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的祭文该怎么写
参考古人的 祭小侄女祭文李商隐背景介绍: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三十一岁的李商隐再次进京参加政府的官职选拔,通过了名为“拔萃”的考试,被授予秘书省正字。
这是李商隐多年坎坷仕途的一个意外惊喜。当时,掌权的李德裕踌躇满志,希望通过抗击回鹘的入侵重建唐王朝的信心。
李商隐对李德裕的治国能力非常欣赏,这次得授官职,在他看来,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可以开始他的政治抱负。可惜这年冬天,李商隐的母亲病故。
根据当时的惯例,任何官员的父母亡故,本人都必须立即离职守孝三年。在此期间,李商隐处理了一些家族事务,包括替数位已故的亲戚迁坟安葬。
他为他们分别写了祭文。其中一位是李商隐的一个夭折的小侄女。
在中国散文史上,《祭小侄女寄寄文》也有其值得注意的地方,它是晚唐骈文大师李商隐的一篇例外之作。骈体文的三大特点是:对偶、叶韵、用典。
正文: 正月二十五日,伯伯以果子、弄物,招送寄寄体魄归大茔之旁。哀哉!尔生四年,方复本族。
既复数月,奄然归无。于鞠育而未深,结悲伤而何极!尔来也何故,去也何缘?念当稚戏之辰,孰测死生之位?时吾赴凋京下,移家关中,事故纷纶,光阴迁贸,寄瘗尔骨,五年于兹。
白草枯荄,荒途古陌,朝饥谁饱?夜渴谁怜?尔之栖栖,吾有罪矣!今我仲姊,反葬有期。遂迁尔灵,来复先域。
平原卜穴,刊石书铭。明知过礼之文,何忍深情所属!自尔没后,侄辈数人,竹马玉环,绣襜文褓。
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药争花,纷吾左右。独尔精诚,不知所之。
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犹子之义,倍切他人。
念往抚存,五情空热。 呜呼!荥水之上,坛山之侧。
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伯姑仲姑,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
华彩衣裳,甘香饮食。汝来受此,无少无多。
汝伯祭乳,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 赏析:看李商隐美丽的亲情世界魏洲平 哀婉、凄美风格可以说是李商隐文学作品的最大特点。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论说:“李樊南深情绵邈”是极恰当的。
除了他的许多爱情诗作外,他的一些散文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和魅力。《祭小侄女寄寄文》当是其中代表。
或许《祭小侄女寄寄文》由于是祭文文体,李商隐的这种感伤特点表现的也更为充分。 笔者认为《祭小侄女寄寄文》有两个更为突出的特点。
一、这是长辈特为晚辈(而且是一个还不谙人事的4岁小姑娘)写的祭文,比较罕见。二、这是李商隐在他独特的爱情观之外,对更人性化的亲情的诠释。
寄寄是李商隐弟弟的女儿,由于社会动荡,家庭变故,寄寄很小就被寄养在别人家。几年后,社会和家庭安定下来,才把她接回李家来。
此时,李商隐初婚妻子已亡故多年,膝下又无子嗣留下来,因此,李商隐对寄寄这个活泼可爱的小侄女视为己出。在侄辈数人中,他更喜欢这个从小离开家族,很少享受到亲情温暖的可怜小姑娘。
自寄寄被接回来后,每日,李商隐与他的这几个侄辈生活在一起,看他们玩耍,心里就充满了无比的温暖感和幸福感。不料,仅过了几个月,寄寄竟夭折了。
这无疑对李商隐是巨大的精神打击。 寄寄死的时候,李商隐正奉命调到首都长安等待任命新的职务;其家也正举家迁移到关中,而寄寄的尸骨只好就留在了原地。
五年之后,李商隐才将寄寄的骨骸迁到祖坟来。这篇《祭小侄女寄寄文》就是迁葬时写的,而不是寄寄刚去世时写的。
“寄瘗尔骨,五年于兹。白草枯荄,荒途古陌,朝饥谁饱?夜渴谁怜?尔之栖栖,我有罪矣!”李商隐觉得作为伯伯,自己对寄寄照顾的太不够了,对寄寄充满了深深的歉意和负罪感。
其实,我们的诗人已经做的相当出色了。这只不过是他对自己道德、灵魂一次更彻底的洗礼,是对人性亲情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自觉更新。
按封建礼制,对一个4岁的小孩子是不必写祭文的,但李商隐由于对寄寄深情所属,不能自制,因此,李商隐还是突破了长幼、尊卑的传统伦理观念,就这样做了。“今吾仲姊,反葬有期。
遂迁尔灵,来复先域。平原卜穴,刊石书铭。
明知过礼之文,何忍深情所属!”这是李商隐对亲情崇拜的极致表现,其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一点都不逊于他的爱情观。他完全是将寄寄看成了自己的骨肉,自己的至爱朋友!李商隐这种与封建伦理具有挑战性的道德观、伦理观,不仅在当时绝对是大胆的、超前的,而且,即便放到现在,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当今,每到清明,人们普遍是祭拜先人,悼念前辈,鲜有对先我们而去的晚辈的祭扫的。起码,没见媒体报道过。
“呜呼!荥水之上,檀山之侧,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伯姑、仲姑,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
华彩衣裳,甘香饮食。汝来受此,无少无多。
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哉!”文章最后,李商隐作为伯父对寄寄的叮咛关切,就像她还活着一样。其扶碑一哭,其言也切,其声也哀,让人痛彻肝肠。
而从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浓浓的人性美和悲剧美,让人不得不对诗人超绝的艺术性,发出由衷赞叹。 通过40多年反复阅读此文,笔者感觉,寄寄好像不是这孩子本来的名字,而是李商隐哀怜其自幼就寄养在人家的可怜经历,对这小姑娘的一种爱称。
有学者认为,李商隐的。
2. 倒叙文怎么写
「倒叙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事情的结果,再描写事情的开头、经过。这样的描述方式有别于「顺叙」(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的方式。
「倒叙法」一般用在记叙文中,描写人物或事情的文章。把事件倒过来描写,把结果放在最前面,有悬疑的效果,引发读者好奇,让人想一窥究竟。
让我们用「倒叙法」打开文章的大门:
(一) 倒叙法
把事情前后倒过来描写,先写最后的结果,再写开头,叙述事情的原因、经过,虽然和「顺叙法」同样描写一件事,却比顺叙法还具有吸引力:
◎ 题目:我跌倒了
放学了,我穿着白色外套,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慢慢走回家。我用双手捂住我的屁股,深怕别人看出裤子后面大大的破洞,因为我在操场上跑步跌倒了。
◎ 题目:我的好朋友
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脸上不再露出快乐的笑容,整天默默的坐在座位,无精打采,凝视远方,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还是有什么心事呢?
◎ 题目:我的文章上报了
当我打开今天的国语日报,我高兴的跳起来,因为我的文章投稿刊登了。想起这些日子默默的读书、写作,一句一句的练习、修改,终于有了丰富的成果,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题目:月考后
夜深人静,我却兴奋的睡不着觉,因为今天月考成绩揭晓,我得到最好的成绩第一名,让大家刮目相看。可是,同学只看见我的分数,却不知我背后的努力,你想知道我如何得到第一名的吗?
(二)换你。试一试
一、题目:想念阿姨
( )。
二、题目:下课十分钟
( )。
三、题目:顽皮的弟弟
( )。
参考答案:
一、凉风呼呼的吹过树林,红色的小花依然开遍枝头。这儿曾经是我和阿姨最喜欢来的地方,但是阿姨现在已经搬回南部了,只剩下美丽的记忆与足迹,让人留念。
二、「当!当!当!」上课了,无情的钟声带走了我们快乐的身影,操场上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下课十分钟虽然短暂,却是一天当中最美的回忆。
三、唉呀!弟弟又闯祸了,这回竟然打破爸爸心爱的眼镜,真不知道这一次爸爸会有多么生气!爸爸下班了,脚步由远而近,弟弟赶紧乖乖的坐在书桌前,装作用功读书的样子。
3. 甲骨文“文”字怎么写
“文”字的甲骨文写法: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甲骨文,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