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2. 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
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扩展资料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3. “在中午”的英文单词怎么写
“在中午”的英文单词:at noon
单词详解:
1、at英 [æt; ət]美 [æt; ət]
prep. 在(表示存在或出现的地点、场所、位置、空间);以(某种价格、速度等);向;达;因为;朝;忙于
2、noon英 [nuːn]美 [nun]
n.正午;中午;全盛期;顶点
相关例句:
1、The bird became lethargic at noon.
这只鸟在中午时就不活泼了。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46437
2、Morning-glories upfold their flowers by noon.
牵牛花在中午时就合上了。
3、He should arrive at noon.
他应该在中午到达。
扩展资料:
1、词源解说
12世纪中期进入英语,直接源自古英语的non,意为下午三点;最初源自拉丁语的nona hora,意为白天第九个小时。
2、词语用法
noon的意思是指正午十二点钟,不指一段时间。noon前无冠词。
用in the noon表示“晌午”前后一段时间,为非正式用法。
3、近义词:midday
读音:英 [ˌmɪd'deɪ] 美 [ˌmɪd'deɪ]
释义:n. 正午;中午
例句:He's grilling out there in the midday sun.
他在正午的阳光下受炙烤。
4. “中国”的“中”字拼音怎么写
“中国”的“中”字拼音是【zhōng】。
1、[ zhōng ]
(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2)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3)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4)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5)特指“中国”:~式。~文。
(6)适于,合于:~看。
2、[ zhòng ]
(1)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2)受到,遭受:~毒。~计。
(3)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3、组词:中用、中间、看中、中午、中央。
4、造句:(1) 临阵磨刀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不如天天写写念念,持之以恒。
(2)她的模样儿真俏皮,难怪导演一眼就看中了。
5. 下字的拼音怎么写
“下”字的拼音是xià。
一、下的具体含义
1.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2.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3.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4.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5.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6.使降落:~半旗。~棋。
7.进入:~海。
8.投送:~书。
9.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10.谦辞:在~。~官。
11.颁布:~令。
12.攻克:攻~。
13.卸掉:~货。把他的枪~了。
14.用,投入精力:~工夫。
15.退让:争执不~。
16.做出判断:~结论。
17.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
18.用在名词后边(a.表示在里面,如“心~”、“言~”;b.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19.用在动词后边(a.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b.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c.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20.少于:不~二百人。
21.动物生产:鸡~蛋。
二、下的常用词组
1.足下[zú xià] 对同辈、朋友的敬称,古时也用于对上。
2.乡下[xiāng xia] 乡里,广大农村。
3.下去[xià qù] 由高处到低处去。
4.低下[dī xià] 向前或向下弯曲(身体的一部分)。
5.下午[xià wǔ] 一天当中中午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6.下手[xià shǒu] 动手,着手。
7.水下[shuǐ xià] 水面以下。
8.下巴[xià ba] 下颌的通称。
9.下级[xià jí] 较低的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