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作文,要写端午节的结尾怎么写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2. 端午节的民俗作文开头和结尾怎么写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人们包粽子、赛龙舟,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在我们家的端午节可都是充实又温馨的哦!
记得那次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端午节的气氛,可是一般人的家里总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时候出去赛龙舟,那多没意思!我可不想这样过每一年的端午节,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时候,脑子里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来了,何不来个自己创作粽子的比赛呢。说干就干,我抓紧时间,把表姐表弟和小伙伴全都都召唤来了,开始了,我们手忙脚乱,乱包,有的嘛,包个饭团,有的嘛,包个寿司,还有的嘛,东破一个西破一个。我想:这也叫有创意?我可不想像这样的创意,我嘛,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点子,我简单做了一个爱心,别人看了看我,都很惊讶,“这就是好点子……”我不管他们说,自己忙着做。
粽子蒸好了。妈妈来看看我们包的粽子,我连忙冲上去:“妈妈,在今天的端午节上,我想送你个礼物!”我从身后拿出了这个粽子“妈妈,这是给你的,感谢你对我的养育之恩,谢谢你给予了我生命!”妈妈看了脸上流出了晶莹的泪水。爸爸走过来,对着大家说:今天的粽子大赛,馨予获胜了,我们要感谢自己的妈妈哟!
在这次端午节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妈妈!端午节,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一个温馨充实的节日。多么美好的端午节啊!
3. 端午节作文开头中间结尾
端午节作文结尾1、咬着香甜的粽子,望着天空,仿佛看到屈原投江时坚毅而悲愤的面容。
心中,似乎突然升腾起一阵火焰。2、端午节,带给我的不只是粽子的甜美,似乎还有……精神上的洗礼。
久久地思索,我的未来将怎样回报给我的祖国……3、家里几乎每个人都在忙碌着,准备丰盛的午餐,刀与砧板咚咚的撞击声,水蒸气冲出气阀的呲呲声,不停地在耳边萦绕,厨房里不时飘出缕缕馋人的香味,夹带着清新的粽叶香,刺激着人饥饿而贪婪的胃。4、门被礼貌地敲开,来了不少的亲朋好友。
连忙递上茶水,相互道着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原本不是很大的客厅更加充实和温馨了。5、爷爷奶奶穿梭于厨房与客厅之间,爸爸妈妈也忙得不可开交,我的帮忙有时反而碍了他们的事,索性呆在一边,悠然的看着这一切。
6、“来来来,大家都吃饭吧!”饭菜陆续都上了桌,正中间是一盘精致的粽子,青青的粽叶上缠着两色的细线,体型较长,棱角分明,却像一只只小小的龙舟。7、轻轻地拿过一只,将一端的细线拆下,往上一拎,粽子便听话地从细线中脱出,小心翼翼地剥去裹着的粽叶,呀,中间露出了白玉般的糯米,依旧是龙舟形状,让人不忍下口,却又被那略带粽叶清香的浓郁糯米香味所吸引,让人又再次禁不住诱惑,轻轻的咬下一口。
繁文:家乡的端午节又到了飘满棕子香味的端午节了,让我想起了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我五岁那年,在湖南老家过了一个端午节。
那天上午,爸爸领着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还没有到江边,远远地就听到了锣鼓喧天,非常热闹。
走近一看,江边插着许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条龙舟在江里一字排开,划船手摩拳擦掌在准备着。正式比赛开始了,只听一声炮响,五条龙舟像五支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驶去,你追我赶,争先恐后。
加油声、锣鼓声、欢呼声……异常热闹。这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但是人们一点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里。
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有一条龙舟划到了终点,笑声、欢呼声更响亮了。我看见岸上看热闹的人往江里扔粽子和鸡蛋,我非常奇怪地问:“爸爸,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进水里呢?”爸爸说:“赛龙舟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他。
借划龙舟赶走江中之鱼,同时丢粽子等食物喂给鱼吃,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我们家乡的爱国诗人屈原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4. 端午节作文结尾怎么写
篇一:端午节的作文结尾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虽说有些神化,但一位诗人,能够被人们近两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着实令人敬仰。又到端午,又闻粽香,又见龙舟,又祭屈原。
篇二:端午节的作文结尾端午节的一大特点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买。
我非常喜欢吃粽子。我还听过一个关于粽子来历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个人叫屈原,他在战场上战死了。
人们为了纪念他,做了一个透明棺材,放进了水池里。为了给屈原敬一些贡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进水池里。
过了几天,人们才发现水池里有鱼,那些糖棒都被鱼吃掉了。人们很生气。
这时,有一个人叫道:“大家伙们,鱼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净的草叶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后,人们将包好的糖棒扔进水池,鱼看到糯米糖棒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们把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绿豆味的,有蜜枣味的,有香肠味的等等,我们家通常包的就是这三种。
这三种我都喜欢吃。粽子和端午节是亲密朋友。
因为我喜欢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欢端午节。篇三:端午节的作文结尾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篇四:端午节的短文(1)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
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馅,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的形状,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
然后把馅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2)说起粽子,它不仅妤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
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就泡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的粽子要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三四个钟头,煮熟后母亲再把粽子泡在备好的凉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粽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3)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就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让我们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考的丝线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
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4)端午节这天,小孩子还要挂香囊。
这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篇五:端午节的短文(1)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中;两千多年后,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考鸡蛋,以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2)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曰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3)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4)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也许你们还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之士屈原吗?我先来说一说他吧!(5)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6)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
5. 端午节的末尾怎么写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
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
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
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碃顶百雇知概版谁保京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6. 端午节作文结尾怎么写
篇一:端午节的作文结尾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虽说有些神化,但一位诗人,能够被人们近两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着实令人敬仰。又到端午,又闻粽香,又见龙舟,又祭屈原。
篇二:端午节的作文结尾 端午节的一大特点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买。
我非常喜欢吃粽子。我还听过一个关于粽子来历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个人叫屈原,他在战场上战死了。
人们为了纪念他,做了一个透明棺材,放进了水池里。为了给屈原敬一些贡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进水池里。
过了几天,人们才发现水池里有鱼,那些糖棒都被鱼吃掉了。人们很生气。
这时,有一个人叫道:“大家伙们,鱼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净的草叶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后,人们将包好的糖棒扔进水池,鱼看到糯米糖棒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们把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绿豆味的,有蜜枣味的,有香肠味的等等,我们家通常包的就是这三种。
这三种我都喜欢吃。粽子和端午节是亲密朋友。
因为我喜欢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欢端午节。篇三:端午节的作文结尾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篇四:端午节的短文(1)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
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馅,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的形状,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
然后把馅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2)说起粽子,它不仅妤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
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就泡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的粽子要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三四个钟头,煮熟后母亲再把粽子泡在备好的凉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粽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3)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就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让我们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考的丝线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
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4)端午节这天,小孩子还要挂香囊。
这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篇五:端午节的短文 (1)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中;两千多年后,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考鸡蛋,以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2)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曰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3)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4)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也许你们还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之士屈原吗?我先来说一说他吧!(5)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6)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了下。
7. 端午节作文(结尾)
.夏天的味道,是那一簇簇盛开的花团;顽强的生命力,展示了夏天的主旋律,人生的味道,就是一次次磨练的意志与顽强,绽放人生的主旋律,而端午的味道,那是一种种传统的习俗,是那衷心报国,是那家家户户团圆,弘扬了端午的主旋律.
2. 端午节,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一个喜气洋洋的节日。多么美好的端午节啊!
3.想起李清照的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位伟大的女词人在词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而有盎然情趣的画面又给记忆中的竹林,藕塘,端午,增添了很多的诗意和情趣。借用谁的一句话:姐忆的不是端午,是快乐;吃的不是粽子,是心情。
4.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纪念这个节日,其实就是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我非常喜欢端午节,不仅是喜欢粽子的清香,还因为这其中寓含着很丰富的意义。这个节日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5.今年的端午节真高兴,我喜欢端午节!
6.飘香的端午,在今天,又飘来了端午时节的快乐往事,原来美好的事物在我记忆深处从不曾失落,就像那串挂在家乡门前的艾草青青还有那家乡独特的粽子飘香……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永远都是鲜活的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7.端午!你给我带来需多快乐也勾起我对如烟往事的无限怀念。端午的味道,是我难忘的回忆。
8.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一个不平凡的节日,是一个最有特殊意义的节日,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节日……也是一个最快乐的节日。
9.由于家里的大人们都在为端午节的饭菜而忙碌,没有时间去河边,因此,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用脸盆盛满河水端回家去,给大人们洗漱用。如今我已离开家乡的小镇多年,真不知道小镇还是否会保留这样的习俗了。虽然如今的日子好过了,但那些远去的端午乐趣却再也寻不回来了,只能靠回忆来体验那端午的乐趣了。
10.艾草青青,粽香浓浓。情思飘飘,思忆绵绵!最是一年端午香!在这个飘香的节日,每座城,每颗心里,都溢满了浓浓的端午节味道,在此,祝福亲朋好友们端午节快乐!
11.在最贴近自然的节日里,我们踏青,我们拍照,我们欣赏着花草树木,欣赏着湖光水色,欣赏着绿色之上蓝蓝的晴空,欣赏着公园里简装便鞋踏青的游人……
12.端午节,我的家乡虽然没有龙舟,也很少见到菖蒲,很少喝雄黄酒,可是总觉得故乡的端午节别有韵味,让人沉醉。
13.端午时分,你从平凡中来,又从平凡中去,何时才会崛起?我无法断言,我也不敢想象,但我能抬起头,深情地对天空说:我等着那一天。
14.端午的龙舟,节前-月,壮士们就磨拳擦掌,跃跃欲试,节后-月,到处议论纷纷,回味无穷。整个端午节,节前节后的自发延伸,使端午成为家乡最盛大的节日。
15.我为你而骄傲,又为你而悲哀。骄傲的是我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时代的背景让你的才华无法施展,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这样的“主”啊!
8. 端午节的民俗作文开头和结尾怎么写
端午节的民俗端午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圆节。 “端午节”由来已久。
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逢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诗人节”“灯节”。
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凄美的故事呢!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
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阄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
粽子一般用黄米和糯米做成。把黄米或者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
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连同鸡蛋一起放到大锅里,慢火煮一下午。
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鸡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
以前医疗不发达,有些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绑许多五彩的小扫帚。
小扫帚是用麻线做成的。人们用各种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线。
绑制成1厘米长的小扫帚,再用一些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七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起,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
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