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拼音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
拼音教学是教师引领小学生走进知识殿堂的先启之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去教汉语拼音,势必使刚入学的学生觉得语文是一门枯燥而单调的学科,从而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根据语文教学整体性原则和系统论观点,在拼音教学阶段,教学的指向不能只是单纯地孤立地学拼音,而应该从学习语文语言这个大的目标内来组织拼音教学。因此,在拼音教学的同时,还要学习汉语,把拼音教学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了拼音的同时,又进入了学习语言的环境,进而学习了语言,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拼音的魅力而逐渐喜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1 把学拼音与周围事物结合起来
当学生学会了音节拼读后,就可以把拼音教学与语言训练、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教学“yú”这个音节时,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平时见得最多的“鱼”就是这个读音。然后进行知识扩展,让学生说说鱼生活在什么地方?你见到过一些什么鱼?它是什么样子的?从这个教例看出,学生只学了一个音节,却进行了一大片的语言训练。其中包括认识事物,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学习,发挥了拼音教学的连带功用,是使汉语拼音这一部分教学融入到语文学习这个大整体之中了。
2 巧用顺口溜记住声母及拼读规则
由于纯拼音教学是抽象而枯燥的,要使学生准确记住声母的读音及形状,就可采用顺口溜来帮助记忆。如教学生记住“b”的形状时,可告诉学生顺口溜:右下半圆bbb。当学“d”、“q”、“p”这些字母时,学生就可根据前面的顺口溜编出来了。又如教学生记住j、q、x、y与ü的拼写规则时,可编顺口溜: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y就脱帽。这样学生不但弄清了j、q、x、y与ü的拼写规则,还为以后与之有关的三拼音节的拼读打下了基础。
3 在拼音学习中学习遣词造句
因为声母、韵母是记录汉语语音音素的符号,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所以,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根据韵母说词造句,赋予字母以意义。如教学“in”时,教学生读后可让学生组词,然后根据所组的词语说一句话。实践证明,学生乐于做这样的练习。这种结合拼音进行大量的遣词造句,既巩固了拼音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以后的词句学习打下了基础。
4 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巩固音节的拼写
学拼音是为认字学文服务的,因此,在学生学拼音时,可引导学生利用拼音进行读写,把音节的训练纳入读和写的语言环境中。如学生每天都要接触课程表,教师每天在黑板一角用拼音写上当天课程,学生既巩固了拼读,有间接地训练了识字。除了读的训练,还可要求学生回到家自制拼音卡片,贴在自家的家具和家用电器上,还可要求学生从写词语逐渐到每天用拼音写一句话,到最后写简单地写下自己的所想所做,让词句训练及早地出现在儿童的实际生活中,这无疑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了基础。
5 用游戏形式寓音节拼读于说话练习中
为了提高学生音节拼读的能力,教师设计一些有价值又有趣的训练内容,用游戏形式把音节拼读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学。如复习汉语拼音时,设计一次秋游活动,把学生平时参加公园时的实践经验与音节练习结合起来。首先是去秋游时,要带些什么东西。教师出示多媒体,把一些物品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选择带拼音的表示实物的词语。接着,去参观的地方与玩的游戏都通过图画和拼音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指导要求学生说话。这样,根据学生说话实际设计的一系列活动,既有实用性,又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学生易于接受。
6 通过学习儿歌巩固汉语拼音
新教材中每课汉语拼音后都安排了全文汉字注音的儿歌,这些儿歌贴近儿童生活实践,又琅琅上口,并且用红色突出了本课所学字母。这是一个检验儿童拼音学习的最好的训练方法,可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跳一跳,演一演,说一说,这样做既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又在玩中乐中加强了汉语拼音学习的实效性。
实践证明,在拼音教学的同时引进语言训练,不但使拼音教学充满了活力,而且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拼音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这真是一举多得。
2. 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怎么写
小学一年级的拼音在四线格里的写法如下:
拼音字母,有的占一格,有的占两格,有的占三格,注意各个字母在四线格里的位置。
例如a、o、e、u、ao、ou、er、an、en、un、m、n、x、r、z、c、s、w都是占一格的拼音;
i、ü、ai、ei、iu、ie、üe、iu、ün、ang、eng、ing、ong、b、p、f、d、t、l、g、k、h、q、zh、ch、sh、y、zhi、chi、ri、zi、ci、si、yi、yu、ye、yue、yuan、yin、yun、ying是占两格的拼音;
j是占三格的拼音
扩展资料: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这个草案共有31个字母,其中有5个新字母(无点的i;长脚的n;带尾的z,c,s),以便实现“一字一音”,不用变读和双字母。草案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的讨论,甚至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拼音
3. 被练 的 拼音 是
被练拼音:
[bèi liàn]
[释义] 古代徒兵的一种披在甲外的练袍。亦借指披练袍的徒兵。《左传·襄公三年》:“使 邓廖 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 吴 。” 杜预 注:“组甲、被练,皆战备也……被练,练袍。” 孔颖达 疏:“被是被覆衣著之名,故以为练袍,被於身上。”一说,被练即是由熟丝穿缀甲片而成的甲衣。亦指穿这种甲衣的徒卒。 杨伯峻 注:“ 贾逵 则以为‘以帛缀甲,步卒服之’。考之《吕氏春秋·去尤篇》:‘ 邾 之故法,为甲裳以帛。’……由此观之, 贾 说有据。练是煮熟之生丝,柔软洁白,用以穿甲片成甲衣。” 晋 左思 《吴都赋》:“出车槛槛,被练锵锵。”《宋书·武帝纪上》:“使宁朔将军 索邈 领 鲜卑 具装虎班突骑千馀匹,皆被练五色,自 淮 北至於 新亭 。”
4. 汉语拼音一到十怎样写
汉语拼音一到十的写法如下:
Yī, èr, sān, sì, wǔ, liù, qī, bā, jiǔ, shí。
一的声母是y,韵母是i,声调第一声;二没有声母,韵母是er,声调第四声;三的声母是s,韵母是an,声调第一声;四的声母是s,韵母是i,声调第四声;五的声母是w,韵母是u,声调第三声;
六的声母l,韵母是iu,声调是第四声;七的声母是q,韵母是i,声调是第一声;八的声母是b,韵母是a,声调是第一声;九的声母是j,韵母是iu,声调是第三声;十是整体认读音节shi,声调是第二声。
汉语拼音是声母和韵母的组合。
韵母是一个音节中的除去声母余下的部分。韵母必须包含有响音,一般是元音。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称为单元音韵母,由2个以上元音构成的称为复元音韵母。普通话中共有39个韵母。
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齐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其他汉藏语系语言也有类似的结构。一般由辅音充当,即首辅音。
扩展资料: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433616138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
5. 怎么练好拼音
一、练好拼音的方法:1、以实物来学拼音 实物,即实际应用的真实的东西.学生从认识的实物中来领悟拼音的读法、写法,不适为一举两得的做法.如,在初学单韵母i时,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上身穿的是什么─衣服 ,再看看自己的衣服的样子,然后描绘一下是什么:有的说是钮扣衣,钮扣代表i的那一点 ,钮扣与钮扣之间的距离代表那一竖,而且读音也读“衣”;还有的是拉丝衣,长长的拉丝就是“∣”那拉头就是“˙”学生自己学会了“i”还认识了不同的衣服.教师再适时点拨学习i的四个声调.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既认识了实物━衣服,又学会了拼音,在认识拼音教学中,用实物学会拼音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学 ɑ、о、е、ü等等。
2、用卡片来识拼音 卡片是一种常用的识拼音方法,并且卡片也很灵活.可以教师制作,学生制作,也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都行.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教师教会了学生学拼音的方法,也让学生学会了怎样学拼音.比如,学完了6个单韵母后,让学生自己回家制作卡片,也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制作.这样,在制作的过程中,既复习了6个单韵母a 、o、e、i、u 、ü,又让学生掌握了写法、读法,还让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更训练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做好卡片的技巧。3、利用生动的插图来识拼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新的人教版实验教材,版本新颖,色彩明快,清新.所以,学生一拿上教材,就觉得爱不释手,他们最喜欢漂亮的画面、插图.在学习拼音第一课a、o、e第二课i、u、ü,各创设了一幅情景图,而每一幅情景图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在讲这些生动的画面时会发a、o、e、i、u、ü 的音。
这样,把抽象的拼音字母与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有趣易学,不枯燥,不单调。4、利用儿歌来学拼音 新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穿插了很多的儿歌来学习拼音.这也是适应了儿童的特点,儿童很容易在琅琅上口的儿歌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些有着优美韵律的儿歌中,学生学起来感觉特别轻松.可以先学儿歌,在儿歌中领悟拼音的读法,写法;也可以先学拼音的读法,写法,再在儿歌中巩固.如,教学j、q、x和ü相拼时,可利用ü的礼貌来学习它们的拼读.如:小ü是个好孩子,懂事听话有礼貌,见了好友j、q、x,忙摘帽子牵手笑.这样在儿歌的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拼读方法和拼写方法.它们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了那两点(就是那小帽子),还进行了待人要有礼貌的人文教育。
5、在游戏中掌握拼音 在教学中还可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拼音,掌握拼音.如击鼓传花、传卡片用备好的小鼓一边敲一边传卡片,鼓停了传到谁,谁就一口读出来,读错了,让大家教他;他对了,让他教教大家,让大家跟着学会,大家还会举起小手说:“嗨,嗨,你真棒!” 找朋友 ,如在教学声母与韵母的拼读时,可把声母与韵母分别写在卡片上,让学生扮演角色,唱着《找朋友》的歌曲,让学生自由组合,看谁找得又快又好,读得又准又响.此外,还有很多的游戏,摘星星(苹果)、开火车、用儿歌猜音节或声、韵母、送拼音宝宝回家、配对子等等的游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学习兴趣的影响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事物,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情绪高涨,从而也在游戏中掌握了拼音,运用了拼音.6、利用汉字来学习拼音 大家都知道只有学会了拼音,才能去认识汉字.怎么可能利用汉字来学习拼音呢?这也得融会贯通,互相信赖,互相学习.在学生的眼中,在生活中接触的多是汉字.人们的说话,动物的声音,各种车子的声音及各种实物等等.利用日常生活中听见的、看到的来学习拼音,学生更能学得快,记得牢,能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能自觉地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巧妙地学习拼音.如学习ü时,听到人们说吃鱼,会想到河里的鱼,还会吐泡泡.这样,让学生既看到了,想到了鱼儿跳舞时的样子是ü,又听人们说“吃鱼”的声音.有了声、像的结合,学起来就得心应手了。7、用肢体语言来学拼音 这一种方法虽然不常用,但也有好多地方可以采用的,还能让学生倍增记忆,以至于终身难忘.比如,学习b和d及p与q的比较课时,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小拳头,伸出大拇指,以不同的方向来比划它们,让他们找出b、d、p、q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也可以让同桌的和两个小朋友上台来表演身体游戏:“做望远镜游戏”,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弯着靠拢,其余仨手指伸直,然后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相互顶着,放在眼睛边上向外望,嘴里念:bbb,ddd,望左眼bbb,望右眼ddd,望了才会记心中.在比较p与q时,让俩学生头碰头,向对方鞠躬,配一定的乐曲,同时嘴里唱啊:p啊p啊,有礼貌,q啊q啊有礼貌.见了面啊点点头,点点头啊乐呵呵.除了这以外,其实,还有很多的,如:m n u等等.这些能随时随地的使用,没有时间、地方的限制,难度不大,每一个人都能欣喜地、怀揣激情地感兴趣地去做,这才是真正的学中乐,乐中学。
声母:a o e i u ü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i chi shi zi ci si y w 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