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渔翁 柳宗元拼音版
《yúwēnɡ》
《渔翁》
zuòzhě:liǔzōnɡyuán
作者:柳宗元
yúwēnɡyèbànɡxīyánxiǔ,xiǎojíqīnɡxiānɡránchǔzhú。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yānxiāorìchūbùjiànrén,āinǎiyīshēnɡshānshuǐlǜ。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huíkàntiānjìxiàzhōnɡliú,yánshànɡwúxīnyúnxiānɡzhú。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2. 《渔翁》柳宗元加拼音
渔(yú)翁(wēnɡ)夜(yè)傍(bànɡ)西(xī)岩(yán)宿(sù),晓(xiǎo)汲(jí)清(qīnɡ)湘(xiānɡ)燃(rán)楚(chǔ)竹(zhú)。
烟(yān)销(xiāo)日(rì)出(chū)不(bú)见(jiàn)人(rén),欸乃(nǎi)一(yì)声(shēnɡ)山(shān)水(shuǐ)绿(lǜ)。
回(huí)看(kàn)天(tiān)际(jì)下(xià)中(zhōnɡ)流(liú),岩(yán)上(shànɡ)无(wú)心(xīn)云(yún)相(xiānɡ)逐(zhú)。
3. 渔父的父读音
渔父 [yú fǔ]
基本解释:
①渔翁,捕鱼的老人。
②《楚辞》篇名。写一渔父因见屈原憔悴困苦,劝他随波逐流,与世浮沉;而屈原则表示决不妥协。篇中表达了两种处世哲学的对立,并明显赞同屈原的立场。一般认为是后人假托屈原之名所作。
词语分开解释:
渔 (渔)
拼音:[yú]
基本解释:
①捕鱼。
②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
③姓。
父
拼音<1>:[fù]
基本解释
①爸爸,母亲的丈夫。
②对男性长辈的称呼。
③女子母。
拼音<2>:[fǔ]
①老年人:田父。渔父。
②同“甫”①。
③女子母。
拼音<3>[fù ]
名词(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4. 渔翁 柳宗元写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
渔翁 唐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作品注释
⑴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作品译文
渔翁夜晚靠着西山岩石歇息,天亮后他汲取湘水燃起楚竹。
日出烟消忽然不见他的人影,只听得摇橹歌声从绿水飞出。
回看渔舟已在天边顺流直下,山上白云漫无目的飘游追逐。
作者在这首诗里,表现出了一个寄情山水,志趣高雅,与天地自然完美地融为一体的渔翁形象。
但是,我们要结合作者人生经历来看。作者有着崇高地报国之志,但却遭遇贬谪。所以,与其说《渔翁》以充满奇趣的景色表现出淡逸的情调,不如说更袒露了隐于其后的一颗火热不安的心。这是热烈的向往,是急切的追求,诗中显示的自由安适的生活情趣对于处在禁锢状态的诗人来说,实在是太珍贵太美好了。于是,在写下日出奇句之后,诗人不欲甘休,以更显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为快,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宕开诗境,作了这样的收尾。
5. 渔翁全文及其意思是什么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评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