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七绝
七绝:是由律诗演变而成。七言绝句的结构是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四句押为两韵,二、四句入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平仄格式有四种:
即:平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仄起首句不入韵四种。
平仄律源于唐代以前的“双换头”。其主要规律是:格律诗的一句之中平声字与仄声字交替,相对的两句(对句)之中平声字与仄声字相对立。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要相粘。如一首七言诗,其第一句如果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本句之中平仄交替),第二句则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即第一句与第二句的平仄对立。第三句必须是“平平”,起首,以与上一句相粘。另外,格律诗还讲究首句是用两平声字起首还是用两仄声字起首,前者称为“平起式”,后者称为“仄起式”。还有,人们作格律诗时对平仄声宇的运用可以灵活掌握,一般的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指一句之中,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可以平仄不拘,而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因为是节奏点之所在,则必须严守原格律平仄的规定,要做到“分明”。
我正好也在看这个问题‘~!
2. 怎样写七绝诗
一、培养兴趣,增加爱好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家,而诗词在中国文化史上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诗经到当代诗词,我们的前人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作品,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歌的海洋。 来讴歌伟大的时代,咏颂祖国的大好山河。
二、学会欣赏、打好基础 写诗难,欣赏诗词同样难。欣赏诗词,是写好诗词的第一道门坎。
欣赏和写作诗词,能够寄托情志,交流情感,充实精神生活,有利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欣赏古典诗词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文化修养。
一首作品如何欣赏呢?首先,要反复吟诵,慢咽细嚼 四、勤观细察,积累素材 我们写诗词,一首作品,取什么材,是写事写景,还是写人写物。都必须经过作者认真仔细的构思和观察。
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从这两句诗来看,作者对刚出水的小荷观察得非常细致,完全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成为千古名句。
又如“珠江三尺雪,月来泛寒光”,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蛮有诗意,但仔细一想就不对劲了。珠江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它从何而来的雪呢?这是作者失察了。
严重脱离实际,就像我们星子戏唱脱了板,结果全无,闹笑话了。在二000年,我应某杂志社《专家论作诗》栏目写的二首七绝,作了简明的回答。
其一“欲作诗词意境开,为寻腹稿久徘徊。闭门难遣生花句,妙语都从实践来”。
其二“熟读诗书铁锁开,平时积累少徘徊。勤观细察真情在,自有神工笔底来”。
五、不厌其改,推敲提高 如何提高诗词的质量,古人云:“好诗改百遍”。俗话又说:“乖孩子是哄出来的,好诗词是改出来的”,可见改诗对诗的质量尤其重要。
每一首作品,先应反复推敲,然后请别人提高,不要怕别人指出不足之处,不要怕丑。在这方面,我是有过深刻的体会。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写了一首《七绝.初夏》“杏卸残装藕叶青,西风瘦柳夜啼莺。桃花流水同春去,听取新蝉报夏声。”
写完后自我感觉良好,后给一个网名叫静夜诗语的人看,半天不说话,我就急了,问她怎么样,她摇摇头说“句子很美,诗味也足,总的来说不及格”。接着就指出了这首诗致命的缺点,因为红杏在二月开花,杏卸残装,藕叶还未长出,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应改为李卸残装藕叶青为妥。
这一改就符合客观了,整首诗就活了。真是一字之师,终生难忘啊! 再是推敲提高的问题,诗词是语言艺术,深刻的思想,充沛的感情,新颖的构思,需要善于运用优美、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以作者遣词造句必须反复琢磨,反复推敲。
贾岛“推敲”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值得我们借鉴。
杜甫曾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苏轼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卢延让说:“吟妥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可见古人是何等重视对每个字的推敲,也就是“炼字”,字炼得好,一字传神,境界全出,诗也就活了。 六、相得益彰,功在诗外 首先要充实生活,学会做人。
人到中年以后,打拼的时代基本过去,业余时间相对较多,有些人把时间用在打牌、酗酒上去了,终日嬉游,无所适从,奉劝这些同志不如写点诗词,作为一种调节和享受,一种休息和解脱,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家庭和社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次通过诗词创作可以调节情绪,修身养性。
当创作出一篇满意的诗词作品时,往往使人心旷神怡,兴奋不止,久久地沉浸在美的感受之中。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人的情绪便是自己疾病的良医”。
在写作诗词的过程中,专心致志,凝神静气,忘却烦恼和忧愁,这对我们无疑是一种精神享受。我的一个南昌朋友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说他写的每一首诗词都记载着一个故事,每每读来,当时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浮现,叫人感慨万千,那些浮燥的情绪,一下子烟消云散,使人心平气和,事实确是如此,于我心有同感焉。
再次写诗可以健脑强身,益寿延年。我国自古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
为什么老年人的记忆力不如年轻人强呢?主要变化在脑细胞数量比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减少15%,脑的重量减轻8-9%,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0%左右,从医学角度来看,预防衰老,防止“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老年人一定要多用脑,勤用脑,使有潜力的脑细胞活动起来,代替已失去功能的脑细胞。我们作诗填词,主要就是用脑。
同时在写字时,能使肌肉关节得到锻炼,从而使心率均匀,血压平稳,呼吸顺畅,内脏各器官的功能也得到调整,使新陈代谢旺盛,反应灵敏,抵抗力增强,对于某些疾病往往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在有益处的。
3. 平仄七律七绝诗写作方法有哪些
律诗和绝句是近体诗的两大部分。如果明了律诗的格律,绝句也可以了然;因为绝句是 随着律诗而来的。
律诗的格律也分五言、七言,是一种每首八句的诗体。它们由一定的平仄和对偶,有和 谐的音节,有整齐的章句。作者不能自由地逾越其范围和限制。
所谓平仄,就是每一个字,都有平、上、去、入四声之分。不属于平声的,就是仄声。 关于这,我们下面再作详谈。律诗、绝句每一句都受固定的平仄的限制。
所谓对偶,就是律诗中间四句,必须再字面上成为排偶一对对子,相对成为两联。首尾 四句不排。三、四两句,称为"前联"或"颔联";五、六句,称为"后联"或"颈联"。这些对 句,好比门的双扉,车的两轮,凡是虚字和实字,均须铢两悉称。有意对、事对、正对? 反对、方法很多,这里不妨先举白居易一首题为《草》的五言律诗来看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从这首诗不难看出,第三、四句是一幅对子;第五、六句又是一幅对子。但开头和结尾 两句都不用对仗。
至于平仄呢?下面我们先来弄清"四声",再谈律诗、绝句怎样运用这些平仄。
四声和平仄
我们已经说过,写旧诗,特别是格律严谨的律诗、绝句,必须遵守固有的平仄限定。 什么叫做平仄呢?对声韵有点常识的,当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完全没有留意过这一 方面的话,那就大有说明一下的必要了。所谓平、仄,那就是每一个字的平声和仄声。 怎样才叫平声,又怎样才叫仄声呢?原来中国自东晋以后,人们做诗作文,都非常讲究 声调。齐朝的周颙和梁朝的沈约,都在这一方面著有专书,把每一个字的声调,调为 平、上、去、入四声。
4. 七绝诗怎麽作
任何一首七绝,都离不开以下四种格律形式。其中,圈中带点是表示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字,判断一诗是仄起式,还是平起式,就看诗的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用的平声还是仄声,如果,第一句第二个字用的是平声就是平起式,相反是仄声就是仄起式。首句押韵还是不押韵,是看第一句末字是用平声字,还是用仄声字,因用《平水韵》写诗 ,第一句末字是平声表示押韵,仄声表示不押韵。一旦押韵后,整首诗就要用平水韵中同一韵部的韵,不能平仄混押!
依格律填写七绝诗!必须明确:合不合律,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表达的内容是否合情合理,能否感动读者!不要内容空动,让别人看不懂写的什么事?《诗题》是诗的中心点,四句话要围绕这个中心,要有一定联系!内容好,句势美妙,合律押韵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勤学苦练是成功之道!
第一,要把握七绝格律,第二,要把握《平水韵部》,第三,要把握每个字的读音平仄! 七绝格律如下
四种最灵活的押平韵的七绝格律如下:
〈1>;仄起式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2>;仄起式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3〉平起式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4〉平起式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另外有两种押仄韵的七绝格律
<;一>;平起押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二>;仄起押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5. 律诗怎么写
1、简说什么是平仄
平仄声是诗词格律的基础,也是初学者最为头疼的事。来琅琅上口不必非用平水韵。对于初学者来说,知道了汉语拼音中一声二声(阴平、阳平)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即可,至于入声,那就学中慢慢掌握。
2、简说什么是押韵
写诗要求押韵,按照格律,一首诗的用韵应统一。也就是说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不能无韵或押其它韵部的字。初学者应当买一本韵书《佩文诗韵》(平水韵),或从网上下载。一般常用字可以在《佩文诗韵》找到。绝句和律诗的首句,一般是可以押韵的,也可不押。第二、四、六、八句末尾字必须押韵。做诗如果没押韵,叫出韵或落韵,在古代科考时,出韵则判不及格。写诗要押平声韵。现代人写诗,可以按《平水韵》,也可以按现代汉语拼音的新韵,但不可混用。
3、律诗
律诗分为两种,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通常所讲的七律或是五律是指每首八句的律诗,另外七言排律和五言排律,是指在八句以上的长律。顾名思义,律诗和绝句一样是格律化的诗体,它的特点之一就是:除了开头和末尾两句以外,所有的句子都要两两对仗,同时也不得押错韵,哪怕是长达数百句,也要遵循这个规定。
4、黏(粘)和对
诗的一、三、五、七等奇数句称为上(出)句,反之,偶数句为下(对)句。上句与下句平仄相反,称之为“对”,错了就是“失对”。两句为一联,后联上句与前联的下句平仄相同,称之为“黏”错了就是“失黏”。
以七绝格式(一)首句平起平收为例: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句。和上句平仄基本相反(前四字)。两句为一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上句和上联的下句平仄基本相同。(前四字)
(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和上句平仄相反。
5、拗救和变格
对于诗词格律应严中有活,可以有拗救和变格等。近体诗中,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就是每句七言诗的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做要求(五言一三字)二四六字必须严格遵守(五言二四字)。但对于(仄)仄平平仄仄平
和平平仄仄平两种句型中七言第三字和五言第一字,必须要用平声。否则即拗,也就是“孤平”,此乃诗家大忌。如果用了仄声,就必须在本句第五字(五言第三字)用平声字补偿。这为“孤平拗救”。
6、律诗的对仗
五律和七律每首八句,组成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腹联、尾联。中间两联的上下句要对仗。对仗按要求平仄声相对、词性词意相对、语法句式相对。对仗有两忌:一是“合掌”,即一联中上下句以同义词相对,以致两句意思基本相同。二是两联对仗方式雷同。两联的句式应有所变化,以免重复呆板。对仗以天然、工整、流畅为佳。
7.绝句的写作和章法
前人对绝句写作有许多精辟见解,绝句之法,贵语浅情深,意不深则薄,语不
浅则晦。含吐不露,有弦外音,句绝而意未绝。
绝句的章法是起、承、转、结。一般首句起,二句承、三句转、四句结。一、二句固然重要,但总是铺垫,最关键在于三句的转,要转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方为妙。第四句便顺水推舟,意境全出。
8、律诗的写作和章法
律诗和绝句的章法大致相同,也是起、承、转、结,但它是以联为单位,首联
起,颈联承、腹联转、尾联结。但律诗最关键处,是中间两联的对仗以及两联
的关系和变化。此处往往是全诗的精彩处。由于律诗的字数较绝句为多,在表
达方式上可以更严谨和从容不迫。
9、格律诗的句法
五言的句法一般是2-3式,字分为上2下3,在前2里又可1-1,下3可分为2-1或
1-2。七言的句法一般是4-3式,字分为上4下3,在前4里又可3-1或2-2,下3可分为2-1或1-2。也有2-5或5-2,甚至也有1-3-3的句式。在写作时可灵活掌握。
近体诗在语法结构上有两个特点,可以有省略和倒装,这在散文中是不允许的。
10、格律诗的字法
格律诗有章法、句法、字法之说。字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炼字,诗词句中最
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的中心词“谓词”,把这个字炼好了,就能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正所谓“一字千金”。著名的“推敲”典故,就是这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