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拔干部考核组织考核意见怎么写
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组织安排,积极支持配合一把手做好招商引资和纪检、监察工作。在开展招商引次工作中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主动到沿海等地开展招商活动,积极邀请客商来县考察。认真做好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帮助外资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招商引资上取得了成效。为人正直,待人热情,作风正派,廉洁自律。希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跟踪问效服务。
能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并能结合本乡的实际抓好落实。作风扎实,能深入各村了解掌握情况,摸清乡情、村情,熟悉农村经济管理和财税工作,能积极组织开展财税征收工作,超额完成了县里下达的财税任务。招商引资、公路建设等工作成效明显。带头执行各项规定,财务管理较严。千方百计增收节支。积极支持乡党委书记工作,维护班子团结,廉洁自律意识较强。
2. 干部考察评语如何填写
XX同志在2010年度中,服从XX工作安排,安心工作,热于本职,工作勤恳踏实,虚心好学,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严格按照《公务员法》,严律于己,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工作,能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其主要表现在:
一、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严格要求自己,勤于工作,团结同志,遵章守纪。
二、抓好XX工作。以党建带动团建,促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做好团员推优入党工作。
三、认真作好文字资料处理工作,注重信息的收集、整理及上报,搞好后勤保障。
四、协助所包村开展好支部专项教育活动。
五、积极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
总之,该同志为人正直,谦虚谨慎,坚持原则,严格依法办事,不计个人得失,经常主动加班,一年来,能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一个优秀的乡镇干部。
3. 干部考察组怎样考察干部
地方党委换届中,备受关注但又最为“神秘”的,便是来自上一级党委的干部考察组。
“我们既不那么神秘,也不是钦差。 ”近日,一位中央考察组人士说,“考察组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接受来信来访。
最终的提名人选,由上级定夺。 ” 组长未必来自组织部 考察换届的干部考察组组长,一般都是现职干部,少数是刚退任的干部。
从级别上说,他们一般都和被考察地区正职平级。例如,省委派驻地、市的考察组,由厅级干部带队,县委派驻乡镇的考察组,要由科级干部带队。
考察组长可以来自组织系统,也可以出自其他部门。 倾向性意见很有“杀伤力” 中央考察组到地方先是召开全省推荐大会。
参会人员包括所有正厅及以上级别的现职干部,还有所有退休的正省级老干部,以及前一届刚退任的副省级干部。考察组采取差额考察的方式。
东部某省党委这次换届虽然只是新增2名常委,但要先通过投票,确定10个人进入考察组的视野。然后,考察组再通过个别谈话,以及和省级领导沟通,确定6名正式被考察对象。
到正式考察的阶段,考察组还要到被考察对象的单位,去做更为深入的了解。考察组形成考察报告前,还要跟省委沟通。
但如果双方的意见不一致,考察组会将两种意见都写进考察报告,由上面决定。 每个考察组考察结束后,都要提出倾向性意见。
这被一些干部认为是考察组最有 “杀伤力”的权力。“考察组不一定能让你上,但多写几句不好你就上不了。
”。
4. 干部考察谈话记录内容从哪些方面
一般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走访、查阅干部档案和工作资料、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根据需要进行民意调查、专项调查、延伸考察。
(1)组织考察组,制定考察工作方案;(2)同考察对象呈报单位或者所在单位的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就考察工作方案沟通情况,征求意见;(3)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干部考察预告;(4)采取个别谈话、发放意见征求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5)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同考察对象呈报单位或者所在单位的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交换意见;(6)考察组根据考察情况,研究提出初步方案,向派出考察组的组织(人事)部门汇报,经组织(人事)部门集体研究提出任用建议方案,向本级党委(党组)报告。对拟晋升人选,特别是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作部门领导成员的人选,在考察之前,讨论决定或者决定呈报前,要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沟通协调,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
扩展资料:含义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确定的考察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和公正评价,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依据的一项重要工作。“干部”一词来自于日语,本是日语中的一个汉字词,字面意思是“骨干部分”。
日语的“干部”一词是日本人根据法语“cadre”一词意译成的。法语“cadre”一词的本义是“骨骼”,引申指在军队、国家机关和公共团体中起骨干作用的人员。
“干部”一词已经被许多国家所采用,用来指在国家机关和公共团体中起骨干作用的人员。二十世纪初,“干部”一词被引进中国以后,孙中山、**、**等频繁使用。
1922年7月,中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章中,首次使用了“干部”一词。从此以后,在中国**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都称为“干部”。
中国**的十二大党章明确指出:“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是对我国干部本质特征所作出的科学概括,也是区别于任何剥削阶段官吏的根本标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部考察。
5. 干部考察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有哪些
考察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拟任人选,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一般为:
1.党委、政府领导成员,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成员。
2.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领导成员。
3.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有关工作部门或者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
4.其他有关成员。
考察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拟任人选,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一般为:
1.考察对象上级领导机关有关领导成员。
2.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领导成员。
3.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
4.其他有关人员。
考察内设机构领导职务拟任人选,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参照上述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