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填写自愿
第一志愿是志愿填报中最重要的一环,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在录取规则上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
考生要明确的是,第一志愿未取,自己所填第二及以后志愿的院校或专业(按照常规录取规则)将减去一定的分数,再加入其它填报该院校或专业为第一志愿的考生行列,然后进入下一录取环节。经过这一“非第一志愿减分”的分数差,考生的分数竞争力就要下降。
所以在填第一志愿时,应以“稳”作为第一条件,选择参照自己分数把握性较大的院校或专业,如果高考成绩不是很优秀,应避开特别热门或招生人数特别少的专业。 第一志愿后的填报 所以说第一志愿之后的志愿,如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第四志愿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是第一志愿未被录取时必要的保险措施。
虽然大部分院校如前所述在录取规则上优生录取第一志愿考生,有些院校还是会以一定比例招收一愿后的考生的(有上述的分数差),在第一志愿上线生未达计划生数时,这是院校录取中必然考虑的一步。 在填报其它志愿时还应处理好志愿梯度:在同上批次所填的志愿之间需要从高到低、有一定分数间距的梯度,不要出现“低高低(志愿院校以往录取分数)”、“高高高”或“高低高”等这样不合理的志愿搭配。
考生处理好志愿梯度的准备工作有:详细了解要填报的院校与专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历年相应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明确各高校录取规则中的不同之处;把握历年录取热门与冷门中适合自己填报的院校专业。 大类志愿的填报 大类志愿指的是某些重点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的志愿填报,不用填写具体的专业,只要填清楚所报的院系大类就可以了。
这类大学的院系设置基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广适应’人才”的教育改革思想,一些优秀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本科学习后,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志趣和已具备的相应特长等,申请转系或转专业学习。 要注意的是,尽管招生计划上某大类的招生名额很多,但竞争是很激烈的,因为大类中包括了以前所招的许多专业,若按各专业比例计算,名额是有限的。
如果没有冲刺名牌重点大学的实力,谨慎填报大类志愿为好。 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专家建议:高分选学校,低分选专业 填报志愿应该把今后的人生目标定位和高考分数结合在一起考虑,这才会让考生有更大的发展。
重点院校的师资配置、实验室建设、科研课题、信息来源等,相对来说占有优势。但是,每一所大学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品牌专业,甚至一些普通大学的品牌专业,也可以跟重点大学的相同专业媲美。
如果考生在高考总成绩上,难以报读名牌大学,则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将来也会容易出成就。
2. 填写志愿怎么填
高考志愿怎么填 请教专家诀窍多 新桂网—南国早报见习记者石慧琼 记者赵永胜 周寒 高考结束了,接下来还有一个“工程”要完成,那就是估分填志愿。
有人说填志愿就相当于第二次高考;也有人说,填好志愿就等于高考成功了一半……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南宁三中特级教师朱启毅、高级教师杨泰金等资深教师和一些教育专家,希望他们的意见对考生有所帮助。 准确估分有绝活 学生高考考得很好,但估分错了,就会影响志愿的命中率,所以准确估分是关键。
估分主要靠考生对答题过程的回忆,对照标准答案估出得分情况。记忆越准确,对估分越有利。
因为高考期间考生的精神较紧张,考完试后却突然松弛,这样神经上的一紧一松,有些考生容易忘记当时的答题事实,直接影响估分准确程度。 朱老师特别提示:一些考生对照答案估分时,往往习惯只看答题结果,而不注意答题过程是否规范,与答案提示是否一致,很容易“多估”得分点。
如做物理和数学的主观题,对引用公式、论点的逻辑关系陈述是否确切严谨,在打分时占有相当比例。如果仅仅是答案正确,逻辑关系表达混乱不清,仍会失掉部分分数。
因此,考生应该细致对照标准答案的全部步骤。 “有一点是估分时较难预测的!”朱老师认为,最典型的像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由于主观题的评判比较机动,同样一份答卷,有的评分员觉得角度好、写法独特,有的评分员又觉得文采不好或者立意差,每个评分员对答卷的理解都可能不同,所以,这类题目的估分精度稍难把握。
那么,有没有一种保险的估分方法呢?朱老师建议:单科估分时,考生可估出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如果两者的差值很小,说明参考价值就比较大;同时,考生可以用这个差值乘以数学上的“黄金分割率”0.618,再加上估出的最低分,之后得到的分数即比较接近真实得分了。 考生估分时千万别忘记找老师参谋。
老师们提醒说,考生在拿不准的情况下,最好跟老师交流一下估分情况,以便获得有意义的指导。切切不要沮丧或轻易下结论,耽误自己。
胆大心细填志愿 尽管许多人对高考填志愿抱有“摸彩票”一类的想法,认为“填得好不如运气好”。这个观点可能有些偏颇,但志愿的填报方法是否适当客观,的确会对录取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对所有考生来说,今年高考填报志愿的设置与以往相比有明显特点——除第一、第二志愿外,剩余6个志愿是平行录取的,不存在“先来后到”的区别。考生不必在这6个志愿的填写上费心排列顺序。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志愿填报已没有“服从分配”一说。老师们提醒,考生最好把全部8个志愿填写完毕。
对于考试感觉较理想,认为能上重点线的考生,老师建议要尽量大胆选择教学条件优越的高校,填志愿时不要缩手缩脚,免得吃亏。杨泰金老师提醒,大多(有时可达95%)重点院校的“眼光挑剔”,往往倾向于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这时候的志愿填报顺序就相当讲究。
而重点院校里的重点专业是“热中之热”,由于录取名额限制,也不可能接纳所有优秀考生,考生们须谨慎考虑。 “选个好学校胜过找个好专业!”朱启毅老师认为,过去专业第一的观念该改改啦。
他表示,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许多单位青睐的是“学校牌子”,“只要清华大学的毕业生,都会被认为素质高”。退一步说,很多专业出身的人找到的工作不一定“对口”。
考生进入高校后,仍可通过第二学位、考研等方法,满足个人兴趣。 冷热专业巧取舍 对于估分在本科线范围的考生来讲,选学校可以多考虑地域性因素。
老师们提示,以往南宁的考生喜欢盯住上海、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高校,对西北、西南、东北等地的学校甚至“连看都不看”,以致报考范围过分集中,考生容易“撞车”而落选。杨泰金老师建议,如果考生的估分比较一般,不妨选择一些地域稍“冷”的学校。
他谈到,这些区域的学校由于地理因素影响,有的气候环境稍差一些;有的路途较远,交通不很方便,中途需要转车;有的经济消费水平稍弱,往往令一些家长不看好。但是,这些学校里有相当部分的教学水平是不错的,值得冷静考虑。
他建议,许多高校都设有专门的网站,也特别设置招生网上简介,考生可尽量从中多获得信息,帮助选择。此外,像《求学》等杂志上刊登的历年高考高校录取分数线、录取人数等资料,均可给考生作参考。
如何取舍“冷热”专业?老师们建议:就像“金融专业以前热现在不热,师范专业以前冷现在不冷”一样,很难预料暂时冷僻的专业以后会不会大红大紫。不过,热门专业也有其“热”的规律:一是与市场联系密切的专业会“热”;二是与国际化进程相一致的专业会“热”;三是与信息化程度相关的高新技术专业会“热”。
填报志愿七忌 联系多年经验,专家们归纳出填志愿的“七大禁忌”,考生若能好好思量,对填志愿应有所帮助。 一忌“家长志愿” 有的家长只从自身的经历出发,把家长意志强加在儿女身上,使考生志愿变成了家长志愿,结果是子女上学后没有兴趣,没有动力,并对家长产生怨气。
二忌不懂政策 填报志愿要先搞懂招生政策和招生办法,必须了解和熟悉新出台的改革措施,明白。
3. 如何填写自愿
第一志愿是志愿填报中最重要的一环,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在录取规则上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考生要明确的是,第一志愿未取,自己所填第二及以后志愿的院校或专业(按照常规录取规则)将减去一定的分数,再加入其它填报该院校或专业为第一志愿的考生行列,然后进入下一录取环节。经过这一“非第一志愿减分”的分数差,考生的分数竞争力就要下降。所以在填第一志愿时,应以“稳”作为第一条件,选择参照自己分数把握性较大的院校或专业,如果高考成绩不是很优秀,应避开特别热门或招生人数特别少的专业。
第一志愿后的填报
所以说第一志愿之后的志愿,如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第四志愿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是第一志愿未被录取时必要的保险措施。虽然大部分院校如前所述在录取规则上优生录取第一志愿考生,有些院校还是会以一定比例招收一愿后的考生的(有上述的分数差),在第一志愿上线生未达计划生数时,这是院校录取中必然考虑的一步。
在填报其它志愿时还应处理好志愿梯度:在同上批次所填的志愿之间需要从高到低、有一定分数间距的梯度,不要出现“低高低(志愿院校以往录取分数)”、“高高高”或“高低高”等这样不合理的志愿搭配。考生处理好志愿梯度的准备工作有:详细了解要填报的院校与专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历年相应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明确各高校录取规则中的不同之处;把握历年录取热门与冷门中适合自己填报的院校专业。
大类志愿的填报
大类志愿指的是某些重点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的志愿填报,不用填写具体的专业,只要填清楚所报的院系大类就可以了。这类大学的院系设置基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广适应’人才”的教育改革思想,一些优秀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本科学习后,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志趣和已具备的相应特长等,申请转系或转专业学习。
要注意的是,尽管招生计划上某大类的招生名额很多,但竞争是很激烈的,因为大类中包括了以前所招的许多专业,若按各专业比例计算,名额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冲刺名牌重点大学的实力,谨慎填报大类志愿为好。
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专家建议:高分选学校,低分选专业
填报志愿应该把今后的人生目标定位和高考分数结合在一起考虑,这才会让考生有更大的发展。重点院校的师资配置、实验室建设、科研课题、信息来源等,相对来说占有优势。但是,每一所大学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品牌专业,甚至一些普通大学的品牌专业,也可以跟重点大学的相同专业媲美。如果考生在高考总成绩上,难以报读名牌大学,则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将来也会容易出成就。
4. 本人工作志愿怎么填
1.
毕业生本人工作志愿一栏如何填写。 随便写了,反正又不bai当真,比如你感兴趣的触电子,你就些电子。比如你想到当du地的XX中学任教,那就这样写。
2.
毕业生登记表本人工作志愿怎么写 很简单zhi,就填写你本人的专业特长、适合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希望能到什么样的单位和部门工作。
3.
本人工作志愿范文dao 本人具备什么能力能做什么方面的工作工作志愿就是你能从事什麽工作, 俯 能发挥你内所长的地方啊.实际就是你的求职意向!
4.
本人工作志愿怎么填写 随便写了,反正又不当真,比如你感兴趣的是容电子,你就些电子。比如你想到当地的XX中学任教,那就这样写。
5. 怎么填志愿啊 不知道步骤
网上填报志愿主要有以下10个步骤:阅读招生计划→填写志愿草表→登陆指定网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阅读考生须知→修改初始密码→填报志愿→检查核对→保存志愿信息→退出填报志愿系统。
方法/步骤
第一步:阅读高考招生计划。填报志愿要以2010年《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第5、6、7、8期上登载的招生计划为依据。招生计划中有学校录取批次,学校全称及代号,招生总数,科类,招生专业、代号及人数,学制,收费标准,生源范围等。今年编排计划时,将同一批次、同一科类的计划,按高校所在地区排列,方便考生查阅。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每期招生计划首页的《招生计划阅读说明》,对填报志愿的要求以及一些有特殊规定的院校和专业进行了提示,考生一定要全部阅读。
第二步:拟定志愿草表。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填写志愿草表,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自身条件,分别选择、拟定所报批次的志愿。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再按志愿草表上的内容上网填报,可以减少在网上反复修改的次数,减少出错的可能性。《湖北招生考试》杂志和湖北招生信息网上有各批次志愿草表的样表,考生可以复印和下载。
第三步:登陆指定网页。登录省招办指定网页,打开浏览器,输入网报网址,如果网络管理员已经将网报地址设置为浏览器的主页,打开浏览器就可以啦。
第四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是考生准考证上的14位报名号数字,第一次登陆网上填报志愿系统要输入初始密码,初始密码是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再点击“登录”按钮即可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
第五步:阅读考生须知。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告知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考生应仔细阅读,了解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以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第六步:修改密码。考生在第一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时,一定要修改初始密码,如果不修改,系统会自动返回到上一步,无法继续往下操作,无法填报志愿。点击“修改密码”按钮,就可以修改密码。成功修改密码后,再开始填报志愿。
第七步:选择批次填报志愿。先在网页上点击“填报志愿”按钮、选择要填报的批次进入填报页面。例如,你要填报第一批本科志愿,就点击“第一批本科”,进入第一批本科志愿栏,按志愿草表上的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填到一本志愿栏内;填完一本志愿后,如果你还要填报二本志愿,就点击“第二批本科”,进入第二批本科志愿栏再填二本志愿。不同批次、不同序号的院校志愿和不同序号的专业志愿要填到对应的志愿栏,每个志愿要与志愿栏一一对应,千万不要错栏错位。
第八步:检查核对。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输入完毕后,点击“下一步”按钮,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你填的代号转换成相对应的院校和专业,屏幕上会显示你填报的院校名称和专业名称。这时候,要阅读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仔细核实显示的学校和专业是不是你想要填报的,如果不是,或出现红色字体提示的“无效院校”或“无效专业”就说明填错了代号,一定要按正确的代号更正,要不然就张冠李戴了。如果要修改或补填志愿,可以点击“上一步”按钮,返回到填报界面进行修改或补填。
第九步:保存志愿信息。检查志愿信息无误后,点击“保存”按钮,只有点击了“保存”按钮,填报的志愿信息才会储存到网报系统中;不点击的话,志愿信息就保存不了,等于没有填报志愿。每一个批次的志愿填好后,都要点击“保存”按钮,保存这个批次的志愿信息。保存好以后,再从第七步开始选择填报其他批次志愿。
第十步:查询志愿,退出系统。把需要填报的各批次志愿全部填报完毕后,点击“查询志愿”按钮,全面查看各批次志愿填报情况,检查所填批次、院校、专业志愿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存在无效院校志愿或无效专业志愿。如果没有问题了,点击“安全退出”按钮,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