生活,是诗歌写作的第一道铁门槛。是有志于写作的人必须用心地去跨越的基础。
四、提炼 提炼包含动笔之前的得意、凝意、立意的完整过程。它是继感知之后接踵而来的第二步工作。
尽管对于“提炼”这一术语,诗歌界尚无规范性的界定,但基本含义是明确的,它就是把来自直接、间接的生活的意,经过凝炼与加工,使之升华为诗的主旨。写诗最要紧的是立意。
立意贯穿在诗人对生活的体验、思索以及命笔行文的全过程中,也反映诗人对生活的加工、改造的匠心与意趣。“意义高低决定诗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所以许多诗人都熬费苦心地在“意”上下功夫;同时诗的意在诗行中的体现,应是隐蔽而寓于形象中,多运用暗示、曲笔、远距离比喻、没有规定性的象征手法。
卞之琳的《断章》是一首优美难懂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由于诗中象征意义的正确定性和诗人主观感觉的个体性,给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五、组合 写诗除了要认真遣词用语,讲究文辞外,还必须十分讲究字与行、行与行之间的结合方式。 诗是内视力特别强的一种艺术形式,要求诗人用高度艺术的语言,抒发他在某种境遇里对某些事物的所见、所感、所思,用诗来袒露自己的心灵,传达自己的心灵信息,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感受。
而感受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是对审美客体的直接把握。所以,我们应该在诗歌写作前,也就是说在诗还正在我们大脑里受孕前就要事先构思好写这首诗应怎样写,包括主题的确定,生活素材的选择、诗体形式的选取、章法层次的安排等。
一般来说,构思是在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世界的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继承传统与艺术创新等一系列对立统一规律的不断探索中,获得进展与成功。诗的主旨是开门见山还是平中见奇,是引而不发还是先设靶子,是凤冠猪肚还是一字经纬?下面简介几种组合方式的技巧: 〈一〉过河架桥 过河架桥,是诗歌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技法。
一首诗的层次之间,如果无过渡性的文字,就不能衔接贯通、浑然一体,好比过河要架桥。诗的各部分就要靠过渡来联缀组合。
〈二〉链式组合 链式结构即顺序结构或层层递进、层层剥笋。论什么事,抒什么情,总有本末始终,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无论任何人,总有生长发育过程和生老病死的变化,因而,写这类事和人的诗,最一般的方法就是用这种客观地反映事和人的内在变化的链式组合。 〈三〉意象组合 所谓意象,是我国诗歌界批评传统用法,指诗歌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是作者的情感和客观的物相感应而以文字描绘出来的图景,是一首诗中具体的单一的或片断的形象。
庞得说:“意象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表现的是在一刹那时间里理智与感情的复合。”一个被描述的意象,可能是:任何一种内心冲动所获得最充分的表现或解释。
意象又是一个辐射系……一个旋涡,从这里面产生观念,观念从意象中通过并且不断冲击意象。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通过形容词不达意和传统的隐喻构成。
如冷热感、音乐动感等。诗人看重表现自己瞬间的获得的印。
8. 如何自己作诗 范文
要想写诗首先要明白的是平仄,平仄,简单的说就是对汉字读音的一个分类:平声字,就是发音比较平缓的字;仄声字,就是发音比较短促的字。
如果你根据上面这句话就能区分出平声字和仄声字,那么我只能说不是你是天才就是我是天才。对于平仄的区分,最大的问题在于读音的变化——其实不仅仅是平仄,在押韵的时候也有同样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和唐宋时期的汉语的发音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例如,你如果现在还能听出杜鹃鸟的“不如归去”,那只能说明你的听力有问题——所以很多其实写得很工整的诗句现在读起来会感觉不舒服。
据说江浙地区的方言的发言是最接近古音的,这个我没有具体考证过。对于写诗时的平仄区分,现在据说有两种观点。
最保守的一方是认为应该坚持使用平水韵,这样的好处在于,评价一首诗的时候就不需要事先知道这首诗是古人写的还是今人写的,缺点是太脱离生活了;最激进的一方是认为应该使用普通话的平仄区分,这样的好处是便于实际阅读,但是实际上虽然我国全面推行普通话,但是真正熟练掌握这门语言的人其实是很少的——昨天晚上我去打印东西的时候,有几个学生在打普通话考试的资料,第一个词的注音就是错的。至于我自己写诗的时候呢,因为两方其实都有道理,所以我选择的是比较折中的方法——但是也不是像某些人那样用新韵或者词韵——我的方法是写出来一首诗,或者填一首词就要让他用平水韵来看或者用普通话来看平仄而押韵都没有大的问题。
普通话的平仄区分很好记,不过前提是你小学有好好学。普通话里汉字分为四声,一般小学里学的时候好像就是直接叫做一二三四声的,实际上官方的名字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阴平和阳平是平声,上声和去声是仄声。平水韵的话就需要一点记忆力了,但是也完全不需要智商的。
请百度出一份平水韵,没有别的办法,死记——实际上我也不能记全。平水韵分为五声,依次是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希望大家还记得SHE的那首《中国话》里面的那句“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上平和下平是平声;其它三声是仄声。以上就是关于平仄的基础介绍,以下是在诗词格律中应用。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纳闷过为什么同样是那么几个字,别人写出来读着就琅琅上口,而自己写出来就是那么拗口。这个关系到声律学——据说这个还是汉代的时候和佛教一起从印度传入我国的,所以我国是汉代之后才有所谓的格律诗的——而在诗词写作上这一理论体系简化为一系列的关于平仄的格式要求。
大致上可以分为单句的要求和句间的要求。关于单句的格律要求,格律诗的标准句式其实只有如下几种: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句有时有变格仄仄平平仄平仄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在实际的写作中偶数位的字的平仄一般是不能变的,但是奇数位(最后一个除外)的字平仄是可以改的——不过在改的时候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孤平关于孤平有两种定义,第一种是认为一句当中除了最后一个字仅剩一个平声字的情况叫做孤平;另外是认为出现两仄夹一孤的情况就是孤平。我比较偏向于第二种定义,但是在实际写的时候还是两种都不要出现最好。
所以当你在写“平平仄仄平平仄”这句的时候,如果第一字不得已要用仄声字那么可以把第三字换个平声字,变成“仄平平仄平平仄”。三平调当全句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的时候就叫做三平调。
三仄尾相似于三平调,就是指全句最后三个字全是仄声字。曾经见到过有些对格律一知半解的人写的诗,上句是三仄尾,下句是三平调。
单句的平仄要求大概就之上这些,句间的平仄要求如果你知道格律诗的偶数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除第一句之外奇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的话就只剩两个字:对、粘。所谓对,就是说第偶数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和上一句的第二字的平仄相反。
所谓粘,就是说第奇数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和上一句的第二字的平仄相同。所以从上面就可以看出,一首诗的平仄基本上是由第一句完全决定的。
之所以是用第二个字作为标准时因为我们在上面说过,第一字的平仄是可以变的。对于不会写诗的人来说,也许会认为押韵和对仗是一首诗的关键。
看到这里你也许已经发现,对仗和押韵就算重要,也只是写诗的很小一部分。对于押韵需要注意的是也存在类似于平仄这样的古今读音的争议。
至于填词,我觉得比写诗简单,照着词谱填就好了——当你要填的词牌确定的时候,需要的格律格式也就定了——当然要写好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初学填词的时候应该学着填些小令,如《如梦令》、《生查子》之类的,等到词句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再开始填些较长的。
不过有些太短的词牌反而更难写好,如《十六字令》,这些自己斟酌。当然,以上都是建立在你是想正正经经地写诗的前提下的,如果你只是想写首藏头诗骗骗无知少女什么的就不要问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