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亦的繁体字怎么写
亦是简繁同体,亦的繁体字就是:亦
一、亦的释义:
1、也(表示同样);也是:反之~然。人云~云。
2、姓。
二、亦的组词:
亦同 亦在 亦何 亦乃
亦然 亦如 亦世 亦且
三、亦的笔顺: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凡亦之属皆从亦。
白话版《说文解字》:亦,人的腋窝。字形采用“大”作边旁,两点指事符号像臂弯下两个腋窝的样子。所有与亦相关的字,都采用“亦”作边旁。
三、相关组词:
1、亦已[yì yǐ]
亦:多用在副词,表示同样、也、又、不过的意思。已:太——表示程度。又太。
2、抑亦[yì yì]
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也许、或许。
3、亦奚[yì xī]
又有什么。
4、不亦[bù yì]
副词,表示委婉的反问,用在谓语的前面,句末有语气词同它配合。
5、亦安[yì ān]
又怎么能?
2. 中的繁体字怎么写的
中字的繁体与简体写法相同,繁简对照图片如下:
中
拼 音 zhōng zhòng
部 首 丨 笔 画 4 五 行 火 五 笔 KHK
[ zhōng ]
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央。华~。居~。
2.指中国:~文。古今~外。
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水~。山~。心~。队伍~。
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指。~锋。~年。~秋。~途。
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农。~学。~型。~等。
6.不偏不倚:~庸。适~。
7.中人:作~。
8.适于;合于:~用。~看。~听。
9.成;行;好:~不~?。这办法~。饭这就~了。
10.姓。
[ zhòng ]
1.正对上;恰好合上:~选。猜~了。三枪都打~了目标。
2.受到;遭受:~毒。~暑。胳膊上~了一枪。
扩展资料
组词
一、中用 [ zhōng yòng ]
1、合用;有用。
《诗·小雅·白华》“白华菅兮” 汉 郑玄 笺:“白华於野已沤,名之为菅,菅柔忍中用矣。”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衣服不中制,器械不中用,不粥于市。”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这一座 荆州 ,直恁的中用。”《红楼梦》第六九回:“ 贾赦 十分欢喜,说他中用。” 萧红 《生死场》八:“ 王婆 思想着女孩怎么会这样烈性呢?或者是个中用的孩子?”
2、中间人的佣金。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他内里又扣了他那边中用二十三两四钱银子。”
二、中午 [ zhōng wǔ ]
白天十二点左右的时间。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农民协会要早晨捉土豪劣绅,知事不敢捱到中午,要中午捉,不敢捱到下午。”
三、中原 [ zhōng yuán ]
1、原野之中。
《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郑玄 笺:“中原,原中也。”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 鲁迅 《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2、地区名。广义指整个 黄河 流域,狭义指今 河南 一带。
《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 秦国 ,天下孰弗患?”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文选·谢灵运》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李善 注:“中原,谓 洛阳 也。” 宋 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
3、泛称 中国 。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
3. 述的繁体字怎么写
简体和繁体是一样的。
拼音:shù
基本字义
(1)讲话,陈述,叙说,叙~。~评。描~。论~。综~。~职。~而不作。
(2)修纂:著~。
(3)循,顺行:“报我不~”。
详细字义
〈动〉
(1)形声。从辵,术声。本义:遵循。
(2)同本义。
述,循也。——《说文》
报我不述。——《诗·邶风·日月》
遂述命曰。——《仪礼·少牢礼》
述大禹之戒以作歌。——《书·五子之歌》
(3)又如:述遵(遵循);述旧(遵行旧规);述祖(遵循祖训)
(4)陈述,记叙。
识礼乐之文者能述。——《礼记·乐记》
小有述职。——《左传·昭公五年》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孟子》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 成言。——《聊斋志异·促织》
(5)又如:综述(综合叙述);
口述;重述一遍;
述知(陈述;告诉);
述事(陈述事理);
述载(陈述记载);
述圣(陈述圣人之道);
述历(一一陈述);
述而不作(传述先哲的理论,不再自创新意)
(6)传述;传承;阐述前人成说。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7)又如:述宣(继承和发扬);
述修(修治;修明);
述附(承袭)
词性变化
〈名〉
(1)泛指叙述的文字。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
(2)又如:述作(著作);
述撰(撰述;著作);
述制(记述;著作);
述造(著作)
4. 童的繁体字怎么写
“童”的繁体字写作“童”。
简体汉字:童 繁体汉字:童 汉语拼音:tóng
汉字注音:ㄊㄨㄥˊ 童的部首:立 部外笔画:7 笔画总数:12
一、“童”字的释义:
1.小孩子:儿~。~工。~谣。~话。~心。~趣。~真。
2.旧时未成年的仆人:书~儿。
3.没有结婚的:~男。~女。~贞。
4.未长成的:~牛(没长角的小牛)。
5.秃:~山。头~(喻人秃顶,如“~~齿豁”)。
6.古同“瞳”,瞳孔。
7.姓。
二、与“童”有关的词语:
1. 牧童 [ mù tóng ]
释义:放牧牛羊的小孩。
例句:《吕氏春秋·疑似》:“入於泽,而问牧童;入於水,而问渔师。”
2. 童趣 [ tóng qù ]
释义:儿童的感情及兴趣。
例句:《童趣》节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作品《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
3. 童子 [ tóng zǐ ]
释义:童子:其是指未成年的人,在武侠小说里把完全没有性经验的男子也称做“童子”。
例句: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乐仲》:“年二十始娶,身犹童子。”
4. 童年 [ tóng nián ]
释义: 未成年时期;幼年。
例句:南朝 宋 鲍照 《过铜山掘黄精》诗:“寳饵缓童年,命药驻衰历。”
5. 童心 [ tóng xīn ]
释义:孩子气;儿童般的心情。
例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於是 昭公 十九年矣,犹有童心。”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