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你用多多益善,这个成语写一段话
1、金老板爱钱如命,财富对他来说是多多益善。
2、军备竞赛通常都遵循多多益善。
3、人多好办事,能够主动积极参与环境维护工作的志工,当然是多多益善。
4、如果美国的政治阶层想把美国从其债务泥潭中拯救出来,这些良好的品质是多多益善。
5、信息,永远多多益善。
6、写作的素材多多益善,是以平时就要多对周遭环境仔细观察。
7、这样的事多多益善。
8、此刻正是用人之际,像他这样的人才多多益善。
9、对于助人,他总是抱持多多益善的态度,不吝于付出。
10、这些职业都很重要,但在所有领域,发明创造总是多多益善,而在大型机构,实施这些开创性举措极其困难。
11、新兴经济体决策者虽持欢迎态度但也不是多多益善,他们害怕外国资金大量涌入给汇率带来压力,导致货币升值过高。
12、为了赈灾,主办单位呼吁各界踊跃捐款,多多益善。
13、在正常情况下,软件最好还是多多益善。
14、什么应该涉入这个“多多益善”的项目呢,无疑政府将要承担大部份管理空中交通的工作。
15、为提升国家竞争力,专业人才的培训不仅刻不容缓,而且多多益善。
16、如果沉迷于特性的科技产业更弦易帜,或许政府也将作出改变曾经多多益善的坚定信仰者或许也会开始欣赏简约之美了。
17、我们要抱着多多益善的态度来求知,如此才能不断进步。
18、当然,好莱坞的明星在twitter注册数量也是多多益善。
19、陷在灾区等待救援的民众为数甚多,因此希望能够募集的救援物资,当然是多多益善了。
2. 多多善益的上一句是什么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意思:益:更加。
这则成语故事的意思是指韩信统率兵马,越多越好。也可用作“韩信将兵”或“多多益善”。
古代是用来对韩信统帅兵马才干的赞誉。现代多用来形容数量越多越好。
故事来源: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刘邦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希望可以得到采纳。
3. 谁有好的诗词,最好是自己写的,多多益善
现代诗词不知道行不行
碎
拭去你那满是忧愁的泪,
夕阳下一起默默伤悲
静静地
听 心碎的声音
19:45 2009/6/14 郁
西边街角的车站,
遥望着,
病态蓝色的心伤.
那四季飘泊的飞鸟,
呼唤着,
傍晚伤感的夕阳.
我开始呓语,
如果忧郁可以白发,
那么我的白发何止这些。 《16:24 2009/6/14 》
无聊 包子 韭菜 在胃里燃烧 吃长长的冰棍**** 不如在长长夏日酣睡 把手放到胸口 180°翻折 醒来 吹苍白麻痹的手臂 迷离中有干裂的错觉 我却在此时 又睡去
4. 关于多多益善的作文有没有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否,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如何?曰:多多益善耳。这
是《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精彩的一段,也见诸于《资治通鉴》汉纪
三中。
当沛公刘邦看到自兴军以来,诸将们破敌,势如破竹,把刘氏
产业经营得风生水起,形势喜人。一时兴起,曾经跟兵马大元帅韩
信,闲谈各位将领才能高低,认为他们各有差别。自信十足的刘邦
问:像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兵。刘邦又问:
对你来说怎么样?韩信回答说:我是带兵越多越好呀。
这你还不得不信,从初尝鸿门宴,再屡次经历兵溃家覆之险,
刘邦几次亲征,鲜有成功之例。此时的韩信可以说有知人识人之明
一句‘韩信带兵,多多益善’由此入围当年十大成语评选之列。
抛开他们二人的前世今生,是非恩怨。总之‘多多益善’一语道破
了天机。
遥想当年,韩信接手的班子,可是一个烫手山芋。人人思归,
人心不稳不说,只要听听
狗屠樊哙,受金纳贿者陈平,高阳酒徒等等,简直就是一个流
民集团。一个只是以忍辱见长的韩信,如何治理好这个烂摊子,恐
怕刘邦对此也没有信心。后经萧何鼎力举荐,西汉第一任兵马大元
帅面试考核最终开场了。第一:韩信要的是名。天下攘攘皆为名往
他也不能例外!更何况名不正言不顺。第二:韩信要求带领沛县
子弟打回老家去。那时兵荒马乱,经济也不景气,别说能打回老家
就是能从根据地蜀地转移出去,都是士兵们梦寐以求的了。我们
不难想象,一时间,参军的场面相当踊跃。也许比现在的‘超男快
女’报名的场面还火爆吧!总之一句话:趋之若鹜。韩信忙的不亦
乐乎,但是他也深知行军打仗仅靠一个‘多’字还是不行的。如何
让这些勇不出三里,跟惯了主公东躲西藏的士卒们去和万人敌的项
羽放手一搏呢?我敢肯定,除了训练还是训练。经过近乎残酷的培
训,终于到了背水一战,为各自生存而战的时刻。果然,韩信指挥
他的几个整编师攻赵掠齐如入无人之地。他一下子从名不经传,跃
升为当时少有几个能左右时局的风云人物之一。
几场胜仗下来,统帅府的管事勤杂等一干,时常向刘邦抱怨:
人多复杂!事实上也是如此,人气正旺的韩信身边汇集了各色人物
人多,矛盾复杂,银子开支大。但是人少,谁能保证能从项羽手
中将整个西汉市场抢夺过来?面对猜疑,汉帝国的两位实力派不再
提及昔日患难之情,朋友之谊。
韩信在胜利果实面前,自恃功高。一开始还吱吱呜呜,羞羞答
答说要求封个‘假齐王’。后来胃口大开,越要越多。终于突破了
刘邦的底线,最终韩信以生命作价为此买了单。可以说,韩信‘成
也由多,败也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