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玺的篆书怎么写
如图。
拼音:xǐ部首:玉 四角码:27103 仓颉:NFMGI86五笔:qigy 98五笔:qigy 郑码:RKCS统一码:73BA 总笔画数:10 笔顺:3523411214「玺」基本解释。玺xǐ 印,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的印:玉~。
掌~大臣。~书。
~节(印章)。~绶。
扩展资料「玺」详细解释。玺玺、壐 xǐ〈名〉(1) (形声。
从玉,尔声。本义:印章。
古时尊卑通用。自秦以后,多指帝王印玺)同本义 [seal;imperial seal]玺,王者印也。
所以主土。从土,尔声。
籀文从玉。——《说文》货贿用玺节。
——《周礼•掌节》玺书追而与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始皇九年四月,缪毐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作乱。
——《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太子妃玺,以黄金,方一寸,龟钮。——《隋书•礼仪》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李商隐《隋宫》(2) 又如:玺册(玺策。玉玺和册命文书);玺封(盖上玺印的文书封口)。
2. 玺的篆书怎么写
1)【玺】字篆书的几种写法,【玺】字方正小篆体的写法,【玺】字汉鼎繁印篆的写法,【玺】字金文大篆体的写法,【玺】字迷你繁方篆的写法,【玺】字经典繁角篆的写法,2)篆书特点,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
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
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
3. 传国玉玺上的篆字是什么篆啊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 具体:古代中国,最具传奇性和神秘性的国宝是什么?当然要数“金镶玉玺”。
代表皇权,昭告天下的“公章”。所谓“金镶玉玺”,是民间的俗称,正式的名号是“国传玉玺”。
历代皇帝都有自己的印玺,比如,自称古玉的行家——乾隆,他居然弄出来“二十五玺”。但是,这些后来者都无法和“国传玉玺”相提并论。
世人津津乐道的“金镶玉玺”天下绝伦,它见证了大秦帝国统一之后的沉浮、兴替 所谓“金镶玉玺”究竟什么模样,现代人谁也没见过,只能靠手头儿的文献、典籍来猜想。据说,“国传玉玺”的材料,就是著名的“和氏璧”。
这块奇石“价值连城”,是“天下所共传之宝”。秦昭王非常惦记这件宝物,就给赵惠文王写信,希望拿15座城池来换。
这笔买卖虽然落空了,最后,和氏璧还是无偿地进了秦国皇宫。公元前228年,秦灭赵,所有的好东西都席卷一空。
也有一说,“国传玉玺”采用的并非和氏璧,而是一种蓝田美玉。不管究竟如何,这方皇帝印信,却出自大秦丞相李斯之手。
天下一统,“始皇帝”也该拥有一方昭命四海的大印章了,为此,李斯先生很费了一番心思,他研磨宝玉,雕成“龙鱼凤鸟钮”,也有人说是“五龙钮”、“螭虎钮”,方圆四寸,他亲自撰写了玺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秦始皇遂把这块玉玺作为“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一旦成为皇权信物,也就沦为了乱世枭雄你争我夺的“肥猪”。为了这枚举世无双的“印章”,野心勃勃的人,杀红了眼。
《三国演义》里,充斥这样的场面,孙坚就是因为藏匿国宝,才招致了后来的杀身大祸。 就像收藏古玩字画一样,“国传玉玺”在权力的波峰汹涌澎湃。
从挖出和氏璧,到秦始皇用印,再到唐朝末年,整整捱过了一千多年。到此,万民景仰的“金镶玉玺”忽然神秘地失踪了。
这个历史的“豁口”,有三种说法。 一、后唐灭亡,玉玺失踪。
朱温灭唐,玉玺为后梁所有。后梁灭亡,国宝又落入了唐庄宗——李存勖之手。
几经辗转,玉玺才归于后唐废帝——李从珂。天下大乱,掌握玉玺的人就能号令八方么?那简直是扯淡。
一个毫无韬略的窝囊废,拎着玉玺也得死。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举兵叛乱,进围洛阳,后唐土崩瓦解,李从珂全家登上高楼,纵火自焚。
“传国玉玺”,也突然失踪了。到了赵匡胤当皇帝时,压根儿就没见着“玉玺”的影子,不得不另起炉灶,寻求其它替代品。
二、元朝灭亡,玉玺流落漠北。 据《元史》及《辍耕录》等文献记载:1294年正月,有人拾到一块玉石求售,玉石光彩夺目,呈青绿色,方圆四寸,“面有篆文八字,刻画捷径,位置匀适,皆若虫鸟鱼龙之状”,经御史中丞崔或、监察御史杨桓悉心鉴定,居然是秦时“国传玉玺”,玺文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1368年,明军北上,元顺帝狼狈逃出大都(今北京),他贴身携带着“传国玉玺”,这件宝物,也追随亡国之君,流落到了茫茫漠北…… 尽管如此,历代皇帝“金镶玉玺的情结”却从未衰减过,他们遍访天下而不得。上有所好,下必尤之。
怀抱“赝品玉玺”进贡朝廷的马屁精们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可惜,那些漂亮的假货、来路暧昧的珍宝,均被明眼人识破了。
乾隆皇帝就亲自鉴定过故宫里一枚号称“传国玉玺”的“赝品”。 北京故宫里存放着历代奇珍异宝近百万件,惟独缺少最能代表无上皇权的“玉玺”。
实在弄不到手,也只能满嘴“葡萄酸”了,乾隆曾无限开明地表示:“盖天子所重,以治宇宙,申经纶,莫重于国宝。”既然已经稳稳地坐在紫禁城里,又何必非找一件古老的道具,证明给外界看呢?倘若得民心者治天下,哪怕用萝卜刻一枚公章,都通行天下。
如果弄权祸国,即便钤上真正的“国传玉玺”,也难免天怒人怨。看来,牙根儿泛酸的乾隆皇帝,算是说了一句明白话。
三、留学俄罗斯,从蒙古人手里购回玉玺。 其实,前两种说法归根结底是一个归宿——丢了,找不着了。
正当疑云密布、玄机重重的时候,又出现了“国传玉玺”的最新下落: 2004年8月,在莫斯科切尔基佐夫大市场内,一位中国留学生,从几个蒙古人的手中,弄到了一枚奇特的印玺。凭着自身的文物鉴赏知识,他认定这是中国古代的印玺。
经过艰难谈判,最终把这件东西买了下来。之后,通过文物专家对其印文的破解以及热释光检测,确认这就是两千余年前的秦王玉玺! 如果真的是国宝还故国,的确称得上惊天爆闻,大快人心啊!可是,这种说法究竟可靠不可靠?毕竟,历史上“玉玺现身”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无法贸然下结论,只能姑枉一听。虚实真伪,必须等待时间来验证。
但愿,中国的“国传玉玺”还在这个世界上。希望,它早一点重见天日。
资料参考:。
4. 皇帝的玉玺上都写什么啊
皇帝之宝玉玺采用上等和田青玉,玉质温润通透。
交龙纽,雕刻精细,龙身瘦劲,龙头微昂平视前方,威猛张扬。玉玺重约520克左右,通高6.3cm,印面底边长为7.8cm,印面以满文篆书阳雕“皇帝之宝”,玉玺绳穗上以红色玛瑙珠装饰。
玉玺:极权、尊荣的象征 玺之寓意:受命于天,至尊无上;世代基业,兴隆昌盛 史载,“自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臣莫敢也。”玺就是印,但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称为玺。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始称皇帝,初制宝玺,到清末浦仪退位,历经2132年,中国历史上共有494位皇帝,无不将玺作为皇权和国家威严至高无上的象征. “皇帝之宝”玉玺目前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所制,青玉质,交龙纽,满文篆书,在清代被视为传国玉玺,作用为“以布诏赦”,在皇帝登基、传位、进士提名、大赦天下、颁布诏书等事时钤用。因而,“皇帝之宝”也是乾隆谕旨钦定清王朝二十五枚专用玉玺里最重要的御宝,是清王朝最高权力的象征。
“皇帝之宝”玉玺,平日秘藏于故宫禁地,世人绝难一睹真容。
5. 请问篆体的寿字该怎么写类
篆刻篆体字库在线查询 篆书爱好者的篆体字字典;
《篆刻常用字字典》收录6000多个字头,分为小篆,摹印,简文,玺文,金文,甲古文多种篆体,是篆刻必备的工具书。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常用字字帖》有篆书、隶书、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