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滚”的拼音怎么读
拼读音节:g—ǔn→gǔn“滚”的拼音:gǔn「滚」基本解释1. 水流翻腾:大江~~东去。
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2. 形容急速地翻腾:风烟~~。
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明·魏禧《大铁椎传》3. 水煮开,沸腾:~沸。~开。
俗以汤之未滚者为盲眼,初滚曰蟹眼,渐大曰鱼眼。——宋·庞元英《谈薮》 4. 旋转着移动:~动。
翻~。后~翻。
~筒。~珠。
~雪球。譬如甑蒸饭,气从下面滚到上面又滚下,只管在里面滚,便蒸得熟。
——《朱子语类》 5. 走开,离开(含斥责意):~出去!快滚开,你这个小畜牲? 6. 一种缝纫方法,沿着衣服等的边缘缝上布条、带子等:~边。如:在衣服上滚上花边。
7. 很,极,特别:~烫。~圆。
~瓜流油。 如:他可是养猪能手,五十头肉猪,头头滚瓜溜圆。
8.(形声。从水,衮声。
本义:大水奔流貌) 同本义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9.[方言]∶轮车 手摇车是一种正方形的木板车,下面四个滚子放在铁轨上。
2. 杨慎 临江仙拼音
“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
这首词,词牌叫“临江仙”为杨慎《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杨慎(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5613114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朝中叶杰出的词人。正德六年进士。官经筵讲官。以直谏忤旨,被明世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年七十二,死于贬所。升庵博闻广识,著述极富,为明代第一。诗风渊博缛丽,词则华美流利,好入六朝丽字,似近而远,然其妙处亦能过人。
这首词虽为《说秦汉》的“开场词”,但作者的视野并没有局限在秦汉两朝具体的史实上,而是高屋建瓴,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中概括出一些古代社会人们始终能产生共鸣的思想感情。
上片只写古来多少英雄是非成败,犹如大浪淘沙转眼成空。头两句化用了杜甫《登高》诗“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抒发对历史变迁、英雄随着时光消逝的感慨。第三句则是作者经过思考后,透过历史的表象得出的结论。作者认为,英雄豪杰们长眠地下之后,生前的是非得失,荣辱成败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句贵在一个“空”字。“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它不仅是作者追溯历史后的结论,而且是他对待自己历尽坎坷人生的达观态度。“青山”句乃是写自然,意为“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夕阳”句亦写自然,“几度”谓“难得”,而“夕阳红”象征人生中短暂的美好时光,它在横亘古今的“青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这两句看似写景,其实在景语中蕴含了丰富深邃的人生哲理,只要稍加体会,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感伤情结。
下片写江上渔樵闲话,娓娓动听。“白发渔椎”是作者塑造的形象,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此翁正是作者的化身。词的一、二句写老翁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他远离尘嚣,遁迹山林,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看惯了“江上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苏轼《前赤壁赋》),与世无争,其乐无穷,是一位志向高洁、风怀潇洒的老人。第三句写老翁的生活情趣,他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断绝一切人际交往的隐者,而是仍旧同世俗社会保持着联系。“美酒要逢知己饮,好诗须向会家吟”(杨慎《说三代》)。“一壶浊酒”以“秋月”“春风”为背景,正显示出作者淡泊、高雅的襟怀和朋友之间的志趣相投。最后两句直揭“白发渔樵”并非胸无点墨的老翁,而是通晓古今、博学多识、知权达变的高士,他把古今多少英雄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成败荣辱都化作可助酒兴的谈资;在笑谈之中,纵论古今,品评人物,其旷达和豪放可以想见。我们不难发现,在老翁身上有许多同渔樵的身份不相符合的特征,这正是作者的性格和人生理想的反映。
这首词可称为“史论”。它综观历代兴亡盛衰,以英雄豪杰的成败得失抒发感慨,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乃至“大彻大悟”式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3. 《南乡子》辛弃疾拼音版怎么写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hé chù wàng shén zhōu ?mǎn yǎn fēng guāng běi gù lóu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qiān gǔ xìng wáng duō shǎo shì ?yōu yōu 。bú jìn zhǎng jiāng gǔn gǔn liú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nián shǎo wàn dōu móu ,zuò duàn dōng nán zhàn wèi xiū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tiān xià yīng xióng shuí dí shǒu ?cáo liú 。shēng zǐ dāng rú sūn zhòng móu 。
1、辛弃疾(南宋将领、词人),(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3、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4、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