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滨字的繁体字写法
"滨"字的繁体字是:“滨”。
滨读作bīn,属于常用字。本意指水边。引申泛指边境;又指靠近,用作动词。是"濒"的后起分化字,与"濒"不同的是,"滨"只指靠近水边,"濒"也指靠近抽象事物。
具体释义如下:
1、水边,靠近水的地方
南涧之滨。—《诗经·召南·采苹》
屈原至于江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海滨;湖滨;黄河之滨。
引申指边境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
2、靠近(水边)
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国语·齐语》
至乎章和之初,降者十余万人,议者欲置之滨塞。—《后汉书·袁安传》
有人滨河而居,习于水。—《列子·说符》
又如:滨江道;滨海(靠近海边;沿海);滨近(临近,靠近);滨就(接近成功)
3、(Bīng)古州名。五代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改赡国军置,治所在渤海(今滨县)。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滨县、沾化、利津和博兴县的一部分。
4、(Bīng)姓
2. 滨字的繁体字写法
"滨"字的繁抄体字是:“滨”。
滨读作bīn,属于常用字。本意指水边。
引申泛指边境;又指靠近,用作动词。是"濒bai"的后起分化字,与"濒"不同的是,"滨"只指靠近水边,"濒"也指靠近抽象事物。
具体释义如下:1、水边,靠近水的地方南涧之滨。—《诗经·召南·采苹》屈原至于江滨。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又如:海滨;湖滨;黄河之滨。引申指边境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2、靠近(水边)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
—《国语·齐语》至乎du章和之初,降者十余万人,zhi议者欲置之滨塞。—《后汉书·袁安传》有人滨河而居,习于水。
—《列子·说符》又如:滨江道;滨海(靠近海边;沿海);滨近(临近,靠近);滨就dao(接近成功)3、(Bīng)古州名。五代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改赡国军置,治所在渤海(今滨县)。
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滨县、沾化、利津和博兴县的一部分。4、(Bīng)姓。
3. 宾的繁体字怎么写
“宾”
【拼音】bīn
【笔划】10
【五笔】PRGW
【部首】宀
【结构】上下结构
【繁体】宾
【五行】水
【笔顺】点、点、横撇/横钩、撇、竖、横、竖、横、撇、点
释义
1. 客人:~客。来~。~馆。~主。贵~。~至如归。 2.古同“傧”,傧相。 3.服从,归顺:~服。~附。 4.姓。
2. 详细释义
3. 〈名〉
(形声。从贝,冥(mián)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金文将“止”改为“贝”,小篆从之。王国维说:“金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乃后起之字。”本义: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
1.同本义
宾,所敬也。——《说文》。按,从贝者,宾礼必有贽。
宾者,接人以义者也。——《礼记·乡饮酒义》
谋宾介。——《仪礼·乡饮礼》。注:“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
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诸公之臣相为国客,是散文宾客通称,对称则宾尊而客卑,宾大而客小。——《周礼·司仪》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宾出,主人拜送。——《荀子·礼论》
相待如宾。——《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众宾团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来宾;宾鸿(大雁。因是侯鸟,往来守时,有如宾客,故称);宾东(雇员和东家);宾人(宾相;赞礼的人)
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汉书·王莽传中》
古州名。汉郁林郡地。唐贞观五年置宾州,亦曰安城郡。至德二年改为领方郡。元初为宾州路,寻复为宾州。清属广西思恩府。今为宾阳县
2.姓
4. 〈动〉
1.通“傧”。接引客人。用宾客的礼节相待。礼敬
宾于四门。——《书·舜典》。郑注:“宾,槟也。”
寅宾出日,平秩东作。——《书·尧典》
协其礼,宾而见之。——《周礼·大行之》
宾者以告列子。——《列子·黄帝》
内史宾侯,北向而立。——《穆天子传六》。注:“宾侯,傧相。”
稍稍宾客其父。——宋·王安石《伤仲永》
又如:宾天(旧指帝王死亡,后亦泛指尊者亡故);宾兴(宾贡。周代的选举法,自乡小学举拔贤能,以宾礼相对待,以升于国学;指乡试)
2.服从,归服
诸侯咸来宾从。——《史记·五帝本记》
又如:宾从(归顺,服从);宾服(臣服;服帖)
3.排斥;弃绝
先生居山林,食芋栗,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夫!——《庄子·徐无鬼》
【反义词】主
【相关词语】陪宾、通宾、贵宾、作宾、长宾、全宾、宾馆、宾铁、宾兴、宾仪
4. 淑的繁体字怎么写
淑的繁体字是:淑没有标准繁体字
淑的异体字是:淑没有异体字
『淑』
拼音:shū 注音:ㄕㄨ
简体部首:氵 部首笔画:3 总笔画:11
繁体部首:水 部首笔画:4 总笔画:12
康熙字典笔画( 淑:12; )
字意五行:水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常用字,多用女性
五笔86:IHIC 五笔98:IHIC 仓颉:EYFE 分解查字:氵叔(shuishu)
笔顺编号:44121123454 四角号码:37140 UniCode:U+6DD1
笔顺读写:捺捺横竖横横竖撇捺折捺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淑;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629第22(点击查看原图)
【唐韵】殊六切,音孰。【说文】淸湛也。 又【尔雅·释诂】淑,善也。【诗·曹风】淑人君子。 又【集韵】昌六切,音俶。淑沑,水貌。 又与俶通。【仪礼·聘礼】俶献无常数。【注】古文俶作淑。
5. “夏”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夏的繁体字还是夏
1、季节名[1] :一年的第二季。也称夏季、夏天、夏令,用英文表示为summer。
2、朝代名:夏朝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封建世袭王朝,其第一代天子是夏禹;夏朝、夏代、夏历、夏禹、夏族。英文表示为HSIA(在英文里指中国〈汉〉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左右。)
3、指代中国:华夏。
4、氏称:夏后氏、后来演变为夏氏。
5、另有同名小说《夏》,作者为沐子,在新浪读书首发连载中。
6、夏官正: 官名,掌司四时之官。唐至清皆置,隶司天台(监)、太史院或钦天监。
夏,汉语汉字,音xia,从夊从页从臼。
页,头也;臼,两手;夊,两足也。
释义:
(1)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人头。臼( jù),两手,攵( 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夏族,汉民族本称。
(2)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Chinese]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 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3) 泛指中国 [China]
本意应该指季节,夏季四季之中,气候最为温暖,动植物生长繁衍最为繁盛的时候,大禹之子启建立夏王朝时,取万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夏作为国家部落标志,寓意强大繁荣之意。夏朝的分天下为九州,铸九鼎作为国家象征,夏朝认为自己生活统治着世界的中心,万民人心所向之地,应为世界之主,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夏朝统治地区,被称为中原,中国就是中原之国。以后的王朝更替,都有入主中原,定鼎中原之说。许慎《说文解字》夏,中国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