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调查报告时间写在什么位置
写在头部和底部。例如:
项目名称:绿林守卫者实践小分队
分队队长:宋昆
队员:汤丹、蒋巧兰、陈瑶、文自兰、党平、李诚诚、黎万军、兰浩升、沈洪波、黄仕华
樊苏恒、罗智凯、张鲁、陈亮、陈霖、王玲玲、任玉梅、王晓娟、徐未、彭川川、彭勇
王彬、何俊良、余鹏燕、唐海龙、周青龙、何鑫、赖登超
指导老师:黄从德教授
项目主题:开展森林二类资源调查,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实践时间:6月22日-8月21日
实践地点:南充市嘉陵区、西充县
2. 【调查报告怎么写写调查报告分哪几项写呢
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概述 调查报告是对社会上某一个问题或事件进行专门调查研究之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 (一) 特点 1、内容真实,观点鲜明. 2、材料性强,夹叙夹议. 3、结构严谨,有条不紊. 4、语言简洁,笔调明快. (二) 类别 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2、总结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3、介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4、考察历史事实的调查报告. 5、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6、表现其他内容的调查报告. (三) 作用 二、怎样进行调查研究 (一) 立场、观点要正确 搞调查研究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才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研究,认识事物的本来面貌,得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 (二) 调查态度要端正 要想获得丰富的材料,就要有饱满的热情、艰苦深入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 调查目的要明确 我们进行调查研究,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掌握实际情况,有助于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树立先进典型,批判错误的倾向,使我们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四) 调查方法要讲究 为了获得丰富的材料,还要讲究调查的方法.按照工作的步骤来说,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调查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思想武装. (2)选定调查研究题目. (3)似定调查提纲. 2、调查时灵活运用有效的调查方法. (1)开会调查. (2)个别访问. (3)现场观察. (4)蹲点调查. (5)阅读有关书面资料. 3、调查后还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核实,发现遗漏疑问的地主,再作调查补充. 二是分析、思考,提示材料的内部联系,发现事物的本质. 三、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精选材料,突出观点 运用材料说明观点,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用典型事例. 2、有对比方法. 3、用精确数字. (二)从实际出发,安排好结构 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一般根据本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来决定,除标题外,通常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1、开头.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常常在正文的前面,写一段不加任何小标题的文字作为开头,类似消息中的导语. 调查报告的开头起“提示”全文的作用,必须简明概括,以帮助读者正确、深刻地理解全文. 2、主体(正文) 这一部分写的是调查研究所得的具体情况、做法和经验.为了眉目清楚,常常列出纲目,用小标题标明,常见的安排有如下几种: (1)按事情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写. (2)用对照比较的方法来写. (3)根据内容的特点,把问题的几个方面列举出来. 3、结尾 这一部分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即全文的结论. 调 查 报 告 调查报告是把调查得来的情况用书面形式向有关领导部门汇报的一种公文.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典型经验的调查、揭露问题的调查、历史沿革的调查,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以及基本情况的调查等.(如:薪酬调查报告)其中常用的调查报告有两种: 1.群众来信的调查报告.是对来信反映的情况或揭露的问题进行核实.包括调查了哪些人,所调查问题的真实情况以及对来信的处理意见. 2.典型的调查报告.包括典型经验、典型事件的叙述和分析. 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 标题.直截了当地把调查的问题写在标题里,如《关于╳╳╳问题的调查报告》. 概况.交代所调查问题的基本情况,点明调查的结论. 调查内容.写清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产生的影响、后果.可以按时间顺序写,也可以按问题性质从不同侧面来写. 结论.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性意见. 最后写调查人姓名及整理调查报告的时间. 写调查报告应注意.要深人群众,深人实际从各方面了解有关情况,包括直接的、间接的、正面的、反面的.要尽可能掌握大量的事实材料.要对掌握的材料作认真的分析研究,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要如实反映调查情况,要具体,不要空洞.要简明,不要繁琐.要有点有面,要有观点,还要有说明观点的典型材料,不要笼统浮泛,不要以偏概全.要有叙有议,不要罗列现象,也不要空泛议论.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善于运用一些统计。
3. 调查报告怎么写
1. 选题:选择与调查相关的内容进行调查。
2. 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调查目的 调查对像 调查内容 调查方式(一般可选择:问卷式,访谈法,观察法,资料法等) 调查时间
调查结果 调查体会(可以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也可以是找出结果的原因及应对办法等。)
调查报告是把调查得来的情况用书面形式向有关领导部门汇报的一种公文。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典型经验的调查、揭露问题的调查、历史沿革的调查,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以及基本情况的调查等。(如:薪酬调查报告)其中常用的调查报告有两种:
1.群众来信的调查报告。是对来信反映的情况或揭露的问题进行核实。包括调查了哪些人,所调查问题的真实情况以及对来信的处理意见。
2.典型的调查报告。包括典型经验、典型事件的叙述和分析。
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
标题。直截了当地把调查的问题写在标题里,如《关于╳╳╳问题的调查报告》。
概况。交代所调查问题的基本情况,点明调查的结论。
调查内容。写清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产生的影响、后果。可以按时间顺序写,也可以按问题性质从不同侧面来写。
结论。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性意见。
最后写调查人姓名及整理调查报告的时间。
写
调查报告应注意。要深人群众,深人实际从各方面了解有关情况,包括直接的、间接的、正面的、反面的。要尽可能掌握大量的事实材料。要对掌握的材料作认真的
分析研究,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要如实反映调查情况,要具体,不要空洞。要简明,不要繁琐。要有点有
面,要有观点,还要有说明观点的典型材料,不要笼统浮泛,不要以偏概全。要有叙有议,不要罗列现象,也不要空泛议论。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4. 调查报告要怎么写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开头,或称前言,导语,概说。 这部分一般有两种写法。
一种写法是,简要说明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方式及调查的经过情况,让阅者先了解调查报告产生的概况。这种开头,有对调查工作本身汇报的性质,多见于机关工作内部的调查报告。
另一种写法类似新闻导语。就是概括介绍对理解全文有关的一些问题,如形势、背景、调查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意义等,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为理解全文起引导作用。
这种开头多见于供报刊发表的调查报告。具体写法可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多样。
介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开头一般只点出要介绍的新生事物的特点就行了。 总结典型经验,并进行一定的理论剖析的调查报告,开头一般是概括说明调查对象的状况,形成典型的时间及内容。
研究问题性的调查报告,开头一般是扼要地提出问题,指明研究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 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开头一般是直截了当地把要揭露的问题摆出来。
(二)主体 指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这部分的表达,一般说来,如果是工作调查报告,就要详细述说工作的情况、经验、体会、做法或问题;如果是事件调查,就要历述事件的具体状况,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原因结果怎样;如果是揭露性质的调查,主要是把事件或问题的真相、内幕、原委、危害写得一清二楚。
总之,要反映实情,找出规律,揭示本质,上升到理论。 由于调查的目的、范围、方式不同,调查报告主体的结构方式也不一样,主要有如下四种: 1、纵式结构。
即根据事件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按调查的顺序安排结构层次。有些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即采用此种结构。
有些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有时也要按调查的经过或事件本身演变的顺序反映。 2、横式结构。
即把调查得来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分成几个部分并列结构,分别冠以小标题或序号,从不同的方面围绕全文中心叙述说明。这种结构多适应于反映情况、介绍经验或研究问题的调查报告。
3、逻辑结构。即按各部分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来安排结构。
这种结构多适用于总结典型经验,并进性一定的理论剖析的调查报告。 4、逐点结构。
即按调查的几个点或几个方面,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来结构。 主体部分的要求是,内容上要充实、具体,由实入虚;形式上要层次条理清楚;而写法则应根据调查内容和表达的需要灵活掌握,不要千篇一律。
(三)结尾,或称结语。 指调查报告的结束语。
这部分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 有的调查报告没有专门的结束语,就以主体部分的末段自然结束,意尽言止。
有结束语的,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以提高阅读者的认识;提出新问题,指出努力方向,启发人们更进一步地去探索;补充交待在正文里没有涉及到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有益建议,供领导参考。 结尾要根据写作目的、内容的需要,采取适当的结尾方式,话多则长,话少则短,无话则止,切莫画蛇添足,损害全文。
三、具名 单位署名,可署于标题的正下方。个人署名,可署于文尾右下方,也可署于标题的右下方。
年月日,一般署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
5. 调查报告怎么写
1.问题的提出 2调查方法 3调查情况 4.结论。
如1关于学生使用“修正液”的调查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第一参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学们对于学习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我们在作业中或者是在考试中都是用橡皮来擦去写错的字。但是自从修正液出现后,橡皮变得冷冷清清,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要一有写错的地方,就找它帮忙。
修正液成了学习用品中的宠儿。可在学校里老师叫我们不准使用修正液,刚开始同学们都不使用了,可是没过几天,同学们又开始使用修正液了。
对于它,我们了解的并不多,它对我们来说是好是坏,是敌是友,我们一概不知,所以我们研究小组就想到了这样一个课题,以及自己在使用过程中的听闻和体会,想对修正液做进一步了解、探究以及考证。 二、活动成员: 组长:庄雯玲 组员:刘玮、王琛、虞梦婷、虞梦晴 三、调查时间:11月7日——11月18日 四、活动地点:学校和家中 五、调查和实验过程: (一) 我们小组专门设计了调查表,对家长和同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我们向同学发了20份调查表,回收20张;向家长发了10份调查表,收到8份。现统计如下: 表一: 项目 使用人 数 所占比例 使用范围 使用效果或感想 使用同学 16 80% 白雪修正带、蓝猫修正液、三晶修正带 使用起来很方便,但不美观,而且气味很重。
未使用同学 4 20% 修正液有毒,千万别使用! 表二: 项目 家长意见 人数 所 持 观 点 建议少用”——修正液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对孩子有极大的危害,会 危害孩子的健康,小孩子最好少用这种东西。 4 “禁止使用”——修正液是一种化学品合成剂,孩子使用时间长了慢慢地对身体造成了一种看不见的危害,有了修正液,孩子就有了一种依赖性,做作业时不太认真,另外修正液涂在本子上也不美观,建议别用修正液。
3 “用修正带 ”——用胶带也不好,既费时间,又容易把纸粘破,我觉得还是用修正带比较好一些。 1 (二)我们小组通过电脑上网查询到了一些相关资料: 中国消协发出警告:目前中小学生及部分文职人员普遍使用的修正涂改液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铅、钡等化学物质,应谨慎使用。
一家权威的检测机构受消协委托,对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出售的19种不同品牌的修正液样品进行测试,发现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甲基环已烷、二氯乙烷等8种易挥发的有机溶剂,5种牌号的样品含有微量铅,1种含有微量钡。有关专家指出,这些如被吸入人体或沾在皮肤上,必然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事实上,送检的13种进口修正液样品均无中文标识,其中大部分均印有外文的警示性提示:儿童不宜接触,由于未翻译成中文,所以并未对消费者起到警示性作用。 (三)做小实验证明。
我们把调查出来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为了让全班同学都了解修正液的危害性,我们班做了一个小实验。 我们小组成员找来了3只大小相同的塑料瓶、修正液一瓶、3只蚱蜢。
把每只汽水瓶均匀分成上、下两部分,取下半部分做瓶罩,再分别贴上标签。再在瓶罩上打上小洞,目的是为了让蚱蜢呼吸到适量的氧气,同时也是为了不让修正液体很快的挥发掉,依次减少对实验产生不良影响。
然后把瓶罩放在桌面上,取下2只瓶的瓶盖,再分别滴入5滴、10滴修正液,第三只不滴。最后把蚱蜢分别放入瓶罩中。
结果,滴入5滴修正液的蚱蜢15分钟后不会爬动了,滴入10滴的蚱蜢10分钟后死了,没滴过修正液的蚱蜢安然无恙。 六、结果分析: (一)从调查表来看,14个同学已开始使用有毒的修正液及修正带,可看出他们对修正液了解得并不多,4个同学对修正液十分了解,知道修正液对我们的危害。
我们应该听听7位家长的话,少用修正液。对林敏阿姨的话,我们感到不赞成,修正带使用起来也不方便,我们不仅不能用修正液,修正带也不能用。
(二)从网上的资料中我们知道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后,我们发现修正液中主要含有甲基环已烷、树脂、太白粉。其中最主要的成份是甲基环已熔,它是一种可燃气体,当它在空气中的浓度比率高达5%-15%,遇到明火就会爆炸。
修正液中不同程度地含有苯、铅、钡等重金属,其毒害程度大,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修正液含有的不同浓度的苯系物质,不但气味难闻、刺激呼吸道,还会造成孩子的眼、鼻和咽喉发炎,引起头痛、恶心症状。除了毒性作用,滥用修正液还属于一种不良行为,有些同学精力过剩,常骚动不安,做事不专心,作业粗心大意,经常写错别字,需要用修正液来弥补不足,久而久之,使对修正液有了心理依赖。
同时它也会刺激大脑,从而使思维迟钝,而我们在使用修正液后,大批的空包装塑料瓶又是非常难处理的垃圾。与此同时,它的价钱也是比较贵的,一块普通的橡皮需要一块钱,而一瓶普通的修正液需要三元钱,是橡皮价钱的三倍。
(三)实验充分说明了修正液有毒,对蚱蜢有影响,那对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对于长期使用修正液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警告。 七、建议及体会 用修正液来修改作业的确方便,但是,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一种看不见的危害,味道不好闻,作业本不美观,还会使作业速度慢,。
6. 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这是我最近自己写的一份调查报告,内容欠缺,不过格式就是这样了。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一.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三.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05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