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琴课教案怎么写
钢琴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
二 、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授课对象
五、教学方法
五、教具准备:钢琴 、音频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七、教师小结:
无论是类似这样的小曲子还是以后学到的大中型乐理,
无非要注意三件事:
一是弹什么音
二是用什么手指弹。
那么这两点都是我们在预习曲目的时候必须完成的任务。三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该如何弹,这里面包括用连奏还是短奏,音色要求如何,感情处理怎样得当等等。
这是我们需要深思的一项。那在我们刚才的学习中,我发现
八、布置作业:
抓住重点延伸到整曲的练习,先慢速弹奏(曲子要求是小快板,但慢练便于仔细读谱,克服难点。),注意强弱对比。
2. 钢琴教案怎么写啊
1、上课铃响,师生问好!2、钢琴准备练习(5分钟左右)
弹奏《哈农钢琴练指法》的第1条、第38条练习,要求学生弹出富有歌唱性的音色,第38条音阶准备练习中,弹出歌唱新的上行、下行的音阶。
3、导入新课:《六月—船歌》已经基本练习过了,由学生向老师总结一下关于已经掌握的《六月—船歌》的相关知识内容。
4、教师补充学生的总结,并注意指导学生对作品整体形态的把握。阐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的内容。
5、让学生弹奏一遍《六月—船歌》,并和学生一起描述作品刻画的画面:夏日的夜晚乘小舟荡漾在微波上,沉浸在幸福中,敬请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a.弹奏的触键要领:演奏时要首先做到将旋律从心底悠然自得的歌唱出来,努力通过指尖控制键盘,手指尽量贴键,力量要从一个指尖转移到另一个指尖,用这样的方法把旋律线条从“指尖”流出来,同时要学会聆听,善于分辨弹出的声音是否达到如歌的地步,是否表达出要创造的意境。
b.作品的弹奏:学生在演奏作品的第一部分,教师开始逐段地进行分析,要让作品第一部分弹出三种力度层次(1)高声部的旋律即要明亮又柔和,他是最主要的声部必须十分的歌唱,(2)每小节中低音要保持歌唱性低音线条,(3)中声部中除了用节奏和优美的和声伴奏外,还时时出现短小的伴唱旋律与高声部相呼应,要适当的加以强调,造成亲切、温暖之感。
c.弹奏中指导学生主义作品中调式色彩的对比。
d.在《六月—船歌》第一部分中b之后再出现a时,要注意左手从f渐弱下来,但右手则在不知不觉中从p的力度中流淌出来,两手衔接要十分自如才能使a部分再现的更为亲切。
6、第二部分的弹奏:音乐转入大调,变得淳朴明快,似乎是人们无忧无虑的欢笑和相互戏水的场景,从中还能听到人们的喧闹声和相互戏水的场景。
a.音乐要逐渐的热烈起来,poco piu mosso(稍稍加快)要从慢开始,一步一步的动起来,平行的三度、八度尽量要用连奏,要注意36小节处开始的和右手呼应的左手的小旋律。
b.Allegro giocose(愉快的快板)高潮部分音乐开始变得开朗、兴奋,要注意踏板的运用,必须每一拍换一次踏板,避免声音变得乱。
c.结束部分d最后的琶音可以逐渐得变宽,要保持高音的旋律线条,琶音要清楚,声音要明亮,要一直把亮的声音坚持到最后一个***,并用踏板把声音加以延续,向深呼吸一样停顿半拍,然后用非连音弹出有感触地联结句。
7、第三部分要注意弹出左手部分呼应句的旋律,加强作品语句的对比美,左手的中声部要比第一部分a段时更为强调,要使左手的执法尽量合理,演奏的要流畅。要把人们从荡舟中所感受的大自然的美机获得的乐趣在相互对话中得到进一步抒发。
8、尾声:
a. 演奏时要善于区分不同的音色,右手用大指持续的尽量歌唱性的走出一个舒展的璇,声音要深一些;
b. 用小指演奏的***高音则形成一个闪闪发光的另一旋律,好像随着人声的歌唱而歌唱;
c. 为了把右手大指持续演奏的旋律尽可能弹得连贯和歌唱,除用大指尽可能贴键外,还必须巧妙地使用踏板,根据旋律地进行每一拍换一次踏板。
d. 要在演奏中令人感到三个声部完美的协和,仿佛是天、地、人的完美的和谐。人们在逐渐的远去的同时,还恋恋不舍回头顾盼。
e. 最后结束***的时值可用踏板保持的长一些,是泛音罩着这美好的天空。
9、学生再次演奏,并在此基础上布置作业:
a. 多歌唱旋律,充分体会旋律的歌唱性。
b. 按上课要求分乐句的练习作品中出现的旋律、小旋律,充分把握作品的歌唱性。
c. 完成整个作品,把握作品的流畅性。
3. 贝多芬《孩子的梦》钢琴教案怎么写
课题:与命运抗争的强者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生平,感受贝多芬坚强、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36393066刚毅的人格和追求自由、博爱、平等的博**怀。
2.通过聆听《致爱丽丝》、《孩子的梦》《月光曲》等贝多芬的音乐,进一步加深对作者的认识。3.初步学唱歌曲《欢乐颂》主题,熟悉这一首世界名曲,为合唱学习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手段,感受贝多芬坚强、刚毅的人格和追求自由、博爱、平等的博**怀。教学步骤:一、教师弹奏:《致爱丽丝》导入——贝多芬二、出示贝多芬画像,学生说说看了画像后所感受到的人物特征。
三、资料交流1.童年时的贝多芬——苦恼①播放音乐(或教师弹奏钢琴曲《孩子的梦》),通过聆听音乐,来感受音乐中的美。导入童年话题。
②请生把收集的相关贝多芬童年的资料进行展示、交流。了解他被逼学琴、遭受父亲棍棒之痛的故事。
2.唯一的贝多芬①设问: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为何生活是那么的窘迫?②生介绍贝多芬不阿谀奉承,刚正不阿的性格相关事例3.顽强的贝多芬贝多芬为什么会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句话?学生介绍他耳聋后不屈不挠,与病魔抗争的事迹。4.贝多芬的成就主要了解其在交响曲上的贡献,了解他作品的艺术价值。
诵读贝多芬的格言。四、欣赏《致爱丽丝》1.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了解乐曲的基本段落。
2.出示主题旋律,教师弹奏,学生随琴哼唱,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了解音乐中“模进”手法的运用。3.分别弹奏(播放)三个段落,学生感受乐段不同的情绪及重复。
4.完整播放(弹奏)乐曲,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整体印象。五、音乐故事1.播放《月光曲》片断,导入作品创作的传说故事2.聆听音乐作品《月光曲》,感受作品艺术形象。
六、学唱《欢乐颂》主题1.从《致爱丽丝》、《月光曲》两首钢琴曲风格导入《欢乐颂》。2.教师弹奏,学生随琴哼唱乐曲,重点指导:跨小节切分。
(设疑,下课继续)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合唱交响曲》的创作背景,进一步感受贝多芬那不屈不挠的精神与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博**怀。2.在学生熟悉旋律声部的基础上,学习二部合唱《欢乐颂》,通过演唱,来体会乐曲激昂的情绪。
3.指导学生运用和谐的两声部来表现歌曲。教学重难点:感受乐曲内含,用和谐的两声部演唱。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齐唱《欢乐颂》二.资料展示交流通过交流如何创作完成《第九交响曲》,最后亲自指挥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受贝多芬的一种精神。三.欣赏《欢乐颂》1.播放意大利语《欢乐颂》,感受音乐的情绪、气氛。
2.再次倾听,了解作品的演唱形式即主题的变化重复。3.播放其它版本的《欢乐颂》,感受不同形式的演唱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如美声、通俗唱法)并导入歌曲两声部的演唱。四.歌曲学习《欢乐颂》1.全体同学学习第二声部旋律。
①教师示范演唱。②学生在教师的伴奏中自由学唱。
重点指导:7——3,6——2——5五度大跳、四度音程,跨小节切分,切分前换气③教师弹奏两声部,指导学生找到第二声部的旋律,并能正确演唱第二声部不受干扰。2.两声部合唱①合歌谱A.学生先视唱高声部歌谱,再视唱第二声部歌谱。
要求:正确、流利B.学生与教师合作完成歌谱视唱。(请学生选择声部,教师则选择另一个声部)边唱边倾听效果,并及时作出声部的调整。
C.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请班中的音乐骨干担任一个声部,其余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与之相配合,最后逐步独立。)——交换声部②合歌词A.骨干担任一声部,其余同学一声部进行合作。
教师指导从分句到完整合唱。B.学生平均分成两声部进行练唱,并进行声部的交换。
备注:歌曲《欢乐颂》主题旋律学生经常能够接触到,因此在熟练旋律声部的同时,学习第二声部,从而进行两声部的合唱,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合唱练习。
4. 贝多芬《孩子的梦》钢琴教案怎么写
课题:与命运抗争的强者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生平,感受贝多芬坚强、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36393066刚毅的人格和追求自由、博爱、平等的博**怀。
2.通过聆听《致爱丽丝》、《孩子的梦》《月光曲》等贝多芬的音乐,进一步加深对作者的认识。3.初步学唱歌曲《欢乐颂》主题,熟悉这一首世界名曲,为合唱学习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手段,感受贝多芬坚强、刚毅的人格和追求自由、博爱、平等的博**怀。教学步骤:一、教师弹奏:《致爱丽丝》导入——贝多芬二、出示贝多芬画像,学生说说看了画像后所感受到的人物特征。
三、资料交流1.童年时的贝多芬——苦恼①播放音乐(或教师弹奏钢琴曲《孩子的梦》),通过聆听音乐,来感受音乐中的美。导入童年话题。
②请生把收集的相关贝多芬童年的资料进行展示、交流。了解他被逼学琴、遭受父亲棍棒之痛的故事。
2.唯一的贝多芬①设问: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为何生活是那么的窘迫?②生介绍贝多芬不阿谀奉承,刚正不阿的性格相关事例3.顽强的贝多芬贝多芬为什么会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句话?学生介绍他耳聋后不屈不挠,与病魔抗争的事迹。4.贝多芬的成就主要了解其在交响曲上的贡献,了解他作品的艺术价值。
诵读贝多芬的格言。四、欣赏《致爱丽丝》1.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了解乐曲的基本段落。
2.出示主题旋律,教师弹奏,学生随琴哼唱,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了解音乐中“模进”手法的运用。3.分别弹奏(播放)三个段落,学生感受乐段不同的情绪及重复。
4.完整播放(弹奏)乐曲,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整体印象。五、音乐故事1.播放《月光曲》片断,导入作品创作的传说故事2.聆听音乐作品《月光曲》,感受作品艺术形象。
六、学唱《欢乐颂》主题1.从《致爱丽丝》、《月光曲》两首钢琴曲风格导入《欢乐颂》。2.教师弹奏,学生随琴哼唱乐曲,重点指导:跨小节切分。
(设疑,下课继续)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合唱交响曲》的创作背景,进一步感受贝多芬那不屈不挠的精神与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博**怀。2.在学生熟悉旋律声部的基础上,学习二部合唱《欢乐颂》,通过演唱,来体会乐曲激昂的情绪。
3.指导学生运用和谐的两声部来表现歌曲。教学重难点:感受乐曲内含,用和谐的两声部演唱。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齐唱《欢乐颂》二.资料展示交流通过交流如何创作完成《第九交响曲》,最后亲自指挥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受贝多芬的一种精神。三.欣赏《欢乐颂》1.播放意大利语《欢乐颂》,感受音乐的情绪、气氛。
2.再次倾听,了解作品的演唱形式即主题的变化重复。3.播放其它版本的《欢乐颂》,感受不同形式的演唱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如美声、通俗唱法)并导入歌曲两声部的演唱。四.歌曲学习《欢乐颂》1.全体同学学习第二声部旋律。
①教师示范演唱。②学生在教师的伴奏中自由学唱。
重点指导:7——3,6——2——5五度大跳、四度音程,跨小节切分,切分前换气③教师弹奏两声部,指导学生找到第二声部的旋律,并能正确演唱第二声部不受干扰。2.两声部合唱①合歌谱A.学生先视唱高声部歌谱,再视唱第二声部歌谱。
要求:正确、流利B.学生与教师合作完成歌谱视唱。(请学生选择声部,教师则选择另一个声部)边唱边倾听效果,并及时作出声部的调整。
C.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请班中的音乐骨干担任一个声部,其余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与之相配合,最后逐步独立。)——交换声部②合歌词A.骨干担任一声部,其余同学一声部进行合作。
教师指导从分句到完整合唱。B.学生平均分成两声部进行练唱,并进行声部的交换。
备注:歌曲《欢乐颂》主题旋律学生经常能够接触到,因此在熟练旋律声部的同时,学习第二声部,从而进行两声部的合唱,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合唱练习。
5. 如果给一个刚学钢琴的孩子上课你会怎么写一篇教案
一、授课时间:2014年3月
二、上课学员:高级班
三、课时准备:一课时
四、授课内容:柴科夫斯基作品《四季》之《六月—船歌》中歌唱性旋律的把握、弹奏
五、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1、正确理解、把握柴科夫斯基《四季》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弹奏中的触键方法。正确表现《六月—船歌》中温馨、甜美、情谊深长的主旋律。
2、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用耳朵听,判断所弹得声音是否达到如歌的地步,是否创造了想要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控制技术、敏锐的听觉能力,加强音乐素养的训练。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作品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中声音的控制及三个力度层次的处理。
2、教学难点:富于歌唱性和表现力的旋律线条的把握,(第二部分中速度的练习载客后要进一步的加强,注意弹奏中出现的歌唱性的保持音,时刻注意多声部的旋律歌唱)
七、教学分析、作品背景和教学方法:
6. 中班音乐教案怎么写
活动目标:
1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知道它们的名称,符号和特点。
2能根据音符的符号拍出节奏,并创作节奏。
3复习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活动准备:
课件(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休止符);小狗卡片若干个,小音符每人一份,纸,胶水,小星星若干个,音乐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小朋友,你们想听着音乐跟老师做游戏吗?那请小朋友轻轻地站起来,小嘴巴不说话。”(边听音乐,边跳边拍手)
2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根据音符拍出节奏。
(出示高音符号和低音符号)“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是谁吗?对了它们是高音妈妈和低音爸爸。它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我们看看带来了谁?(出示小狗)这只黄色的小狗它喜欢叫一声,看看还有谁?这只红色的小狗喜欢叫两声。还有一个小狗来了,这只蓝色的小狗不喜欢叫的,所以它不出声。好。我们拍着手一起来学一下小狗叫。先在小朋友来看一下老师把小狗换一下位置,先在多了什么呀?好,我们来拍一下。黄色的小狗带来了它的好朋友音符宝宝(出示四分音符)这个黄色的音符宝宝和黄色的小狗一样,喜欢出一声(师拍一下手)它的名字叫做四分音符;红色的小狗也带来了它的好朋友,红色的音符宝宝,它和红色小狗一样喜欢出两声,它的名字叫二分音符;蓝色的小狗也一样带来了好 朋友蓝色的音符宝宝,这个蓝色的音符宝宝也和蓝色小狗一样不喜欢出声,它的名字叫休止符;这些音符宝宝都能拍出好听的节奏,现在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老师拍一拍。
节奏:我看看哪个小朋友拍得好,愿意出来表演一下(请若干幼儿出来拍节奏,给于表扬)
(出示所有符号)高音妈妈和低音爸爸要带着音符宝宝回家了,我们来跟它们说再见(高音妈妈再见,低音爸爸再见,二分音符宝宝再见,四分音符宝宝再见,休止符宝宝再见。
3游戏:摘星星
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玩游戏?那老师要请坐得好不说话的小朋友来玩摘星星的游戏,看看小星星背后藏了些什么?
(师先示范游戏玩法,再请幼儿进行游戏)游戏玩法:听音乐 《闪烁的小星星》做动作,到音乐结束时,伸手摘星星,读出星星背后音符的名字和知道它的节奏。
4操作:好听的节奏
请幼儿把自己桌面上的小音符粘在白纸上组成一个节奏,然后拍出自己所创作的节奏
5小结,结束活动。