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明文怎么写
一、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它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写说明文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事物有确切的了解。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也就是抓住了说明的中心。
当然,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想在一篇说明文里面面俱到地加以介绍是不可能的,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例如:鸭与鸡都是家禽,都会走路,都有两翼,都可以做肉食。
但要写一篇关于鸭的说明文,就要抓住鸭区别于鸡和其它家禽的特征。与鸡相比,它喜欢在水上生活,尾部能分泌油脂;有一双掌状的蹼,会划水;嘴又长又扁,等等。
抓住鸭的这些特征进行说明,就可以使人对鸭的生活习性和外形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不同的事物固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同类事物也往往有着差异,这些差异也就是它们的特征,写说明文时要紧紧抓住这些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写的是赵州桥和卢沟桥,两桥都是石砌的拱桥,相同的地方很多,但也各有特色。茅以升先生就抓住了它们各自特色,进行对比说明,使读者认识了两座桥的不同形状、结构和艺术风格。
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好说明文的一个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研究,做到真正熟悉被说明的事物,并且掌握这一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说明事物。 二、针对具体情况,选好说明角度 写文章都是具有针对性的,比如说写给什么样的人看;写文章也是有目的性的,比如通过文章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例如,写关于落花生的说明文,如果读者对象是农民,目的又是为了向农民传授栽培落花生的技术,那么,就要根据落花生的生长规律,从如何栽培才能夺高产的角度去说明,重点说明怎样选种、选地、播种、施肥、管理等。如果对象是厨师或食品加工厂的工人,目的又是为了介绍如何加工食用落花生,那么就应侧重说明花生仁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加工、配料才能使花生仁更加可口等等。
我们中学生在写说明文的时候,可先设想为谁而写,这样就能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说明,不至于把文章写得散乱无章,目的不明确。 三、讲究结构安排,做到条理分明 文章的条理性是客观事物、事理本身特点、规律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
说明文解说事物、阐述事理就要按这些关系来安排说明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例如,四川大邑县“地主庄园陈列馆”中的“收租院”里,有若干泥塑人物像,……。
这些画面相对独立,是并列关系。地主收租时设有四道关口,依次是验谷关、风谷关、过斗关、算帐关。
每个交租农民都要过四关。从第一关到第四关,是先后关系,这些个别的实例共同揭露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的罪恶,这就是“收租院”的总体概貌。
这个总体概貌与各体实例成为总分关系。《收租院解说词》一文就把握了这些关系。
采取先总后分的写法,开头扼要地介绍了地主刘文彩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的罪恶,接着按照泥塑画面排列顺序,分别介绍,突出了有压迫和剥削就必然有革命和反抗的基本思想。 并列关系的事物,还要注意方位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等,只有按照这些顺序去写才能条理清楚。
例如《故宫博物院》全文是介绍一座古建筑群,作者按照先总后分的办法,条理明了地介绍了这座雄伟的建筑群。写建筑物局部时,层次也十分清楚。
如写太和殿的一段,先从外后到内,介绍大殿外面时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由天空到殿顶直到台基。介绍其内部时又按从中间到两旁,从前到后,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说明,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介绍生产过程的说明文,应按生产的时间顺序说明;介绍植物生长的说明文应考虑其生长顺序,依次说明,当然不管哪类说明文都应注意主次分明。 四、注意语言艺术,提高说明效果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朴素平实,且常使用专门术语,容易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
为了提高说明的效果,必须在语言上下一番功夫。说明文的语言不在于堆砌华丽的词藻,而在于用语确切、精当、通俗、风趣。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在仔细观察事物,透彻了解事物特征的基础上选用最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加以说明,尤其要注意恰当选用限制范围大小、表明条件关系之类的词语。如《中国石拱桥》中说到卢沟桥:“桥宽约八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一个“约”字说明桥面并不恰好是八米,这里只取约数;一个“几乎”说明路面平坦的程度基本上与河面平行,但还不是完全平行。《看云识天气》中“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而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这里形容云的形态特征的词语和表明时间性的词语配合用,十分确切,十分精当。 其次,要注意掌握和运用好必要的专门术语,防止说“外行话”,例如“航天”和“航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称为航空;卫星、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称为航天。
它们是采用不同的飞行器在不同的空间来完成飞行任务的。写文章时必须注意诸如此类的区别。
再次,适当运用。
2. 怎么写说明文
明白什么是说明文: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 说明文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超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在知道如何写说明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阅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可以联系起来。上面谈到的所要把握的四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写说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学生实际。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
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说明文的结构: 连贯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把握结构的意义。编辑本段说明的方法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
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
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10.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说明文例子 走进森林 张志毅 ①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
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
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
3. 怎样写说明文
1、弄清说明的对象。
阅读一篇文章,要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需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整体看一篇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二是从部分看说明的是这一事物的哪一个方面,即一篇文章的具体说明对象。 2、抓住对象的特征。
要准确地理解说明文的内容,只找到说明对象是不够的,还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一篇说明文是否达到说明的目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把事物的特征说明白。
3、理清说明的顺序。 说明文要有一个清楚而又合理的条理,这就是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阅读文章或语段时要注意从这三个方面去把握。
空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先中间后两边等顺序。时间顺序一般有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等顺序。
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特殊,从概括到具体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 4、掌握说明的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引用、列图表等。 5、了解说明的结构。
说明文常见的有以下四种结构关系。 1)并列式: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
2)递进式:后边的说明是在前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说明。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3)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可派生三种情况,即总分式、分总式和总分总式。 4)对照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说明文。
4. 说明文作文
首先,应该明确说明文的写作目的。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介绍客观事物,介绍科学知识,让读者看得明白,读得懂。这就要求说明的语言应通俗易懂。
而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以情动人,让人感动,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以理服人,让人信服。在写作目的这点上,它们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围绕事物的特征来进行写作。 事物的特征即事物本身的独特属性,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是个体与类之间的差异性。
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征才能对事物进行具体详细的说明。例如你要说明“蜘蛛”,你就要了解蜘蛛的特点,蜘蛛这种小动物最突出的特点是自身能分泌一种粘液,结成丝,并用它来捕食昆虫,这一点也是蜘蛛与其他小动物最为不同的一点。
要说明蜘蛛,就要围绕这一点来展开,否则,就很难说得明白。要做到围绕特征来说明事物,就得认真仔细地观察研究事物,找到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和联系,对事物本身作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说明事物的说明文是这样,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也是这样。如《死海不死》一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首先向人们介绍死海与其它湖泊的不同之处在于:死海中生物不能存活,死海的海水淹不死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探根究底,找出原因,来解释这些现象。找到了原因,也就找到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质属性,由现象到本质地介绍事物,这就要求写作者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
由此看来,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写作说明文的关键。 第三,采用恰当的说明顺序,还应根据说明的目的来确定。
最好的说明顺序是让人明白的说明顺序。为了让人明白,可采用先总说后分说、先整体后局部的说明顺序,如《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
总说部分,能给读者留下一个大体的印象,了解事物的特点和概貌;分说部分,是作者就事物的某些方面,作形象具体的说明,这些形象具体的说明能更有力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具体到要说明某一事物、某一事理时还应选择相应的顺序来说明。
说明顺序有如下几种: 时间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即以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为序。
如事物的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由古及今,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产品的生产程序等,一般采用时间先后的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
这种说明顺序即以介绍事物的外形特征、构造特征为目的,按照事物的内外、远近、高低、前后、左右、上下等的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介绍建筑物、介绍场地的布局、介绍物体的结构等大多采用这种顺序。
如《核舟记》,先介绍核舟的中间部分的船舱,接着介绍船头的三个人形貌、神态、动作,然后介绍船尾的布局及两位舟子的神态动作,最后还介绍了船顶的题刻。主次分明,顺序清楚,使读者对核舟有了一个形象的完整的印象。
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主要用来说明事理,揭示事物的内函、性质及原因。
如《死海不死》一文主要是向人们揭示死海里为什么生物难以存活,为什么人到了死海里即使不会游泳也淹不死。这样一追问,就问到了事物的根本,把根本解释明白了,事理也就弄明白了。
《万紫千红的花》《气候的威力》都是采用这样的顺序写成的。 有些说明文,不只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多种说明顺序综合、交错使用。
第四,要把事物或事理说得清楚、明白,还应运用一些说明方法。以下是说明文写作中的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为了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事理有个明确的概念,作者用准确、简单、科学的语言给被说明的事物下定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通常用什么是什么的判断句式。在内容的揭示方面往往是:种差+属的形式。
例如: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其中的“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是食物这一概念的“种差”即食物不同于其他概念的本质特征,“物质”是食物的属。这样,我们对食物这一概念就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作诠释。作诠释是对事物、事理的某些特点所作的解释说明,揭示概念的部分含义的说明方法。
这种方法与下定义的方法相似,它的不同之处在于语言不像下定义那样严谨、讲究科学,可以随意些,形式也不拘一格。例如:“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
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作诠释能够通俗地解释、解说事物,又不像下定义那样严格,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与下定义相比较,作诠释的方法用得更多一些。 举例子。
举例子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来形象具体地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点,让我们对中国石拱桥有了一个更加具体的、形象的认识。作比较。
作比较分为两类。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可以把同类的两个事物作比较,在比较中突出事物的特征。
另外,还可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突出事物的特征。同类事物的比较,重在求异;异类事物的比较,重在求同。
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事物的可比性,拿来比较的事物应是人们所熟知的事物,这样,比较的效果才会好。 分类别。
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
5. 说明文如何写
如何写说明文 二. 重点、难点分析: 1. 掌握说明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2. 注意说明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3. 写作说明文。
三. 新课讲授: 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或阐述某一种道理;或解说事物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说明文分为两大类型:说明事物特点的事物说明文和阐明事理说明文。
(一)说明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1. 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2. 要选好说明角度 事物的特征,往往具有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
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
3. 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 (2)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一般使用空间顺序,也可用逻辑顺序); (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 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 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 4. 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引资料等等。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所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5. 说明文的语言要确切、简洁、通俗 (1)确切:说明文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它要求语言要确切,不能夸大和缩小。比如,有个同学知道他们学校种了很多树,绿化搞得不错,他在《我们的校园》一文中写道:“我们学校的绿化面积在全市中学居首位。”
这样写就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如果有人问:“贵校的绿化面积到底有多少?你怎么知道别的学校都不如贵校呢?”这位同学恐怕就不好回答,因为他只知道本校绿化搞得好,还来不及进行一番仔细的调查研究。
所以,这句话可以改为:“目前,我校的绿化是全市绿化搞得好的学校之一。”加上“目前”二字,不包括“过去”和“未来”;加上“之一”,就不是“惟一”。
这样就比较确切了。 语言确切,首先是用词准确。
说明文最忌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该肯定不肯定,该否定不否定,用来说明事物就不容易做到恰如其分。《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六〇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
这段话中的数字,有的是约数,有的是确数。因为赵州桥在哪年建成,史书上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记载,所以只能说个约数;而赵州桥的长度,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不但要说明实有其桥,而且从这些具体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写说明文,一定要下功夫选取“最恰当的”、“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 (2)简洁:语言简洁,就是精炼,干净利落,用尽可能少的话,把事物说清楚,不要啰嗦重复、拖泥带水。
比如“大雪把铁路淹没无踪”,“下水游泳应注意些什么”,这两句话中的“无踪”和“下水”都是重复多余的话,应该删去。 为了做到说明文的语言简洁,还要防止不必要的“引申”和“寓义”。
有些同学习惯于写记叙文,喜欢形容和描写,初学写说明文,有时也要来一番“引申”和“寓义”。比如,有一篇介绍《松树和柳树》的说明文,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们既要学习松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又要学习柳树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的精神。”
记事抒情的文章,自然可以这样写,说明文就没有必要了,写了反而“画蛇添足”,不简洁了。 (3)通俗: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明白通顺的话,把本来是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把本来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段说明: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木。”
这样看。
6. 怎样写好一篇说明文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议论文和事理说明文的不同: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而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例如:《人类的语言》 议论文亦称说理文、论说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作者通过事实 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说明文之事理说明文是阐明抽象事理的.这种说明文主要是说明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内在联系一类问题事物的起因.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结合自己的想法就会了耶。
7. 怎样写 说明文
今天我就领大家参观一下我的小卧室。
我的小卧室可雅致了。大家快点跟我来吧! 穿过我家的客厅,就来到了我的小卧室。
洁白的墙和光亮的地板非常干净。别看它只有12平方米,但是却很温馨! 小卧室西边的墙上挂着一只粉红色的Hello Kitty的钟,对面是一张粉红色的小床,别致的小床上铺着漂亮的粉红色床单。
床单上的图案是我和妈妈专门挑选的,样子很逗,也很有趣,你看:床单上有一只Kitty猫,手里拿着魔法棒,正在蔚蓝的天空上自由的飞翔,陪伴她的是两只憨态可掬的小熊。床单平平整整的,和方方块块的被子很协调,看起来,整洁明快。
卧室的南侧是阳台,拉开窗帘,透过玻璃,能清楚地看到外面美丽的街道,和热闹非凡的市场。晚上拉上窗帘,窗帘上的每一个图案都是有趣的童话:有精彩的小猫钓鱼,有可爱的蓝精灵住在膨大的蘑菇房里,正忙着收拾房子呢!,还有聪明的小老鼠正在大象鼻子底下,美美享受“淋浴”。
假如要是你也睡在这里的话,也保你天天做美梦! 卧室的北边放着我的书柜和写字台,写字台上东西摆放有序整齐,可以说,一尘不染。左侧放着一盏粉红色的护眼灯,它的底座上坐着一只活泼的小狗,顶着大大的礼帽,穿着黄色的小上衣,蓝色背带裤,手里抱着桃子钟表,样子可笑吧!台灯旁放着墨水和一个小小地球仪。
写字台的旁边那就是书柜了,书柜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主要是放少儿图书类,中层放学习和参考书籍,下层是报刊和常用资料。不管什么类的图书,有时间我总是拿出来看上几页,挺方便的。
我的小卧室虽然不大,却很温馨舒适,我喜欢它,爱护它。
8. 怎么写说明文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 说明文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超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在知道如何写说明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阅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可以联系起来。上面谈到的所要把握的四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写说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学生实际。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
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说明文的结构: 连贯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把握结构的意义。
9. 说明文该如何写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文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介绍说明,,达到以知识教人的目的。与记叙文、议论文相比,说明文更强调科学性、客观性。说明文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教学大纲对说明文的训练要求为:(1)能写简单的说明文,说明对象明确,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2)能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注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和平实。因此,对于初学写作说明文的同学,要牢记这几条要求。 1.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写说明文,一定要对说明对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即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某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标志,即该事物所特有的个性。它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显性特征,如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等;二是内隐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方面。 怎样把握事物的特征呢?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认真观察。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等,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二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深入分析其异同,抓住了“异处”,就把握了该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重点。三要重视积累、扩大生活视野,阅读范围,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材料,注意间接经验的获得,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2.要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写作说明文时,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当然在具体运用的时候,有时出现了说明顺序的并用与交叉的现象。如:《中国石拱桥》在说明赵州桥的构造特点时采用了逻辑顺序,而在说明中国石拱桥辉煌成就时,又采用了时间顺序对其修建时间做了逐一说明。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一要考虑所说明的事物的结构特点(上下、左右、内外各部分的组成情况)和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二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三要考虑说明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说明事物时的顺序安排一般有这样的几种: (1)如果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的,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 (2)如果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间”顺序。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 (3)如果为了阐明某些操作过程,就以“程序”为序,即按操作行为的先后标明序号逐一加以解说,便于读者按部就班,准确无误地进行操作。 (4)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一般按照因果、主次关系来安排顺序。 3.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能把事物说得更清楚明白,便于读者理解。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是衡量说明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比如要说明沙漠地区的日照时间长,说“那里日照时间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通过列数据、作比较,就能形象地突出了沙漠地区日照时间长的特点。再如,要说明水不是白色的,就可以拿水同豆浆比较一下。水同豆浆一比较,白色的是豆浆而不是水。水,什么颜色都没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写作中应根据要求灵活地选用。 4.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比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这些也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既可平平实实,,也可生动活泼。如,写作时采用比喻、拟人、对话、自述、讲故事等说明方法都可增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认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要领,一定能写出优秀的说明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