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缄默的意思
缄默jiān mò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缄默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1. 亦作“ 缄嘿 ”。1.闭口不言。
《宋书·范泰传》:“ 泰 又上表曰:‘……深根固蔕之术,未洽於愚心,是用猖狂妄作而不能缄默者也。’”《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息意缄嘿,一委时运。”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使臣缄嘿,非社稷之福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臆论·谨言》:“遇富贵人切勿论声色货利,遇庸俗人切勿谈语言文字,宁缄默而不言,毋驶舌以取戾。” 叶圣陶 《倪焕之》八:“其他的学生,一部分是袖手缄默,表示怕同有权威的同学们争竞。”
2. 沉默寡言。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萧爽楼 ﹞有四取:慷慨豪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 茅盾 《追求》八:“他要一个沉静缄默的女子。”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 陶先生 是个科学家,和大多数科学家一般,在众人中间不大会说话,尤其是在女人面前,总是很局促,很缄默。”
缄默的英文翻译
以下结果由译典通提供词典解释
1.to keep silent; to be reticent; to remain silent2.silence
2. 《管锥篇》主要写什么
《管锥编》体大思精,但这一"体"并非习见的"思想体系"的"体",而毋宁说体现在对中西传统思想体系的独特消解、融汇之中。
以"打通"为至高理想的钱锺书,本无意在藩篱外另扎篱笆。仍然借用叔本华的语言,即一部《管锥编》并不像寻常"思想的系统"那样,"总得有一个结构上的关联,亦即总有一部分托住另一部分,但后者并不反过来托住前者"。
读《管锥编》,事实上从第四卷开始,与从第一卷开始,没什么两样;从第一卷300页处开始与从第1页开始,也区别不大,因为它们之间并没有"托起"与"被托起"之别。人们常会依据该书的目录编排,想象作者有一个宏大的学术规划,一个对中国先秦以降文化典籍进行系统清理的规划。
差矣!虽然以钱先生的才华,笔墨所经之处,必会如春雨过林一般,令对象焕然一新,非复旧观,但该书的章节,似更多地只是提起话头的"说由",一个容纳文字的框架,使钱先生天马行空、扶摇三千的运思,得到如同水库调蓄江河的作用。故"体大"后的"思精"二字,在《管锥编》中亦从来不曾体现在第二卷对第一卷的展开、第三卷对第二卷的演进、第四卷对全书的总括和牢笼之中,不,它是即兴生发式的,随机点化式的,精研密思总是随眼前的书页同步展开,卓见锐识每常偕笔下的贤哲同时映现。
钱锺书断烂万卷,胸中自是波谲云诡,气象万千,巍峨呈"围城"之势,然反映在文字上,反映在具体的兴味、寄慨上,钱先生感兴趣的又似乎更是"点"的突进,而非"面"的展开。所以,决意想从《管锥编》中总结出一条千古不易之理,恐怕会错了意。
说《管锥编》具有百科全书的规模,那也应该同时承认,《管锥编》的写作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即追求每一个词条的绝对准确,而非让所有词条效命于一种理念。 如果一定要在《管锥编》中找到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也许是这样一个八字诀:打通中西,融汇古今。
严格地说这不是体系意义上的主线,而是精神力量的强力体现,这一精神是弥漫、渗透而非演绎、层进在书中的,所以面对《管锥编》,读者完全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尽享左右逢源之利。简单地说,你没必要抱着通读《辞海》般的勇气,你尽可随意开卷。
开卷必然有益,至于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视各人问学造化而定,自又当别论。 再来看看《管锥编》的古文问题。
虽然《管锥编》颇令人头疼地插入不少异体字,使阅读横生枝节,但稍加坚持就会发现,这一貌似拒人千里之外的语言,竟同样适用于"可读性强"这一现代判语。钱先生良好的幼学底子,使他的文言一如他的白话,一开始就建立在精粹纯熟的基础上,而他卓越无伦的西方文化素养,更令这份精粹与纯熟,别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逻辑力量。
当我们想到逻辑本是文言的弱项、想到汉语的长处在生发诗意而非理性思辨时(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澍对此深有会心,他曾提到,他只在日常事务领域才使用与汉语性质相近的日语,一旦思考到亚原子粒子领域,必换用英语),对钱锺书在赋予文言新功能上所峥嵘展现出的能力,便只有叹为观止了。说到用文言说理,人们常会本能地想到汉贾谊那篇被选入不少课本的雄文《过秦论》,并被那个夸诞的开头弄得一愣一愣。
然毫不意外的是,正是钱先生向我们指出:贾生此文,犯了"词肥意瘠"之病。多么犀利的判断!得此一语,已可眉眼清新,若再以子之矛,探子之盾,则蓦然发现,钱先生向我们奉献出的,也许竟是一种自有文言以来从不曾有过的文字,不惟"词肥意满",丰渥华美,抑且陈力就列,条贯分明。
让诗性的古国文言胜任理性的逻辑推演,是钱锺书的一大贡献。我纵无意作惊人之语,但仍不得不想,自苍颉造字始有文章以来,这一曾化育出无数绝妙好词的语言,还从不曾有幸遇到这样一位方家:像钱锺书这样幽默,像钱锺书这样善疑,像钱锺书这样充满思辨强力,像钱锺书这样拥有大开大阖的人文观念。
通过《管锥编》,自铸伟词的钱锺书其实向国人奉献出了一种推陈出新的新语言,这是思维的奇迹,汉语的造化,读者的福音。也许,除非钱先生本人提供反证,不然我们只能说,这也是最适合展示钱家风范的语言:其细如针,文心龙虫并雕;其理如笋,释意丝丝入扣;其识如老吏断案,人与事到眼即判;其情如处子怀春,事与人触手风流。
因想古国语言,劫数未到而遽遭抛弃,本就自怨自艾,忿忿不平,突遇高手搦战,不觉抖擞精神,与之厮杀。一方有泱泱三千年文明家底,自是有恃无恐,绝无轻易言败之理,一方藏洋洋九万里东西韬略,亦当有进无退,焉有鸣金收兵之心,双方遂各施手段,各展绝学,直把个老气横秋、嗒焉若丧的中华文言,引逗得时而妍如二八处子,时而俊似七尺须眉。
一部《管锥编》,正是双方大战三百回合的结晶,判词是:不分胜负。钱锺书借此考校了文言文的现代生命力,文言文则聊发少年狂,大大出了回老来俏的风头。
能读而不读这样的语言,那可真是错过了人生。 最后再简单说一说外来语。
《管锥编》中出现的外语,其实多可跳过不读,作者缀上它,除了稍带展示一位"文体家"的爱好,主要还是为了体现学者的严谨。事实上所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