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蚌埠的“蚌”字怎么读
读作:bàng
蚌注音:ㄅㄤˋ ,部首:虫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10画,五笔:JDHH,仓颉:LIQJ
郑码:ICI,四角:55100,结构:左右,电码:5732,区位:1686,统一码:868C
笔顺:丨フ一丨一丶一一一丨
释义: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蚌胎(指珍珠)。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珠蚌[zhū bàng]
珍珠牡蛎的俗称。数种燕蛤属及珠母贝属的大的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之任一种,经常产生珍珠。
2、蚌蜃[bàng shèn]
蚌和大蛤。古代常混用以指蚌。
3、蚌肉[bàng ròu]
“蚌肉”异名河歪,河蛤蜊,其性甘咸,寒。
4、蚌江[bàng jiāng]
蟹的一种。蚌,通“蜂”。
5、蚌研[bàng yán]
蚌形砚。
2. “蚌埠”的“蚌”字怎么读
读:[ bèng ],蚌埠 [ bèng bù ]
一、蚌[ bèng ]的释义:
〔蚌埠〕市名。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南岸,京沪铁路与淮南铁路交会处。人口50万(1997年)。是皖北工业中心之一。
组词:蚌壳、灵蚌、蚌舞、劈蚌、鹬蚌
二、蚌的另一种读音[ bàng ]的释义:
软体动物。用鳃呼吸,有两扇坚硬的石灰质的壳。生活在淡水中。肉可食,壳可制装饰品或供药用。有的蚌,壳内能产珍珠。
组词:蚌埠、蚌埠市、明珠生蚌、明珠出老蚌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相关组词:
1、蚌壳[bàng ké]
蚌的外壳。古代常用来占卜。
2、灵蚌[líng bàng]
即蚌。因能产珠,故称。
3、蚌舞[bàng wǔ]
俗称蚌灯,秧歌队中常见的舞蹈节目,一般由两个人配合表演,男的扮渔翁,女的身背由竹篾扎成的大蚌壳,扮蚌壳精,表演渔翁捉蚌的故事。
4、蚌埠[bèng bù]
市名。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南岸,京沪铁路与淮南铁路交会处。人口50万(1997年)。是皖北工业中心之一。
5、蚌埠市[bèng bù shì]
在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京沪、淮南两铁路交会处。相传因盛产河蚌而得名。1947年设市。人口718万(1995年)。向为淮河流域水陆交通与物资集散中心。名胜古迹有龙子河、汤和墓等。1975年建有新淮河大桥。
3. 蚌怎么组词
蚌埠、
鹬蚌相争、
河蚌、
蚌埠市、
鹬蚌、
蚌壳、
老蚌生珠、
蛤蚌、
蚌病成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蚌珠、
蚌病生珠、
蚌蛤、
珠蚌、
螺蚌、
鹬蚌相持、
老蚌珠胎、
鱼蚌、
蚌镰、
老蚌、
瓦器蚌盘、
剖蚌得珠、
蚌鹬相持、
蚌孕双珠、
蚌子、
蚌泪、
蚌螺、
剖蚌求珠、
蚌虎、
蚌舞、
蚌研、
蚌胎、
蚌蠧、
蚌蠹、
蚌砚、
驳蚌、
蚌中月、
蚌酱、
4. 蚌埠这个蚌是多音字是按bang还是beng念
蚌(bèng)埠。
蚌埠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淮河中游,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交汇点,同时也是京沪高铁和京福高铁的交汇点。
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扩展资料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北与宿州市埇桥区、濉溪县、灵璧县、泗县接壤,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
西南与淮南市相携,西北与濉溪县、蒙城县接壤。城市东西最长距离32.3公里,南北最大跨度23.5公里。津浦铁路从境区中部纵贯南北,淮河自西向东流过境南,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
蚌埠市幅区属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的过渡地带,处于江淮分水岭的末稍。境内以平原为主,南部散落丘陵;地面西北倾向东南,自然坡降为万分之一左右。
市区大部分座落于淮河南岸,除市中心有孤立蚌山(小南山)一座外,市的东、南、西部有大小20余座山环绕,在市区44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丘陵山地50平方公里,水面15.3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蚌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